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由张景峰,李宏伟,魏迎春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外景、第4、6、8窟》由魏迎春,张景峰,李宏伟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由李宏伟,张景峰,魏迎春等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由张景峰,魏迎春,李宏伟编著
晚明的版画书籍与出版文化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书借助风格学和图像学的分析,以及社会学、文化史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对晚明时期的版画、书籍和商业印刷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以版画印本的生产为联结点,观察出版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演变。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所谓的“版画的黄金时代”表象之后,万历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徽州风格”为主体的书坊逐渐摆脱掉逐利而印的出版目的,并向士人审美和文化时尚靠拢,而这也间接反映出明代后期商业及社会文化上的深刻改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徽州风格的形成与扩散。二、版刻与绘画的互动。三、复制传播的图像和寄托个人意图的“版画作品”。四、图像的审美趣味与晚明的城市文化。五、晚明的刻书体系与出版流程。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亲手雕琢的雕像,宽宏大量的神赋予雕像以生命,一个形象由此能够自主地存在,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他事物或人。本书作者斯托伊奇塔认为,这也许是西方艺术目前的第一个拟像,从奥维德的神话出发,经由原型与替身、真实与非真实、模仿与拟像等概念,他追溯了皮格马利翁神话在西方艺术史中数次变形的踪迹,广涉绘画、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
“国美之路大典”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以来到2016年重要的建筑类历史文献、先贤名师论文选编。全书文字约35万(不含图片),图片约220幅。 杨奇瑞主编的《国美之路大典(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开渠)(精)》是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卷的第一册,全书分为五个篇章,详细记录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从初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壮大的许多历史节点的重要事件,全书以雕塑系名师李金发、刘开渠等历史文献和作品图片等勾连起这段辉煌的教育史。书中许多珍贵图像资料为首次面世,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近代美术史料读本。
《敦煌传:四大文明汇流之地》是“丝路百城传”丛书重要读本之一。敦煌虽不大,但数千年来,是中西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世界四大古文化都曾在这里集结、播撒,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作者在概述中对敦煌的人文地理历史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提炼,再以年代为序,系统呈现了敦煌各个发展时期的精神和物质状貌。其独特的敦煌石窟,更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社会演变的纷繁历史、兴衰浮沉、风云变幻,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史册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本书是敦煌历代圆光复原图集。圆光是敦煌图案的集中、综合表现形态,是敦煌图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书汇集了从南北朝到元代各个历史时期敦煌图案中圆光的代表作,有完整图案,也有局部放大,有专业的图版说明,对从事工艺美术、平面设计等诸多行业有工具书的作用。
城市雕塑,上海的一张重要艺术名片。上海各时代留存的雕塑作品,处于城市空间之中,与城市中的人关联密切,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本书选取了上海这座城市中多种风格的雕塑,着重关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这样一座生长的城市所产生的意义。每一座雕塑都将其自身实体以及象征属性根植在城市景观中,这些雕塑为读者更好地去阅读理解这座城市,并同时在这个复杂的城市结构中去了解“雕塑之美”提供了可能。书中列出上海城雕发展年代线与5大城市雕塑分区示意图,从年代、尺寸、作者、材料、位置等对81座城市雕塑进行了介绍与解读,辅以交通指南方便读者阅读游览,更有185张精美城市雕塑作品照片。希望读者可从一个更广阔且多方位的视角来观察上海这座城市的雕塑与多彩丰富的景致。
王一飞著的《正定隆兴寺明代壁画艺术研究》以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的明代壁画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该殿宇壁画的图像表现内容、人物造型与佛教造像度量、技法表现以及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文章梳理了隆兴寺的沿革,并结合隆兴寺的建筑、造像、文物遗迹,进而聚焦于摩尼殿的明代壁画艺术,揭示隆兴寺壁画的布局、使用、它与建筑及整体文物群的配合,以及它在绘画技法上的特点。
