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一书叙述了自上古至近世民国成立后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全书共三编。编为上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远古至两汉,是为中华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为中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东汉至明代,是为鳊文化输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第三编为近世文化史,主要叙述自明代至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以次输入,相激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和政策研究》(22ATY004)和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18BTY064)的核心成果。基于“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思维,以协同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今应承担的国家使命与实践运行困境存在的矛盾为逻辑起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空间布局和社会网络现状、协同发展的路径体系和政策保障等四大关键问题。
本书有助于深化唐代宗教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唐代三教论衡受佛教本土化的发展趋势、政权的三教融合政策、诸种诞节表演伎艺和魏晋清谈的影响,逐步远离政教冲突和教理辩论,融入宫廷游艺活动,终演化为唐以后国家节日之政治活动中宗教界身份展示的表演伎艺。此演化对唐代士人的三教融合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本书有助于拓展三教论衡的研究路径。学术界常从中印文化交流、儒释道三教教义融合两种渠道来考察,轻视了仪式性、程式化、娱乐性等特征,本项目成果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这一研究有助于丰富唐代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等学科的研究,为此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思考路径,为相关学科的教材编订、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什么是东方文明?东方文明的极致代表是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如何交流如何互动互鉴?本书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宏阔的视野,以充满智慧、激发思考或颇富争议的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本书分七编, 中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三个节点与历史启示 西方对东方文明的解除了解及其历史观 欧洲启蒙思想的中国进入和中国他者的意义 文明的礼物礼仪与世界历史的思辨 明清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定性与定位 何为东方或何为西方 ,较为全面系统爬梳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本书对西方近年来对于中国崛起的过度夸大和紧张进行溯源;从文明交流的角度,为理解中国的崛起提供一个崭新视角;在中华文明远播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提出了对通俗文化和传媒研究领域的当前思潮和探索的新颖见解。书中探究了深潜于文化研究之中的民粹主义情感和冲动及其后现代主义的变体,并作了同情的批评;指出了一种完全消费主义的分析潮流,并表明它是一种难以令人满意的描述成普通百姓的娱乐和个人与政治表达的复杂的物质环境和介体的方法。 通过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与“伯明翰学派”、约翰.菲斯克、青年亚文化分析、通俗电视研究以及总体上与公共传播相关的问题(包括广告、艺术与传播政策、少儿电视、小报新闻、女性主义与色情文学、拉仕迪事件)的慎思细析,吉姆.麦克盖根为在变化迅速、矛盾充斥的社会中恢复通俗文化的批判分析独树一帜。 本书是本科生的一本有关过去和现在的争论的入门介绍,它也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讲师们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主题。
在驳杂纷呈的殖民文化图景当中,不同的学者对殖民关系的性质,殖民关系的涵盖面,以致解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都是有很不相同的展开,本书在理论挪用和经验借鉴的层面上,只能算是一个投石问路式的开始……
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
本书讲课的对象是地理学的本科生,全书运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相融合,对文化地理学体系进行了细致而精当的阐述,授人以渔,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地理、精神文化地理、文化生态学、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区、空间、地方与文化、文化景观、新文化地理学等章节,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深刻且简明的文化地理学读本。
吉尔特·霍夫斯坦德教授是国际社会科学刊物索引前百位最常被引用的作者之一,本书即是他的代表作。本书的版于1980年推出,旋即成为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经典著作,其中提出的理论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引进的是第二版。作者通过在五个文化维度上的对比和研究提出,人们的“心智程序”形成于童年,受到家庭影响,并在各种组织体制中得到强化。在第二版中,作者引入大量全新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存在于50多个现代国家及其国民之间的思维和社会行为上的异同,将探索价值观上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扩大到了探索行为、体制和组织领域中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提升了本书的跨学科影响力。
本书全面深入阐述了浙江网络文学的内涵、文化土壤、现实场域、文学制度等基本问题;部分为 浙江网络文学核心作者作品评论 ,主要包括对燕垒生、沧月、曹三公子、南派三叔、桐华、流潋紫、烽火戏诸侯、管平潮、发飙的蜗牛、疯丢子、天蚕土豆、梦入神机、蒋胜男、半鱼磐、小佚、陆琪等作者及其代表作的评论,以及 浙江网络文学核心作者访谈 ,主要是对上述所列大部分作者的访谈文本。
本书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教材,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著作之一。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的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面对第一个抉择,我决定只收入那些与文化概念有直接而明显关系的论文。事实上,这些论文的大多数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因为当我离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太远时,我就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例,来提出一个独特的——别人也许会认为是奇怪的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应该如何恰当地研究它。虽然重新定义文化是我作为人类学家最持久的兴趣,但是我也在经济发展、社会组织、比较史学和文化生态学领域里做了一些拓展——为了避免离题太远,本书就没有反映这些关注。因而,我希望,这一组论文看起来就像是一篇通过一系列具体分析而得来的论文,不要仅仅是一种“尔后我写道……”这样的对有些漂泊的职业生涯的回顾。这本书要进行论证。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