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主题契合当代人的诸多困惑,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创作的中国古代经典普及读物,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思想内涵,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快速了解国学经典不容错过的入门读物。 朱自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将中国古代典籍精华浓缩为薄薄的小册子,流畅亲切、平实易懂、引人入胜,让我们在一个个传奇故事、鲜活形象中,轻松掌握国学经典的精髓。 图文详注版《经典常谈》增补385条古文及生僻字词注释、成语典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补充大量国学知识!25张图表示例,清晰呈现古代经典的结构体系!13篇章节导读详尽补充典籍基础信息!
《中国文化思想研究》是国际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重要新作, 跨文化研究 丛书中的代表性成果。本书包括四个部分:一,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二,依靠汉字文言靠关系划分古代历史分期;三,用整体观点考察中国思想的特殊性;四,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礼治 的特别考察。作者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的书写和应用,是中国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挥影响的背景。由于汉字的生成(造字系统)主要靠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就具有同源相生、自成一体的特点,与西方文化思想是根本不相干,也不相同的。所以,要用中国的材料来研究中国的思想,不要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很多西方学者,包括近现代很多中国学者,都在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这是错误的。本书概要地选取了甲骨文占卜、易经象数、中
意象是作品文本结构中小的材料单元,表面上看来是单纯、个别的意象,实际上却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一经读者的柔情触摸和文化解读,便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以充实和丰盈我们的审美感受。《红楼梦》中“红楼”、“水”、“花”、“门”、“镜”、“玉”等诸多意象,宜当饱含文学的、历史学的、民俗学的、语言学的更多文化信息,从而在平淡无奇的叙事进程中透射出更为丰赡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来。 本书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透析《红楼梦》种诸多意象所蕴涵的文化象征,以求得文本解读和文化阐释的融合。
《倦勤斋:乾隆皇帝的视觉幻象》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倦勤斋。倦勤斋,是乾隆当太上皇以后的住所,建筑装修、器物等都极尽精美,是乾隆时期物质文明峰的体现。不过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并没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权力,所以也并未在这里居住,更多时间这里成为他听戏消遣的场所。作者祝勇通过对倦勤斋的描写,揭示了在乾隆盛世景象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昭仁殿。昭仁殿始建于明代,为乾清宫东侧小殿。作品即以昭仁殿为背景,通过描写吴三桂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和康熙、地方和朝廷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集权主义制度。在作者眼中,集权主义是历史自然选择的结果,存在即合理,不能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以历史的眼光去看。
这是一部分析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学术随笔,借助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进行对话,结合社会发展中的具体的事例,从学理性的角度,解读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的变化。该书稿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这些社会变化,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是"故宫秘境文丛"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之一--武英殿。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武英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但除了举办书画展览,平时并不开放,只能透过武英门,窥见它武英的一角。作者祝勇从历史与艺术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武英殿,使读者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一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武英殿。
《道德经》即《老子》,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本书是对《道德经》的逐句讲解。语言浅近直白,深入浅出地对老子的思想核心,如贵虚、贵无、贵柔、贵弱、无为而无不为等皆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阐述了相关哲学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借鉴意义。而且作者就目前《道德经》的版本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当然,作者在解读过程中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消极思想进行了扬弃。
本书是对经典典籍的梳理与讲解,由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朱自清所作。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极其深入,所以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知识上涵盖面广,文字上通俗流畅。 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篇,着重介绍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通俗流畅,见解精辟,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对于禅宗,对于这些公案故事来说,我是这些依然生机盎然的中华宝贵财富的受益者。她让我毫不迟疑的抛弃了悲观厌世的沮丧,而将愉悦的微笑迎回了心头和脸上。这便是《坛经》里面 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的一个现代注解。所有的困苦和烦恼,都是心生。心念一转,立即可以转魔成佛。 在禅的引领之下,我的诗歌写作走上了 现代禅诗探索 一路。或可慰藉的是,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现代禅诗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个有着明确方向性的诗歌流派,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条清新的溪流,给这个日渐浮躁和荒凉的园地,涂抹了些许的新绿和希望。 也由此,我同样寄希望于禅的种子,能够散播到更多浮躁、迷茫、苦痛、沮丧甚至绝望的现代心灵中,让有缘者在现实的重压之下,生命中能够洞开一扇智慧之窗,流进新鲜的绿色和空气,让沉沦日久
