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特·霍夫斯坦德教授是国际社会科学刊物索引前百位最常被引用的作者之一,本书即是他的代表作。本书的版于1980年推出,旋即成为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经典著作,其中提出的理论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引进的是第二版。作者通过在五个文化维度上的对比和研究提出,人们的“心智程序”形成于童年,受到家庭影响,并在各种组织体制中得到强化。在第二版中,作者引入大量全新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存在于50多个现代国家及其国民之间的思维和社会行为上的异同,将探索价值观上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扩大到了探索行为、体制和组织领域中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提升了本书的跨学科影响力。
本书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教材,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著作之一。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的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本书讲课的对象是地理学的本科生,全书运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相融合,对文化地理学体系进行了细致而精当的阐述,授人以渔,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地理、精神文化地理、文化生态学、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区、空间、地方与文化、文化景观、新文化地理学等章节,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深刻且简明的文化地理学读本。
“中国文化丛书”致力于介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著述”,而不是中国文化“元典”本身;面对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以推介中国文化常识为基本立足点,过于艰深的学术探讨不在选择之列;在表述上力求深入浅出、简明准确。“大家的文笔,大众的视角”,是我们对“中国文化丛书”的基本定位,愿这套丛书能够为人们搭建一座接近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桥梁。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方法体系,剖析了文化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并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全面解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在文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乡贤文化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失衡修复与文化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