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在英国生活20 年后,比尔 布莱森回到美国,决心徒步穿越全球*长的原始山径 阿巴拉契亚小道,重新认识美国。他带上干粮,背上行囊,走进山林时,才发现这次旅程的艰险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森林里有响尾蛇、水蝮蛇和成群的铜斑蛇,有短尾猫、熊、郊狼以及野猪,还有被大量的劣质玉米烧酒害得疯疯癫癫的乡下人,染上狂犬病的黄鼠狼、浣熊和松鼠,冷酷无情的火蚁和贪婪的墨蚊,又有毒藤、毒漆树和毒蝾螈。虽然布莱森有老友卡茨相伴,但这个身材发福、胃口奇大无比的中年男人,真的能与他共渡难关?当他们在沉睡中被惊醒,猛然发现营帐外有两只熊正对着他们虎视眈眈,他们如何面对这场危机?夺人心魄的阿巴拉契亚小道沿途景色,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险境和形形色色的有趣人物,当地历史风情和美国人现实生活的全新场景,都由作者用一支生花
赋格、卡农、创意曲 作曲家们玩出了多少种花样?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谁才是乐迷心中的白月光? 古老的乐器、昂贵的乐器、灵动的乐器是什么? 古典乐的迷人之处,在于无论你怎样疏远它,都会被它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与其做一个古典乐的门外汉,不如跟着本书的古典乐迷作者们,一起走进古典乐的世界,去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本书的十个板块,涉及古典乐的历史与发展,用书写者的眼光,解析古典乐的方方面面,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古典音乐。其中,乐理知识、大师小传、作品解读、音乐厅历史、各地音乐节等段落,十分精当,是全书的华彩部分。 西方古典音乐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等不同阶段,不仅产生了一整套严谨的乐曲创作规范,同时涌现出大量的作曲大师,为世界带
狗和猫为什么关系不好?野猪和蝮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是如何决定的? 让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为之惊叹的知识巨匠南方熊楠,他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以古今中外的典籍传说为引子,以独一无二、天马行空的文字为工具,把壮观惊人的知识全景铺开展示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体会到一种畅游在浩瀚知识海洋中的快感。 历时十年,南方熊楠完成了这部集大成之作,却也因为后没能面世的关于 牛 的描写而成为日本学界津津乐道的未解之谜。
......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作者结合自己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意在为读者展现不同于当今流行的现代西方观念的人生指南。 本次出版作者对书中关键词的解读和翻译表达修订两百余处并补充了新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中西方视角下的孔子。
本书是小山铁男汉字系列的*一本《神秘的汉字1》。本书的内容,是作者虚心请教白川静先生后,在白川文字学体系基础上创作而成,它综合反映了白川文字学体系的精髓。本书文字*初连载于供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阅读学习的NIE杂志中,*后在广大读者的要求下集结成册而出版。 本书选取的内容,主要反映了白川文字学中 汉字为什么这么有趣 的观点,从汉字起源之初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入手,参以小篆文字字形,再结合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民风民俗而成。 白川文字学*基本的定义,是通过一些*基本的文字,而联系出一系列带有此基本字义的文字,从而解释出这一系列文字的原始字义,用白川静先生的话讲,是 汉字并不难,无须一一牢记 。当然,这种方法,早在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大师许慎先生就开始使用了,但许慎时代并不知有甲骨金文文字,只能从文字诞
2008年,清华大学通过校友捐赠,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由于清华简是一批以经、史类典籍为主的竹简书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入藏之日起就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书是*部有关清华简的普及性学术著作,通过对清华简各方面情况的全方位介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体会到清华简的独特魅力。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中国”缓缓浮现。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寻路之年”。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进入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等建筑界的仁人志士,力挽狂澜,继往开来,兴办建筑教育,发掘建筑遗产,弘扬建筑文化,成为中国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建筑领域的伟大先驱。本书分别就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代建筑调查、历史文献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北京历史文化保护等七个方面,对于梁思成先生的相关学术理论,结合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能够使读者充分认识到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研究、城市规划以及文物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梁思成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研究成果、建筑设计和著作文章,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一种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精神,一种追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作者结合自己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意在为读者展现不同于当今流行的现代西方观念的人生指南。 本次出版作者对书中关键词的解读和翻译表达修订两百余处并补充了新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中西方视角下的孔子。
《奥州小道》是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文学优秀的游记作品。 1689年初春,松尾芭蕉踏上其生平第五次长途旅行,共游历150天,行程4000余里。旅行归来后经多次修改,于1694年初夏完成这部游记。 本书集散文诗歌之大成,不仅对此后日本的诗歌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代表了一种日本人的美学意识,一直深受日本读者的喜爱,被视为代表日本民族文学与精神世界的经典之一。有世界多国语言文字的译本刊行于世。
人的行为是世界上*有趣的话题之一:为何那么多人热衷拼酒、劝酒?女人的乳房是派什么用场的?男人四处风流和女人培植备胎的心理有何不同?婚姻制度还能存续多久?人类会越来越聪明吗?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从人类生物学、文化学角度考察得出的答案。 当然,还有很多形而上的问题:文化、生活环境、基因遗传等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饮食习惯?语言如何创造了我们?制度差异也有遗传基础吗?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的影响何如?看似高深,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人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恐怕本书无法提供确切答案,只能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考察在人类进化历史的大背景下人性所具有的文化性、社会性的由来。总之,本书知识量密集,适合高端读者。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妈妈做的菜最 好吃,和女朋友吃的东西最 好吃。 食物有酸甜苦辣咸,人生也有五味杂陈,吃是一种生活态度。本书为 开心蔡澜 系列的第四本,美食家蔡澜的寻味、回味、品味、玩味之旅。他以美食为引,顺着记忆的线回溯儿时味道、家乡吃食、中华文化,尽显莼鲈之思;以口腹之欲为表,饮食文化为里,探索味觉的情感联结,食客的自我修养,饮馔的韵味哲思。勾勒一个喜欢吃的人如何吃、如何谈吃。 吃好喝好,没有烦恼,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吃吃喝喝。
本书为日本饮食文化类书,是日本“国民作家”远藤周作谈吃、说酒、过生活的绝妙散文。狐狸庵是远藤周作因养病而得的雅号。据说在他养病的住处常有狐狸出没,因此被称为狐狸庵。因远藤周作的盛名,有不少人将狐狸庵拿来当作餐馆、拉面馆、酒馆之名,甚至连韩国烤肉店也取名为狐狸庵。可见狐狸庵名气之大。本书内容是谈与食物有关的记忆、怀念,绘声绘色,;其中随处可见作者的奇特见解与幽默诙谐。
丰子恺曾为鲁迅的9部经典小说(包括《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明天》《药》《风波》《社戏》《白光》)绘制插图共计194幅。本书编录鲁迅的文字与丰子恺的插画,文画合璧,相得益彰,更传神地呈现了鲁迅笔下的人物丰采及故事情节,希冀 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 。本书为当下读者更好地读懂鲁迅,提供了特别的版本。
本书乃汇集作者关于 中国 文化与教育 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而成,作者以其对中国文化精深闳大之体悟,揭示中西传统与路线之差异,指明中国文化现代转向之途径,并以教育实施之弊端及其改革为特别关心所在,寻求民族健康发育之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