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生活十讲》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对其各种角度的解读也屡见不鲜。《西游妖物志》共30章,聚焦 《西游记》中的动物视角 ,按照 动物妖精 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出场顺序,细致考证了各类菩萨、取经团队成员、取经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难的各类魔怪的身世演变及其在现实中的动物原型。充满趣味横生的观点交融与文化混搭。 在书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动物科普 虚 实 两个世界穿插且互为印证;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层叠嵌套、抟土重塑 对比历史版本如元杂剧,分析故事转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变,一窥吴承恩《西游记》的形成过程。 作者文思活跃,文笔跳脱,用另类视角品读西游,带来一番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本书是广义的中国文化史纲要,为中国文化的千年历史 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 ,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演变的历程,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文化意识的积淀过程,为中国文化构建了庞大的文化帝国。从体系上讲,这是一部中国文化和文艺研究的宏观纵论;从结构上讲,又是一部古今中外的比较之学;从内容上讲,更是一部剖析文学与艺术发展的沉思录,引领我们徜徉于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国外文化的思考之旅。在每个历史时期,作者都将历史背景和时代表现进行了客观描述,从中找出产生的历史必然,同时不断重新审视这种必然在整个人类长河中的作用。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茶味初见(茶汤中的二十四节气 珍藏版)》: 该书是关于饮茶与二十四节气的作品。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 《茶席窥美(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 珍藏版)》: 该书为 静清和作品 系列第二册。作者在系统研究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对历代茶席设计、茶空间设计、茶道美学、传统插花、茶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工学原理、视觉极简原理,把陆羽提出的 茶性俭 作为茶席美学与设计的原则,详细客观地把茶席密码层层解密,文图结合,让大家一读就会,方便茶文化爱好者的自学和参考。 《茶路无尽(茶之
书评人、作家绿茶走访27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谈。在书房这一富于智识的精神空间中,书房主人畅叙个人阅读经历,阐说读书观与藏书观。在内容选择极为分散的今天,书对我们意义何在?从他们的故事中,或许能得到某种解答。
著名学者、文化名家赵珩先生精选近作34篇,辑成随笔集《留作他年记事珠》。赵珩先生秉承其一贯的朴实、真诚的风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年的生活感悟,为读者呈现了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丰盈的精神世界。全书分四辑,第一辑 文化 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及与文化相关的现象、事物的独到思考;第二辑 故人 则是对几位故人如马连良、张伯驹、刘宗汉等的独家记忆;第三辑 北京 所录文章皆与北京相关,从多个角度写出了作者与北京城一生的羁绊;第四辑 百戏 则通古博今,将古今诸多体育运动如游泳、赛马、击剑、射箭等进行对比,在碰撞中彰显趣味,也挖掘出体育运动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对今天的价值。 预知往日难回首,留作他年记事珠。 静听 大玩家 赵珩讲文化、忆故人、说北京、聊百戏,淡写岁月,静守时光
《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全书共计二十部、一百二十五类,收录四干余条目。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政治人事到礼乐典章,从日用文玩到花鸟虫鱼,从三教九流到神仙方术,广采博收,无所不包。
《阅读的艺术》辑录了著名出版人、作家聂震宁的六十余篇关于阅读、书籍乃至出版等方面的随笔、评论和演讲。作者从读者、作者身份而进入出版业,从业数十年,对阅读的价值、出版的意义及前景有着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悟,并以 阅读 为切入点,对整个文化生态有着深入的思考。作者身兼 写书人 与 出书人 ,一以贯之的是一个 读书人 的立场。《阅读的艺术》正是这样一份基于对阅读与文化持久深沉的情感与担当写就的读书之书。 本书包含四个部分,即阅读的哲思、阅读的方法、阅读的随想和阅读的笔记。 阅读的哲思 主要讨论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目的以及阅读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联; 阅读的方法 是讨论阅读的具体方法,它与阅读的哲思一起构成阅读艺术的整体; 阅读的随想 集中了当下形形色色的阅读生活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思考。而 阅读的
这是一个被称为 魔都 的城市,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 汇丰银行大楼、中国银行大楼、沙逊大厦,在黄浦江左岸勾勒出最美的城市轮廓; 南京路上的霓虹,淮海路上的 香榭丽舍大道 ,一步步见证它从小县城发展成国际性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石库门、亭子间、公摊水电的老房子 覅多管闲事 与 按规矩办事 是在这里最能节省精力、减少矛盾的处世之道; 假领头、咖啡、海派西餐 这里的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就是上海,让你眼花缭乱,让你常有惊喜,也让你见怪不怪。 上海之所以成为 上海 ,是传统的意外,也是边缘的突破。跟随这本书走进上海,感受它的幸运和宿命,体会它的浪漫和市侩,观察它的蓬勃和阴影,从不同的侧面和具体的细节中,理解这样一座不太完美但又追求完美的城市有着怎样的过去,经历着怎样的现在,追求着怎样的未来
中国的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书中60棵古树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林业局通过组织专家、学者从全国百几种古树名木中选取具有典型性、故事性、科普性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60棵古树名木。所选古树地理范围覆盖了西藏、新疆、福建、浙江等20个省(区、市)及香港地区,栽种朝代包括汉、唐、宋、元、明、清等。其中有与华夏文明同生长、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 轩辕手植柏 ,展示儒家文化的 孔子手植银杏 ,一木成林、因著名作家巴金作品《鸟的天堂》而闻名于世的古榕树, 通过讲述它们连接古今、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生态文明的故事,系统介绍了中国古树名木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保护现状和生态意义。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中国”缓缓浮现。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寻路之年”。
