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5.9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悬象著明:汉代文物中的吉祥文化
    •   ( 85 条评论 )
    • 周保平 /2023-04-1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吉祥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传承有序、与时偕进、系统多元、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两汉文化的繁荣与艺术的进步,使人们得以会意出各种各样的吉祥物来,并把它们以多种形式绘刻于不同载体上,使其流传至今。在华夏各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含有吉祥意味的图像一直出现于各种遗迹、遗物上。商、西周青铜器、玉器等器物纹饰中,许多沟通天、地、人的神灵如龙、凤等已经含有明确的吉祥寓意,这时期的器物上已有 吉 大吉 弘吉 吉羊 等吉祥文字。两汉至魏晋南北朝,大量的吉祥画像出现在各种遗迹、遗物上,形成中国历史上吉祥画像的个兴盛期。本书共分八个章节,分别对汉代的吉祥观、两汉以前的吉祥文化、汉代对吉祥文

    • ¥70.6 ¥98 折扣:7.2折
    • 壮族巫信仰研究与右江巫辞译注(上下册)
    •   ( 8 条评论 )
    • 黄桂秋 著,黄桂秋覃建珍韦汉成 采录,译注 /2012-08-01/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壮族巫信仰研究与右江壮族巫辞译注(上下)/壮学丛书》编著者本书所收录的壮族巫辞,均从广西右江壮族通灵类巫师举行的各种巫事仪式现场采录而得。采录、译注者依据现场录音材料,抄录成现有的拼音壮文文本。本书译注整理的体例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三对照文本,即每句巫辞的行为拼音壮文原句,第二行为国际音标注音,第三行为汉文对译;第二部分为注释;第三部分为汉译文文本。全书巫辞按巫事的功能和巫辞的内容分为巫神祭辞、巫仪诵辞和巫坛歌辞三大部分,各部分又按照巫事仪式分为若干类和辑。为了保留原巫辞的本来面目,不作随意更改,不作逐一批判,敬请读者自行分析鉴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142.5 ¥198 折扣:7.2折
    • 中国禁忌风俗
    •   ( 275 条评论 )
    • 任骋 著 /2013-07-01/ 河南文艺出版社
    • 禁忌讳莫如深,无所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制约,演变为千奇百怪的禁忌风俗。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禁忌风俗。但神秘的禁忌不是*的,有什么样的禁忌,就有相应的民间禳解的办法。居家过日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你都可能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了解当地的禁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这本书文字简洁生动,资料翔实,配有数十幅生动的民间图片,是一部实用、全面的民俗禁忌知识宝典。其中在饮食、育儿、妊娠、礼仪等禁忌中,有很多都源自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遵守。 本书是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的修订本,在两岸三地已经连续畅销20多年。

    • ¥15 ¥20 折扣:7.5折
    • 现代学人的信仰(精)
    •   ( 5 条评论 )
    • 刘梦溪 /2015-07-01/ 商务
    • 中国现代学术的总成绩,是清中叶乾嘉之后中国学术的又一个高峰。中国现代学人的学问结构,在西学的训练方面,无论汉宋儒还是清儒,都不能与之同年而语;而他们的国学根底,又为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既贯通古今又会通中西,是20世纪人文大师的特点。 刘梦溪编著的《现代学人的信仰(精)》以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吴宓、钱锺书、马一浮、章太炎、熊十力、冯友兰、蔡元培、傅斯年等现代学术人物的思想传论为中心,讲述他们的思想和故事、精神与信仰。文字典雅,笔墨含情。一卷在手,可窥得现代学术的无量藏。 中国现代学人的学术与创获、独标与秀出、谈吐与风致、精神与信仰,确有传之后世而不磨的典范意义。

    • ¥31.9 ¥45 折扣:7.1折
    • 大美·中国红(明信片式图书,寄给朋友一抹中国红。)
    •   ( 65 条评论 )
    • 王可 著 /2014-04-01/ 东方出版社
    • 这套明信片式图书构思巧妙、极具创意,把色彩的文化融于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中,背面还有中英文对照的优雅文字解析。同时装帧设计独特新颖,磨圆角卡片式胶订的造型,也将会是一大亮点。细细品读,读者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无穷韵味。这其中都孕育着哪些文化知识。中国红,是一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喜庆。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这象征吉祥的红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本书介绍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印章、红色神兽--朱雀、红色婚礼、红对联、红绳、红脸和红马、红鞭炮 、红色食物 、红喜蛋 、红楼梦 、红头绳 、红孩儿、红色中国结 、红肚兜 、红墙 、红剪纸 、赤字 、红辣椒 、红

    • ¥15.6 ¥19.8 折扣:7.9折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   ( 346 条评论 )
    • 万建中 著 /2010-09-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民间禁忌风俗,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惩罚等方面的知识。 入国问禁,入境随俗。 了解禁忌知识,不仅有益于我们树立破除迷信的科学观念和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习惯。还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大大方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办事。

