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 从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等五个方面,以六个篇章的篇幅,翔实、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及思想沿革,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哲学普及性著作。本次出版参考参照中华书局1936年4月版。 《国学指导二种》 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部指导年轻人如何阅读国学经典的作品的汇编。《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1923年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并 督责甚急 ,先生 竭三日之力 完成。书稿从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韵文书类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随意涉览书类 等六个方面,为年轻人开列了一份国学经典阅读书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任公先生1923年在清华学校
《金花的秘密》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世有度,便是规矩。规矩不是逢场作戏,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足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仁,以天下为己任,爱人宽人;义,公正、合理,合乎道义;礼,为人处世的根本;智,多谋善断,机敏;信,诚实守诺,立足之本;忠,诚心尽力,肝胆相照;孝,为人之根本,立世之基石;廉,为政的行为规范;耻,内心有愧,知耻之心是人之天良;勇,有胆量,勇担当,敢作敢为;勤,勤奋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途径;专,意志坚强,有耐心,能持久;公,意味着不偏私、公平;和,心态平和,调和万物,放低姿态,生发力量;恭,谦逊有礼,不侮人,人亦不侮;俭,俭约谦让,自我约束,不放纵;让,看淡一切,不争是福;悌,兄弟友爱,手足有情。 《中华美德书》从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勤、专、公、和、恭、俭、让、悌等能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方面入手,从数不胜数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分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家庭是人生的 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 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崇文编著的《中国好家风(历代传世经典家训经典版)》立足历代相传的经典家训家规,从中选择符合新时代潮流的积极内容编篆成书,传承传统好家风,弘扬经典好家训,让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现代社会,大家不仅听一个人讲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做什么,所谓“听其言,观其行”。钟博士孝亲尊师,解行相应,堪为世范,使聆听其心得报告的有缘人,大受法化乃至感通,因而深得利益,所以尽管钟博士一直是半闭关状态,严谨修身,潜心治学,也常常接到各种论坛以及学院的真诚邀请,而博士每每以修学尚浅推辞,只有恩师准许才会出来演讲分享。 本书即是钟教授在恩师慈命下六次演讲的汇集。分别是2009年9月19日讲于北京友成文化论坛的《金融危机的省思和出路——大变局下找寻中国精神》;2009年10月17日,上海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上的演讲《道义救危机——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2006年6月讲于山西大同的《八荣八耻——明道德知荣辱》;2008年8月讲于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百善孝为先》;2005年2月讲于澳洲昆士兰大学的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 人脉社交 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 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读本! 学习古文名篇,扎稳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立德树人,凝聚中华正能量! 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本书整理自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通过研读古文名篇,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读者可在学习古文的同时,深入领纳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本系列共分四部,依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古文,每部独立出版。本书是系列第三部,以孝悌忠信为主题。 孝悌忠信,这是性德,是人人本具的。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对尊长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孝,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孝悌忠信,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这个范围。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标准。 所选古文:《德育课本.
本卷时间起止为1949-2013。收入了像孟泰、向秀丽、雷锋、王杰、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李四光、邓稼先、韩素云、吴登云、孔繁森、任长霞、文花枝、郭明义、龚全珍…等逝去或健在的道德模范50人,将其归结成五大类。简介其生平,展开其事迹,并配置肖像或插图
《中国人的精神》(贰)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包括两部分:《尊王篇》和《中国牛津运动故事》。 《尊王篇》是辜鸿铭在1900年所撰各种论文的结集。据辜氏的同僚好友赵凤昌记述:《尊王篇》出版时,销量极好,“各国竞购读之”。罗振玉亦说:“欧人争传诵,当时为之纸贵”。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因《尊王篇》一书在世人以上中的声望,尤其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而言,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甚至严复等人。有人说,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认识中国,就是从辜鸿铭开始的,而他们之真正认识辜鸿铭,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中国牛津故事》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把张之洞所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
《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 已经出版过的 版本,由 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 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 读本。 《格言联璧》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问、存养、处事、接物、齐家等十一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