文化小品集《宁波人》独辟蹊径,通过宁波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构建城市文化史,摒弃陈词滥调,以真情实感、风雅而 接地气 的语言,以 人 带 城 ,充分体现宁波鲜明的城市性格,为读者呈献一个韵味十足又不为人所熟知的宁波人群体。描绘一副朦胧、淡雅、耐人寻味的宁波人图景,生动鲜活地展示出宁波的风土人情、城市特质、人文性格等风貌,是全面了解宁波人的一个通俗文化读本。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作者从性情、格调、市井、声色、品味、世相入手,以小品文形式勾勒出宁波人的敢做敢当、宁波人的异想天开、宁波人的真性情与真本事、宁波人的辉煌和传奇,以及宁波人无处不在的小确幸。篇章架构 形散而神不散 ,本书作为 都市人 系列的书籍之一,旨在追寻回味绵长的甬城乡愁 ,增强宁波本土文化自信。
樊登鼎力推荐: 比尔 波特是个特别有趣的老人,一个从金钱社会中自由的人。所谓的世外高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樊登读书会推荐: 比尔 波特三部曲《空谷幽兰》、《寻人不遇》、《禅的行囊》、孤独有时意味着,我想找到更深的共鸣。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 文化复兴 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
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的收藏家、训诂家。在其丰富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读书学的心得与收获。本书即在充分搜集郑振铎作品的基础上,筛选出数十篇与读书相关且对今人读书生活有启发意义的文章,通过 书事杂记 诗词之美 小说述评 历史沉思 古书漫谈 五个章节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及读书感悟,对当下读者亦有启发。
......
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我是什么生物。这本书试图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不相信书本会给我任何答案 你也不应该相信这本书。我走出书房,走进荒野,尽可能回到了过去。 作者亲身模仿獾、水獭、狐狸、赤鹿、雨燕的生活方式,写出了 Being a Beast (《动物思维》),而在本书 Being a Human 中,作者也想通过某种方式(带着儿子,茹毛饮血,荒野生存),模拟重回三个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段: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5万到4万年前) 那时人类首次表现出了考古学家所说的 行为现代性 ,那时的人,与土地和许多物种有着亲密、虔诚和令人欣喜的联系。他们活得很长,少有疾病,而且几乎没有人类暴力的证据。早的人类艺术出现在欧洲南部的洞穴墙壁上,是有史以来好的艺术之一。作者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有利于人类繁荣的时代。 野蛮人 比起现
作者寄形于小品,有意延续先秦以来便存在的文学传统。本书即按照撰写的主题,分为 如是吾闻 美与忧虑 时间 空间 等凡十二章。而章下段落如珠错落,篇篇着墨不繁,却微言大义,不失思想性和知识性。 作者长期在人文学科中钻研,通晓德、英、日等多种语言,熟稔古今中外人文经典,故在书中随处可见经典的引援 既有大量的历史文人掌故、禅宗公案,描摹了众多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画像;也有词源考据、翻译推敲,分享了作者的治学心得。此外,本书还融入作者个人的生活观察、教学反省、审美体悟,以及哲学思考。片言只语间,耐人寻味。
欧洲的城堡和庄园酒店,有讲不完的故事。它们可能是哥特风格、乔治时期建筑、维多利亚风格、都铎时期建筑;它们有关艺术,墙上的画儿,室内的设计,园子里的雕塑,花园的规划都留下过大师的痕迹;它们有关传承,其中还居住着伯爵、公爵,你可以遇见时和他们互道早安;更重要的是,城堡酒店是有依然 活着 的:新人在这里结婚,家庭在这里休闲,特工曾经也在这里工作,这里有做过海盗的酒店画家、奇装异服的酒店室内设计师、热爱酒店前台的小哥儿、收集世界蜂蜜的小岛人 本书讲述那些又慢又美的城堡酒店,纪念那些年,睡在时光里的故事。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一书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录了楼宇烈教授十分重要的思想和观点精髓达35万余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它最主要和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此书围绕着问题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一一展开。人文就是不以武力,而以一种文明的办法,以诗书礼乐来教化人民,由此建立起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的文明社会。《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一书的出版就是为了更好地记录楼宇烈先生一生文化积累的行思感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呈现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以飨读者。
《夜航船》是由明代文学家张岱编撰的一部初级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知识;全书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个条目,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部比较有规模的古代百科全书。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 本书选用清朝观术斋绿格钞本作为底本进行编校,遴选近百幅国内外馆藏(及私人藏品)艺术品图片作为彩插。
侧* 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优秀新闻主播团队创立的公共文化品牌。三年来,通过微信公众号 侧*SH ,推出四百多期以诵读文学作品为内容的音视频,收获近三百万点击量,深受读者喜爱。《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精选 侧* 团队自2017年至2019年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诵读诗作,包括普希金、叶芝、济慈、丁尼生、艾略特、里尔克等西方经典诗人以及林徽因、戴望舒、冯至等中国现当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每首诗都附有对应音频的二维码,方便阅读与聆听。且有主播对于诵读诗篇的体会文字,将真实的感受交付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