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碑别字字典》是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便于人们识读楷书石刻碑志和规范用字。本书收录历代碑刻所见楷书碑别字图像16058个,从碑刻拓本高清大图截取清晰字形而成。依据《GB13000.1字符集》,以现行楷书标准繁体字为主,兼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异体字、俗体字、讹体字等,归纳字头3650个。所收资料上起东汉,下讫民国,计有碑、墓志、造像、石经等石刻碑志近1200种。原则上收录与字头结构布局不同、使用部首不同、笔画有增减或类型不同等。通假字、避讳字、专用字(地名、人名、官职名)等不予收录。字头次序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编排,别字图像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在所属字头之下,年代不详者置于同一朝代别字后。图像统一大小,标明出处。本书附有《部首检字表》《字头笔画检字表》两个索引方便读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材料,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查检,并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进行分析,对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的通假字作分类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战国秦汉简牍帛书通假字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南京图书馆是我国著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三位,其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遴选馆藏珍稀善本112部,每部书介绍内容、作者、装帧形式、尺寸、行款、钤印等内容,并附多幅书影,全面揭示了南京图书馆所藏的珍稀古籍善本。本书采用四色印刷,尽量反映所收古籍善本的原貌,更方便相关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进行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姻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众多典籍文献,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好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摸清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家底。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在相继组织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之后,又启动了全国古籍普查,以及海外所藏中国古籍调查摸底工作,力图全面摸清国内、国外存藏中国古籍的整体情况。这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千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通过种种途径,许多中国古籍流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现存藏于国外众多公立、私立机构和个人收藏者之手,其中不乏国内罕见甚至失传的珍稀古籍。这些流播到国外的中国古籍,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是古文字考释研究集成类型的工具书。它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是古文字考释研究资料的一种新体裁。全书以表栏形式概要地汇集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将通常是长篇累牍、繁复艰涩的复杂考释,简要地归纳在十数字或数十字的简短篇幅内,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相关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内容要点。为方便读者查考原始考释论著,编者在每条考释提要后皆标明资料出处:作者及书名、论文篇名(或器名、卷次);论文还标明刊物所刊或网站登载日期等。
本书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7845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系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21945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说文解字》是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字典,作者许慎 了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 都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清代汉学昌盛,学者对《说文》甚为重视,名家如林,佳作迭出,其中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为 。《说文解字义证》为桂馥之代表作,是书博取群书用字之例以证许慎原意,兼收详载,不加按断,供读者参订,资料丰富,条理清晰,为研读《说文解字》 书。本次影印所选底本为《连筠簃丛书》原刻本,是《说文解字义证》成书后 刊刻本,版本价值极高。此本又为周作人旧藏,缺失 一叶,又借黄永年所藏于省吾旧藏《连筠簃丛书》初印本补足。我社此次影印,又有黄永年先生蒐辑相关资料作为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