印张:107.75
《康熙字典》是部举世闻名的字典,收字达四万七千多个。全书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书首有检字、辨似,检字是查检部首难以辨别的字,辩似是辩别笔划近似而音义相异的字。书末有《补遗》,收有音有义的冷僻字,或正集中某些字的异体字,《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等人编撰的一部重要的字典。它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汲取了《说文解字》对字义解释详尽的优点,又融汇《广韵》、《集韵》等各朝代音韵学精华,古今文字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尽可于此字典中检索而得,系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典籍。
《康熙字典》是部举世闻名的字典,收字达四万七千多个。全书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书首有检字、辨似,检字是查检部首难以辨别的字,辩似是辩别笔划近似而音义相异的字。书末有《补遗》,收有音有义的冷僻字,或正集中某些字的异体字,《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等人编撰的一部重要的字典。它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汲取了《说文解字》对字义解释详尽的优点,又融汇《广韵》、《集韵》等各朝代音韵学精华,古今文字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尽可于此字典中检索而得,系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典籍。
《康熙字典》是部举世闻名的字典,收字达四万七千多个。全书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书首附有检字、辨似,检字是查检部首难以辨别的字,辩似是辩别笔划近似而音义相异的字。书末附有《补遗》,收有音有义的冷僻字,或正集中某些字的异体字,《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等人编撰的一部重要的字典。它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汲取了《说文解字》对字义解释详尽的优点,又融汇《广韵》、《集韵》等各朝代音韵学精华,古今文字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尽可于此字典中检索而得,系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典籍。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 ,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 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 历时十余年, 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 工作。 《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
《康熙字典》是我国部以国家之力编纂的官修字典,也是部收字多的大字典,在中国辞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对以后字典的编纂有很深远的影响。《康熙字典》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由康熙皇帝谕令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主持修纂,皇家刻书处武英殿刊印。康熙皇帝期许该书能达“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康熙字典序》)之境,因此命名为《字典》,意为古今字书的典范。《康熙字典》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意义上大型字典编纂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古代为重要的一部语言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