《爱的艺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爱情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懂得艺术与技巧。需要一些智慧的谎言、掩饰和矫情,需要经营、宽容与隐忍。当爱情趋于平淡,更要懂得如何让爱情保持活力,这样才能让爱情长久。 《爱的艺术》全书共三卷,*卷《如何获得爱情》,第二卷《如何保持爱情》,第三卷《女人的资本》。*、二卷从指导男子如何追求爱情,以及如何保鲜爱情。第三部分,则从举止打扮、内涵修养等,指导女子如何俘获心上人,鼓励女子主动追求爱情。 《爱的艺术》中,奥维德以诗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爱情寓言,谆谆善诱地向人们传授着爱的哲学与技巧。文中穿插着许多罗马神话故事和典故,格调高雅,笔触轻松自然,而又不流于淫秽。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刘悦笛。全书围绕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应对疫情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较的视野中探讨自由与生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情与理等如何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实现偶然性与必然性、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并指出,用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的 情理合一 来终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身心,直至人与诸文明等之间的矛盾,从而把人类遇到的各种灾难的悲剧性降低到小程度。作者认为,中国人 通情达理 的生存智慧,不仅已经正在解决中国自己的困境,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世界。这种生存智慧,所背靠的乃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哲学不仅成为指导践行的 生活之道 ,而且也形成了一种具有指导方向的 生活
蒙学 又称 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授的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四书》以及《苍颉篇》、《千家诗》、《幼学琼林》、《格诗联璧》、《龙文鞭影》、《弟子夫》、《女儿经》、《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蒙学读物经过上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间检验,有些已消亡,有些则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读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后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则积极向上,劝人行善积德,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为便于今天的读者了解这些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六种加以注释。它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合称《蒙学六种》。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上起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下讫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简洁清晰的笔调勾勒了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及思想的形成和源流,尤其重点介绍了儒、道、墨、法、名、兵等诸家的思想。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有一脉络清晰、简易准确的了解。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文渊阁。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清宫藏书楼。书中,作者祝勇化身为 历史侦探 ,引领着读者开始一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寻踪之旅。通过对《四库全书》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命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过滤了人生的苦难与尴尬,几度风霜雨雪,多少成败得失,不妨聊作一笑,云淡风轻。 幽默小品真正独立存在,当从邯郸淳的《笑林》始,继之有《启颜录》《艾子杂说》《籍川笑林》《雅谑》《笑林》《应谐录》《雪涛小说》《笑赞》《古今谭概》《笑得好》《笑笑录》《笑林广记》等,或为创作,或为辑录,有意为之,蔚为大观。 幽默小品和笑话,二者很难*界定。一般来说,笑话多半能一箭中的,触发笑点,但也往往一笑了之,只是皮肉之笑,比较浅露。而幽默小品则常常不动声色,言简意赅,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富含哲理,较为深邃。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范曰: 洮之
“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无家到有家的过程。从原初的掠夺婚、买卖婚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逐步完善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其中的贞节观和婚恋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正统思想。
本书是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系列图书第二部,是作者在电视讲稿基础上精心加工、润色而成。内容包括三部分(即三个人物):李逵、鲁智深、宋江。作者讲李逵,一片天真浪漫到底,两把板斧随意挥舞,想出手时便出手,可爱也很可怕。他目无王法,也不信王法,作者尤对导致其随意杀人、 不信王法 的专制黑暗社会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作者讲鲁智深,像历史上两位大思想家李贽与清代金圣叹一样,偏爱有加,倾注了浓厚的感情。在作者眼里,鲁智深总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便出手。他遇事敢作,作后敢当,遇好人敢救,遇坏蛋敢杀。就是这样一个外貌长相粗鲁之人,恰恰有慧根、有佛性。作者讲宋江,说他极善于笼络天下英雄,具有一种领袖的气质和心态,并把他与其他两位梁山曾经的领导人王伦和晁盖作比较,得出宋江之所以*终能胜出一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串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隋唐到明代前期长达九百余年的时问内,中国的物质文明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本册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这个时期农业、工商业、对外贸易、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描述了唐代的文治武功和郑和下西洋等壮举的历史背景,引领读者从“物质文明”的角度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时代中国社会的辉煌。
本丛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著的选编,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对人类政治伦理生活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大体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今天的学人加以阐释,体现时代性,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料。本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的第八册。《养生有道》,编撰者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张应超研究员。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生命成为中国医药学和养生学的核心观念。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个人的修养功夫有关,重视德行,知足常乐,淡泊宁静,养气保神,注重饮食起居,导引按摩,从而使养生成为身体与精神相协调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