    • ¥22.3 ¥29.8 折扣:7.5折
    • 中国史话:民间信仰史话
    •   ( 1100 条评论 )
    • 侯杰, 王小蕾著 /2012-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奇特而玄妙的世界,要想揭开千百年来遮盖在她上面的层层面纱,惟有步入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入永不停歇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于是,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万物有灵的观念,还有世代沿袭的祖先崇拜,乐生恶死的生活态度,受神秘心理驱动的各式禳解,更有女神崇拜、多神信仰等色彩斑斓的内容。《民间信仰史话》资料翔实,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论从史出,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

    • ¥10 ¥15 折扣:6.7折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   ( 142 条评论 )
    • 徐华龙著 /2014-09-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鬼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由于对自然界和认得疾病、生死等缺乏科学的了解,使得人们感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带来危害的群体在掌控着自己,于是便有了鬼的传说。许多古籍和历代笔记小说都记载了各种“鬼话”和鬼故事,民间传说中关于“鬼”的形象、故事、民俗更是不胜枚举,许多绘画、戏剧、电影中也都可以找到鬼的踪影。正确了解和看待鬼文化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播科学,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都有一定作用。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鬼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传说中有哪些鬼,鬼的形象是如何发展与变化等。

    • ¥23.7 ¥29 折扣:8.2折
    • 超值白金版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
    •   ( 296 条评论 )
    • 静荺 编著 /2012-04-01/ 宁夏人民出版社
    • 民俗禁忌是人们认为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以及与其有关的言语或行为上的约定俗成的禁制,它是一种原始而又古老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这些禁忌处处影响着老百姓的言行举止,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解民俗禁忌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民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习惯,更好地与各地区、各民族及各行各业的人相处,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大大方便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办事。 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民俗禁忌,我们专门编写了《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一书,从穿衣、饮食、行为、育儿、举止、处世、风水、节日、婚嫁、寿诞、丧葬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介绍沿袭下来的民俗禁忌,以及各个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和各行各业独有的禁忌事项,分析禁忌产生的根源,带领读者了解有关民俗禁忌背后的史话趣闻,生动地展现

    • ¥19.3 ¥29.8 折扣:6.5折
    • 狂欢季节:庙会中的信仰与生活
    •   ( 112 条评论 )
    • 高有鹏 著 /2015-07-01/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庙会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一定时间和领域,以一定仪式纪念某种神祇的聚会。它起源于远古,包含着原始信仰崇拜的重要内容,被称为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宗教文化渗透于民间庙会,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重要的是,庙会因时举行,是农耕文明的晴雨表,是一定地域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间艺术的集散地,狂欢节,不同人群在此获得不同的需要。今天,时代发生了重要变化,现代文明与原始文化共处民间庙会,人们依然对它充满浓郁的情感。民间庙会作为文化遗产,被赋予新的内容,形成文化产业开发的有利平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如司马迁所说, 昔三代之居皆在洛河之间 ,这里的庙会具有更为独特的内容和价值。海内外华人来此寻根问祖,庙会形成一道格外亮丽的文化风景。

    • ¥33.7 ¥45 折扣:7.5折
    • 喜庆窗花——吉祥剪纸
    •   ( 28 条评论 )
    • 福建美术出版社 编 /2005-07-01/ 福建美术出版社
    • 剪纸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在民间,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剪出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剪纸,装饰在门窗、居室或放在嫁奁彩礼、祝寿礼物上,以增加祥瑞吉庆气氛。为了弘扬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让喜庆吉祥剪纸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被广泛应用,本套书围绕着喜庆吉祥之主题创作收集了喜花、福禄寿喜字、门笺、吉祥娃、十二生肖、花鸟虫鱼、吉祥团花等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给人以喜庆、吉祥、美好的祝福之意。 剪纸制作简单易学,只需一把剪刀或刻刀和几张色纸,按照剪纸艺术的规律特点进行剪刻,便可制作出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花鸟、鱼虫、人物等剪纸形象。

    • ¥12.9 ¥16 折扣:8.1折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   ( 90 条评论 )
    • 丛书编委会 编撰 /2010-08-01/ 外文出版社
    • 择吉是我国数千年来传承不息,至今仍在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客观看待择吉,是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认识的需要。择吉文化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力量的世俗化崇拜,融化在人类的基本生活中,是人类期盼平安幸福,获得心灵平静的一种方式。

    • ¥16.4 ¥23.8 折扣:6.9折
    •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   ( 30 条评论 )
    • (奥)弗洛伊德 著,文良文化 译 /2005-02-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作者对泛灵论的施方式作彻底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原始民族在施术的操作过程中,明显暴露出一个企图:尝试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规律来操纵真实事物。所以,他相信人类对自然的种解释是由心理作

    • ¥19.4 ¥24.6 折扣:7.9折
    • 中国民间禁忌(第五版)
    •   ( 190 条评论 )
    • 任骋 /2018-10-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这是一本了解中国民间禁忌知识的百科全书。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民间禁忌风俗,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不祥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整观、深入、精细;夹叙夹议,内在逻辑性较强;学术水准有定评,技术质量信得过;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赏心悦目、检索方便;能够满足各种需求,值得广大读者惠存;适合城乡书屋、家庭书架珍藏。 一本书在手,民间禁忌知识不求人。

