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西部早期佛教泥塑(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精)》是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大卫·施耐尔格罗夫西藏及佛教艺术高级讲师(David L. Snellgrove Senior Lecturer)克里斯汀·卢扎尼兹研究喜马拉雅西部早期佛教泥塑的专著,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该书,从泥塑艺术入手,系统呈现了喜马拉雅西部艺术发展、演变的简要历史和这一遗产在该地区的延续,有助于读者解释喜马拉雅西部地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本书一共配置了300余幅插图,涵盖书中讨论的所有内容本研究主要以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喜马拉雅西部早期艺术遗迹中的泥塑为对象,经过大量的考察和详细的分析,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专著。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夺目的。它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地面地下文化沉淀,是四川省的文物资源大师,尤以两汉文物而闻名,其中石刻文物更是享誉中外。
丝绸之路南道的于阗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靠前站。佛教造型艺术在于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汉时期是初始阶段,魏晋时期是发展阶段,唐朝时期是成熟阶段。于阗通过强化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接受汉文化的濡养,在一个整体框架中构置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于阗绘画在吸取外采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将“铁线描”和“凹凸法”的造型技法融为一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于阗画派”。于阗画派流行于唐代画坛,也深刻影响了日本奈良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它与中原、敦煌及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体系的营构也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张健波著的《丝绸之路南道古代造型艺术--以于阗壁画雕塑为中心》共四章,靠前章绪论,简要介绍丝路南道及于阗佛教遗址概况;第二章介绍于阗原初居民与佛教传入于闻的年代、路线;第三章阐述两汉时期的于阗佛教艺术;第四章介绍魏晋
编纂《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换届后的第七屑主席团继续致力这项传承、梳理和研究上海美术发展历史的工作。此项工程在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进展顺利。整部“大系”共有十二卷,分为中国画卷、油画卷、版俩卷、雕塑卷、水彩?粉画卷、连环画卷、年画卷、宣传画卷、漫向卷、儿童美术卷、艺术设计卷和美术理论卷。每卷均以艺术发展史为主要内容,同时编人相关文献、年表和艺术家简介,以尽可能全面地呈现艺术史的发展脉络。 朱国荣撰的《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4雕塑卷1949-2009)》是其中一本。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明代部分,下册为清代部分。书中版画古籍编排主要以时间为序,即按帝王年号分篇。每一种版本大体按照版本资料、内容简介等作介绍。不同版本的同一种内容简介原则上只在该版本首次出现时著录,余者不再标出。版画尺寸均按 高 宽 标注(未知尺寸书中标注为 尺寸不详 )。同时,版本刊行地及藏处未知的均标注 刊行地不详 所藏处不详 。书中藏处标注为 郑振铎藏 傅惜华藏 的版画古籍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表示对保护并捐献这些版画古籍的郑振铎、傅惜华先生的敬意,书中仍标注为其人所藏。
《山西古代彩塑》主要内容: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其间寺庙道观内分布的历代彩塑,更是造座宝库内耀眼的明珠。从唐宋至明清的山西彩塑精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彩塑的发展历程。此书的作者为山西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内的著名专家。他们长期潜心收集和研究山西古代彩塑,掌握了大量宝贵的图文资料。此书精选了山西各地唐宋以来近七十座寺观建筑内的彩塑图片二百七十四幅,并配有彩塑源流、建筑现状、塑像分布和艺术鉴赏的专文三十余万字,图文并茂,颇具数据、学术和收藏价值,堪称研究山西古代彩塑的重要图集。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 续编》由常沙娜编著。
中国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文化艺术目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本书为著者在已经发表的各类有关中国版画历史的文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充、修订、整合而成。 本书将从遗存版画中选取具有绘画史意义的作品,将现在中国所说的古代木刻画,即从唐代至清代的中国版画的历史,大致分为佛教版画时代、文学书籍插画发展时代、版画艺术自立时代等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当然,并不是将它分成三等分,而是在对这三个时期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以明清时期的成果为中心,从几个不同角度来阐述。 本书中各版画的创作时间,尽可能采用初版的创作刊行年份,因为以笔者实际见到的作品为主,所以也包含了一部分后来印制的版本。
《戴敦邦画谱中国风俗画(共2册)(精)》由戴敦邦作,戴红儒编,是《戴敦邦画谱》系列之一。全书收录了戴敦邦先生历年所作的中国民俗风情画约一百八十幅,分彩图与白描二集,以线装一函推出。本书描绘了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民俗风情画面,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作品除了直接取材于生活外,有的作品还取材于唐诗宋词及古代小说,特别是戴先生为古代世情小说《金瓶梅》创作的素描插昼,场景饱满,人物形象生动,风俗元素十分丰富,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本书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宣扬民俗文化,继承民族传统的创作思想,值得读者赏读收藏。
1907年3月,著名社会活动家溫世霖等人发起创办了《醒俗画报》。这份图文并茂的石印画报,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俗”为宗旨,以图说为形式,报道点评了当时社会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习俗风尚、市井民惰和时事要闻,为我们保留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真实生动的历史细节。 各家画报售纷纷,销路争夸出群。纵是花丛不识字,亦持一纸说新闻。 正像这首清的竹枝词所赞咏的,天津的《醒俗画报》就是这样一份备受人们喜爱的通俗画报。奉书精选的二百多幅图片,使我们可以再一次触摸这份画报,再一决走近和阅读它所属于的 那个时代。
《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内容主要包括赖少其生前所有的版画作品和文献史料的研究,以介绍赖少其的艺术经历与创作成绩为主,主要展示了赖老近三百余幅版画作品。以真实的面貌客观地呈现了赖老在艺术上所做出的可贵成绩,是迄今为止全面、充分展示赖少其版画文献成就的珍贵书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深入地探讨了赖少其版画艺术的风格特色和他坚持不懈从事版画创作50年的“木石精神”,是研究其美学理念、思想内涵、传承开拓、创新发展的“艺术痕迹”。此次是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结合北京、上海鲁迅纪念馆等艺术馆首次将赖少其生前所有的版画作品和文献史料整理出版,弥足珍贵,这次将版画全部出版,对我省的文化艺术界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对为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