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3折-4.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对联大全【正版书籍,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雅如 /2018-08-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本书《对联大全》分为对联基本知识、古今佳对集锦、对联佳话赏析三个部分,对对联的概况、各种类型的对联以及与对联有关的故事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注重“实用”和“全面”,凡是会用到对联的场合,凡是会用到对联的时日,都有所涉及。

    • ¥78.4 ¥164.8 折扣:4.8折
    • 山湖清韵:颐和园匾额楹联浅读
    •   ( 0 条评论 )
    • 史元海 /2016-02-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

    • ¥62.86 ¥175.72 折扣:3.6折
    • 寻找逝去的年画:滩头年画之旅
    •   ( 0 条评论 )
    • 沈泓 著 /2007-01-01/ 吉林人民出版社
    • 本书作者沈泓是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就让《滩头坞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 ¥51.8 ¥153.6 折扣:3.4折
    • 古今对联集粹新编
    •   ( 0 条评论 )
    • 张梦新,张进 /2014-02-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古今对联集粹新编》编撰时参阅了梁章钜的《楹联丛话》,钱剑夫主编的《中国古今对联大观》,蒋竹荪主编的《分类名联鉴赏辞典》,张少成、李泽一编著的《对联选》,颜迈、陈天银编著的《新编实用对联手册》,余章瑞、余东东编著的《对联鉴赏》,梁羽生的《名联观止》等书。

    • ¥50.4 ¥150.8 折扣:3.3折
    • 楹联之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跟国学名家陈书良探寻对联的艺术世界
    •   ( 0 条评论 )
    • 陈书良 著 /2016-07-01/ 作家出版社
    • 楹联,又称对联、楹帖。楹者,柱也。把一副联语,分别题写在两根相对的柱子上,故名楹联。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祖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别具风姿的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传统韵文样式中至今仍有鲜活之生命力者。本书学者陈书良先生沉浸于楹联之美所著写的楹联美学概念与心得。

    • ¥79.87 ¥209.74 折扣:3.8折
    • 楹联上的成都记忆
    •   ( 0 条评论 )
    • 吴刚 谭良啸 主编 /2015-06-01/ 成都时代出版社
    • 基本信息 书名:楹联上的成都记忆 IBSN:9787546413129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作者:吴刚 谭良啸 主编 定价:38元 开本:16开 内容介绍: 成都是中国楹联艺术的重镇,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本书精心选择了30副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联,以当代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深入挖掘这些楹联背后的人物故事,使本书在具有知识性的同时,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别具一格地勾勒出成都历史文化的风云画卷。 目录 序 武侯祠 蒋攸铦“唯德与贤”联 赵藩“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联 刘咸荥“勤王事大好儿孙”联 王天培“公本识字耕田人”联 游俊“两表酬三顾”联 杜甫草堂 何宇度“万丈光芒”联 何绍基“锦水春风公占却”联 顾复初“异代不同时”联 王闿运“自许诗成风雨惊”联 严雁峰“歌咏成史乘”联 望江楼 佚名“望江楼,

    • ¥51.1 ¥152.2 折扣:3.4折
    • 乡言解颐 吴下谚联[清]李光庭、[清]王有光中华书局【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清]李光庭、[清]王有光 /1982-08-01/ 中华书局
    • 清代笔记,浩如烟海,其中李光庭的《乡言解颐》和王有光的《吴下谚联》,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的两部。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二书,流传不广。解放前,《乡言解颐》在坊间偶然可见,但卷三均有缺页,致被周作人叹为原来的版缺,而引为憾事;《吴下谚联》则更属罕见,为早年中华书局出版《大谚海》所未收。鉴于二书作者的时代略同,内容方面也有其相似之处,因汇为一册,以飨读者。至于二书的糟粕部分,实际也是历代笔记的通判,相信今天的读者是可以抉别的。 《乡方解颐》五卷,为道光三十年庚戌原刊无缺叶本;《吴下谚联》四卷,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老铁山房原版、同治十二年癸酉作者后人补刊本,每卷题“北荘素史集”,“耕还孙氏参,发明书眉;云峯陆氏校,偶评附注”。两书俱为点校者解放前在北平隆福寺街宝会斋书

    • ¥85 ¥255 折扣:3.3折
    • 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楹联集萃 赵立凡,孟繁锦 主编 朝华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赵立凡,孟繁锦 主编 /2005-04-01/ 朝华出版社
    • 楹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作为楹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联,更是融合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久盛不衰。学者、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是的,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楹联学会发动十万联友深入厂矿、农村、军营、欣起了声势浩大的书春贺春活动,大红春联写红了大江南北,大红春联迎来满眼风光。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由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三十二名主持人和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演员代表在除夕夜联袂贺春,把红红火火的春联展现在荧屏上,把吉祥和祝福送给万户千家。事实证明,春联既是其他任何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民俗,也是深理在炎黄子孙心中的文化自然,蕴涵着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

    • ¥65 ¥137.37 折扣:4.7折
    • 楹联概说 尚佐文 漓江出版社【售后无忧】
    •   ( 3 条评论 )
    • 尚佐文 /2016-04-01/ 漓江出版社
    • 楹联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微文体,其通俗谐趣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是传统国学里比较接地气的袖珍文类;其端庄高雅可出于文人学士之手,悬挂于厅堂、庙宇、亭台之侧。 本书侧重介绍楹联“雅”与“正”的一面,认为“楹联脱胎于骈文和律诗,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词曲、古体诗、古文乃至白话文的句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楹联的格律特征;其次对楹联文字、词语、语句三方面的修辞进行了系统而有条理的说明;作者着眼于用途,将楹联分为节令类、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屋宇类、题赠类等六大类。

    • ¥69.09 ¥146.18 折扣:4.7折
    • 寻找逝去的年画:高密年画之旅
    •   ( 0 条评论 )
    • 沈泓 著 /2007-01-01/ 吉林人民出版社
    •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 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 就让《高密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高密年画之旅》高密扑灰年画作为以纯手绘为主的一种年画品种,风格写意、挥酒自由、狂放如泼。

    • ¥50.71 ¥151.42 折扣:3.3折
    • 年画上的中国(法文版)
    •   ( 0 条评论 )
    • 陆克勤|译者:(法)柳烟 /2010-01-01/ 五洲传播
    • La Chine actuelle avance vers le monde avec un nouveau visage. Le 1er octobre 2009 est la date de son soixantieme anniversaire. En soixante ans,la socete chinoise a connu de profonds changements qui apparaissent clairement dans la litterature, la peinture, le cinema, le theatre et autres formes artistiques. Qu'on soit riche ou pauvre, haut fonctionnaire ou homme de basse conditionl nul ne negligerait de feter le Nouvel an. De ceux d'ordre culturel et de divertissement, les images de Nouvel an sont le produit de consommation le plus populaire, car le plus repandu. Jusqu'a I'apparition de la television et d'lnternet, ces images (dont celles de propagande) etaient pour ainsi dire le moyen de communication de masse le plus important puisqu'elles ont gagne la plupart des foyers. Pour cet ouvrage, nous avons selectionne pres de 200 images posterieures a 1949, que nous avons divise en trois etapes :- La 1ere, de 1949 a 1965, revele les images depuis la fondation de la Republique populaire jusqu'a la veille de la

    • ¥97.02 ¥198 折扣:4.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