    • ¥41.7 ¥58 折扣:7.2折
    • 中国寿文化——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丛书
    •   ( 96 条评论 )
    • 殷伟殷斐然 著 /2005-02-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认为:“文化按定义是由人自身自由的首创性所创造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赋予文化如此多的样式:一个民族不同于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个时代。但是,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创造了自己。”在所有文化现象中,祝福与祈祷所生成的文化景观,是我们常见于生活中用以区别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比如中国人喜欢在春节的时候互相作辑道“恭喜发财”,而英美人则在元旦说“HAPPY NEW YEAR”。人与人的交往,除了那些实际的交流需要,有一种礼节几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出现,那就是祝福。一般地说,祝福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表达愿望,是美好的利他的;祈祷则是自己的事情,同时表达愿望,是为自己的(当然也为包括自己在内的集体)。不过通常在具体的利益上,祝与祈的内容却显得高度一致,以中国传

    • ¥22.5 ¥27.5 折扣:8.2折
    • 民间图腾禁忌/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63 条评论 )
    • 任骋 主编 /2011-04-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民间图腾禁忌/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编著者任骋。 《民间图腾禁忌/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内容提要:本书所谈及的“图腾 ”和“禁忌”,都是已经消失了很久很久的传统文化,是早期人类发展史上某个阶段上特有的文化概念。它们的本意,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保有,但却有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显示的隐示的、物质的非物质的等不同的“遗留”。本书希望把此类文化现象,以及关于它们的一般性研究的状况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 ¥11.7 ¥17 折扣:6.9折
    •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   ( 508 条评论 )
    • 刘祺庸 /2018-09-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 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 道 和 德 。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 道 是规律, 德 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修养。 刘祺庸用直白的语言、熟悉的典故介绍了《易经》这样的国学经典,既能增长国学知识,也能引导读者走出精神危机。

    • ¥41.7 ¥58 折扣:7.2折
    • 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
    •   ( 16 条评论 )
    • 陈勤建 /2013-05-01/ 光启书局
    • 《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当代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内在机制;当代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研究等。

    • ¥36 ¥48 折扣:7.5折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怪
    •   ( 173 条评论 )
    • 郑艳 /2014-08-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怪》开宗名义就梳理了中国历代小说中的志怪传统,既厘定了全书研究范畴,又点明了主要素材出处,其严谨性可见一斑。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后一章《怪之韵》则从历时上,对“怪”概念的演化作了爬梳,并从社会学、文学、民俗学角度对怪文化作了剖析和进一步的升华。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23.7 ¥29 折扣:8.2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丧葬卷(英汉对照)
    •   ( 71 条评论 )
    • 董强 /2013-1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丧葬卷(英汉对照)》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种。全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代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葬式葬法、墓址的选择依据以及死者眷属的丧服制度及居丧生活等,揭示了中国丧葬礼俗的发展与衍变过程,全面展现了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与禁忌,从而使读者对中国的丧葬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 ¥26 ¥33 折扣:7.9折
    • 图说中国吉祥物
    •   ( 237 条评论 )
    • 大乔 /2008-05-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吉利喜庆、安乐祥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烈追求,由此也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吉祥物:朵朵青云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象征,一柱怪石为长寿安康、永享天年的标志,瓜实瓜藤寄托着世代绵长、香火不绝的心愿,鹊鸣枝头 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 《图说中国吉祥物》选取我国有影响的吉祥物,分析了它们的渊源、特点、寓意,展示了它们在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书中选配了大量精美插图,以便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每一种吉祥物的寓意和表现。 阅读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瑞气缭绕的世界,既有助于增加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让源远流长的各类吉祥物融入现实,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吉利、祥和!

    • ¥21.3 ¥32.8 折扣:6.5折
    • 图说中国吉祥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大乔 著 /2008-05-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吉利喜庆、安乐祥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烈追求,由此也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吉祥物:朵朵青云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象征,一柱怪石为长寿安康、永享天年的标志,瓜实瓜藤寄托着世代绵长、香火不绝的心愿,鹊鸣枝头“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 本书选取我国最有影响的吉祥物,分析了它们的渊源、特点、寓意,展示了它们在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书中选配了大量精美插图,以便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每一种吉祥物的寓意和表现。 阅读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瑞气缭绕的世界,既有助于增加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让源远流长的各类吉祥物融入现实,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吉利、祥和!

    • ¥22.2 ¥32.8 折扣:6.8折
    • 颛顼日历表(精)
    •   ( 141 条评论 )
    • 朱桂昌 著 /2012-06-01/ 中华书局
    • 从秦献公十九年到汉武帝元封七年采用的是《颛顼历》,后人一直试图复原这一历法的原貌,但均未获成功。作者经过多年研究,深入发掘古籍资料,并结合*出土的秦汉简牍,制定出全新的《颛顼历日历表》。这一新表与现存文献及迄今发现的考古资料完全吻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 ¥106.8 ¥148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