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采用漫画的方式,以精辟、实用的角度形象地解读了《庄子》内篇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让此经典之作有了近三十年来少有的新面貌。为了使庄子之道生动明晰,成为帮助人强化心灵进而影响周身的实用法则,作者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注解《庄子》外,特别带领专业团队与横跨中日的专业绘者与文稿制作者,费时近五年制作本书插图,使庄子的面貌跃然纸上。
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见。这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崭新思考和审视,又是一种传统的回归。作者好破一切条条框框,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个人感受出发,从文学的世界度量衡出发。其观点鲜明,行文直率。指要害发掘极深,作结论用语极辣,堪称“锋利的手术刀”。 有趣味的是《齐人物论》。讲句实在话,我是很喜欢《齐人物论》的。它举重若轻,生动活泼,不虚饰,不回避,不媚俗,不以自居,但又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且说得那么漂亮,那
我们自以为了解的地方,其实未必真了解。我们真的了解香港吗?匆匆旺角,匆匆中环,匆匆九龙,匆匆铜锣湾,那就是香港?不,本书作者刘克襄告诉你:起码有四分之三的香港,你是陌生的。 作者以自己的行走和眼光,向读者展示出香港独特的很多不为人知的山野田园风光。 此书不仅仅是一本在香港穿村行山的指南书,也不仅仅是一本辨识香港花鸟虫木的风物志,它还是一本展示当代都市人走向生态文明,走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路线图和珍藏香港山山水水人文地理的纪念册。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北伐游记”(马伯庸)、“北伐路上的美食”(斯库里)和“三国梦”(李志)。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自己对于三国、诸葛亮的情愫。 重走一遍北伐路,活在史书冷冰冰记载中的诸葛亮成为一个被无数细节构建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甚至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朋友。看他曾看到的山水,走他曾走过的栈道,呼吸同一个秦岭的山风,观察同一条汉水的奔流,大概这就是对他最充分的了解和尊敬。 “文化不苦旅”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项目,由马伯庸带领几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重走历史上知名的文化路线,如:诸葛亮北伐之路、三藏取经之路、丝绸
“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以“记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风物”为主旨, 、多角度地展现大连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时代风貌,着力弘扬城市文化精神,充实城市文化内涵。 《居所寻旧·大连老建筑》为“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旅顺、金州、大连、庄河等地的数十座老建筑,着意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如八七疗养院建筑群、长隆德庄园、关东都督府、肃亲王府、大连艺术馆、大连火车站、中山广场等。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凝固的音乐,本书在文字与建筑的交融中,展现出建筑背后的历史变迁、人物命运。
陈定山所著《春申旧闻》系列,是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的初版本,收入掌故随笔有数则。该系列是陈先生在台湾报刊上专栏连载的掌故随笔结集。上海在战国时代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所以上海又称"春申",《春申旧闻》即是"上海旧闻"。文人逸事、艺坛杂俎、风俗市情、社会秘辛、菊坛掌故、勾栏风月、黑道传说等等,一应俱全,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