本书是杭州飞来峰现存摩崖石刻近期新的系统性、集理性成果。杭州飞来峰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其全山330余处造像记及摩崖题刻,如唐源少良等题名、唐卢元辅诗刻、宋贾似道等龙泓洞题名、元永福大师造像记等,前后历经千年,是江南一带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区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编者用近 5年的时间对飞来峰摩崖题刻进行深入调查,以近400张图片,全面反映了飞来峰摩崖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对石刻文字进行了释读,对其内容、涉及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了综合研究,是目前为止对飞来峰摩崖石刻最全面的记录。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金银器》由齐东方,陈灿平著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一大批青年艺术家投身版画创作。新兴版画的发展壮大诞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时刻。艺术家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弘扬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残暴,歌颂抗日军民的伟大业绩,鼓舞全国人民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武汉一时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版画艺术家也聚集在此。胡风先生在武汉主编的《七月》是扶持、发表抗战版画作品的重要刊物。1938年胡风先生在武汉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对抗战文艺和现代版画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收录的三百余幅抗战版画作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批版画为胡风先生的旧藏,许多展品参加过1938年的“全国抗敌木刻画展
《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第1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图版;龙门北朝小龛的类型、分期与洞窟排年;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龙门皇甫公窟;渑池鸿庆寺石窟;龙门石窟北朝主要洞窟总叙;实测图等。
文化读本。全书由前言、凡例、目录、词目表、辞典正文、附录、分类词目索引七部分组成。所收敦煌石窟知识及相关词条共计1400余条,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以方便读者查阅。随文插图80余幅。附录由敦煌历史年表和敦煌石窟编号对照表两部分组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敦煌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宗教辞典》等一批工具书和《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敦煌建筑研究》《中国石窟》《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壁画全集》《敦煌学》等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相关内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本书以中国古代版画史中的高峰之作《会真图》(科隆藏闵齐刻本《西厢记》彩色套印版画,现为孤本)为研究对象,希望在文献与图像的映照中建立起此套作品与历史、文学或其它艺术作品之间的广泛联系,从而更全面地说明其中的图像含义与创作意图,进而开拓今人对晚明版画的欣赏眼光。
本书以中国古代版画史中的高峰之作《会真图》(科隆藏闵齐刻本《西厢记》彩色套印版画,现为孤本)为研究对象,希望在文献与图像的映照中建立起此套作品与历史、文学或其它艺术作品之间的广泛联系,从而更全面地说明其中的图像含义与创作意图,进而开拓今人对晚明版画的欣赏眼光。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这本书会解答这些重要问题:为什么那幅画这么值钱?谁来决定一幅画是不是好看的?艺术家需不需要有商业头脑? 同时,这本书还尝试回答艺术目前一个著名的蠢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使得她们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
本书是介绍世界奢侈品知识的普及读物。书中精心收录了160余款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奢侈品,代表了世界奢侈品行业的突出成就。编写团队着重介绍了这些奢侈品的面世时间、市场售价、背景故事、设计特点等知识,并配有精致美观的插图,尽力展示其内外风貌。 本书体例科学简明,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奢侈品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
向日葵印花、八芒星图形、渐变色的猫咪……你可以在刻板上雕刻出任何你喜欢的图案,并将其转印到纸张或其他表面上,制作出专属于你的版画作品。作者埃米莉将带你熟悉版画入门的准备工作,掌握制作简单图案的基础技法,再逐步进阶到用水彩颜料、织布等综合材料进行创意制作。你可以在本书的指导下创作出口袋杂志、布面墙上挂饰等兼具实用性与仪式感的小物件,更可以融会贯通地综合使用书中的多种技巧,或者用其他的材料尽情地进行艺术创作。书中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和清晰展示创作过程的插图相得益彰,零基础的新手和略有经验的爱好者均能从中有所裨益。《版画也能这么玩》系列第二弹,乐趣继续,玩法升级。总结拼图压印、色彩渐变等技巧要点,指导版画制作全过程。分享变废为宝的趣味方法,赋予问题作品新生命。多位美国当代版画家倾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