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译注》以清代金三俊辑《李氏蒙求补注》为原本,对李翰《蒙求》原文所据典源做了系统、全面的注释、查证、校对、并将《蒙求》原文全译为白话文,使《蒙求》真正变成了现代人可以随时翻阅的小型的中国典故词典。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编“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的一种,从十三经之一《礼记》49篇中选取价值较高的24篇进行解读。全书主要由导言、经文、注释、解读等组成。卷首导言对《札记》的思想学术价值、《札记》的编纂成书、《札记》各篇的作者与写作年代、《札记》各篇的篇名内容及其分类、《札记》学的发展和演变、怎样学习《礼记》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和探讨。注释置于各篇相应经文之下,除文字训诂之外,着重解释各种名物和礼仪制度,并为一些生僻字加注现代汉语拼音。解读置于每篇末尾,主要解释每一篇题目的含叉和由来,探讨各篇的作者及成篇时代,略述各篇的内容结构和思想价值。
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目前关于清代汉学的研究偏重于“乾嘉学派”,罗检秋先生的《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一书,着重对嘉庆以来的汉学传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弥补了这一领域的薄弱环节。该书通过对常州学派、维新派今文家、国粹派古文家等多个汉学群体的研究,考察了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为动态地剖析清代学术提供了一个窗口;并且在梳理汉学知识系统、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认识喝阐释汉学的思想内涵和学术精神。书中既研究汉学衍变的内在理路,又考察嘉庆以来影响士人学术思想变化的文化环境,如趋于活跃的士人交游,汉学与宋学的互动,西学与汉学在观念、知识、方法等领域的融合;同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争议的议题,如今文学派的兴起、清末学术的多元格局、民初考证学与清代汉学的异同等阐述作
《急就篇》是西汉史游为学童识字而著的字书,是汉代以来著名的启蒙教材。《急就篇》分章介绍姓氏、饮食、服饰、器物、花卉、虫鱼、音乐、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官职等,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每句押韵,朗朗上口,诵习方便。本书不仅教导儿童习字,也有引导儿童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百态的功用。放到今天,也能让现代读者了解汉代文化,看到汉代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上起先秦,下至民国,内容丰富,主次分明;据正史,杂野史;用语雅洁,理趣兼备,因有“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之称。白话文版立足原著,保留了原著的叙述脉络,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是了解中 国历史的启蒙之书。
《读史记》一书脱胎于《史记》,从中遴选出84篇经典故事,分8卷,以人物为主线,用故事体的形式,通俗晓畅而不失风趣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史记》中100余位先贤英雄的故事。其中,不但有帝王将相“艰苦创业”的经历,还有文人贤士追寻理想的踪迹,更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刺客、优伶的传奇人生。《图说资治通鉴》全书共分八册,遴选《资治通鉴》中的的精彩故事近89篇。本书以直白顺畅的白话翻译讲述原著中的经典故事,大量使用历史文物图片和考古资料还原历史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书中对于古今地面进行了解释,让孩子能够清晰认识古今地域的变化,同时对疑难字进行了注音,以扫除阅读障碍。
《读史记》一书脱胎于《史记》,从中遴选出84篇经典故事,分8卷,以人物为主线,用故事体的形式,通俗晓畅而不失风趣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史记》中100余位先贤英雄的故事。其中,不但有帝王将相“艰苦创业”的经历,还有文人贤士追寻理想的踪迹,更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刺客、优伶的传奇人生。《图说资治通鉴》全书共分八册,遴选《资治通鉴》中的的精彩故事近89篇。本书以直白顺畅的白话翻译讲述原著中的经典故事,大量使用历史文物图片和考古资料还原历史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书中对于古今地面进行了解释,让孩子能够清晰认识古今地域的变化,同时对疑难字进行了注音,以扫除阅读障碍。
先生在多年沉潜于中西文化典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学观。他充分吸取了《大学》中的合理意见,认为儿童教学当以变化气质为根本目的,以背诵经典为起点进入古人的思想境界,以洒扫应对为手段开始实践培养。《导读》由此而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趁着童年时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多多记诵经典,将来随着阅历的丰富,经典中所蕴含的义理自然会随时涌现。《太湖大学堂丛书:儿童中国文化导读(1)》是由先生亲自精心挑选,也是太湖大学堂使用的儿童教育读本,意蕴深厚、容纳百科、循序渐进,值得馈赠亲友。《太湖大学堂丛书:儿童中国文化导读(1)》内容包含《大学》、《中庸》、《老子》等中国传统思想经典及《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文学经典。其正文均依据质量上乘的版本,并加以注音、导读及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上起先秦,下至民国,内容丰富,主次分明;据正史,杂野史;用语雅洁,理趣兼备,因有“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之称。白话文版立足原著,保留了原著的叙述脉络,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是了解中 国历史的启蒙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