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铁庵诗、词、联三种书的合集。原书均名以 百日通 。写作手法略同刘坡公的著作,分别简略介绍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眉目清晰,文字简洁;列举名家作品为例,就技法和风格逐一分析,指导写作,评点精到。此三种书的合集在民国时期均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此次为标点排印本。
《楹联知识手册》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手册,介绍楹联的本质、发展、分类和修辞,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收录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经典楹联2500多副(含超长联12副),涉及春联、婚联、寿联、行业联、装饰联、题赠联等100多个不同类别。
对联是中华民族zuiju特色的传统文学体裁,也是使用zui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举凡新春佳节、婚丧嫁娶、寿诞喜庆、建房迁居等,都要用到对联。在中华大地,上至皇帝的宫殿、官府衙门,下至乡间的草房,以及山水园林、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关隘城寨、桥梁渡口、牌坊陵墓 都可以看到对联。 对联贯穿于中国人的一生。男婚女嫁,有婚联;生儿育女,有贺联;过生日,有寿联;去世,有挽联。在中华民族zui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都要贴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到粮囤、牛屋、猪圈、鸡笼、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 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春联被看成一家人对外的 门面 ,更是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 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 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本书收录了多副明清以来的学者贤士联,共有仇兆鳌、吴让之、赵之谦、王文治、邓石如、汪中、郑板桥、纪晓岚、陈鸿寿、屠敬山、赵熙、李根源、曾国荃、李鸿章、曾习经、张祖翼、陈白崖、谭延闿等 30 余人的经典作品。古诗文联是我平时*常写的内容,这类联语占了本册的近一半。像扬州平山堂的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自范仲淹《
《年画研究 2024冬》分特稿、本期专题、文化研究、地域研究、珍品鉴赏、海外学术动态6个专栏,以年画为主题,对年画的研究与现状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的探讨,为年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该书共收录中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作者的相关研究文章17篇,年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学作品、家庭生活习俗、日常生活与风俗、城市景观与山水风光、仕女、花鸟禽兽、游戏和儿童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撰联指南》是关于对联撰写的专著。书中首先简略介绍对联小史,然后从基本概念出发,进而分类讲述对联的撰写技巧,涉及用途、对仗、修辞、掌故、风格等等,并以名家和自撰对联为例进行分析。篇幅不大,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易学易用。鉴于篇幅原因,同时附入其他作者(平襟亚或他人)的对联写作书籍一种。 此书只有影印本,尚无标点排印本。此本为标点横排本。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
21世纪初,社会公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参与保护的热情,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成为中国文化界乃至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从大多数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词的内涵不知所云,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人们普遍对它的具象呈现形态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支持或主动参与保护工作,说明人们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已经看到,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传统社会生存环境下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急剧消失的现实,而这种现实,一定会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之,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楹联是中国文学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诗中 诗”,具有文字精练、平仄韵律对仗工整的鲜明特点 ,恰因其短小而更见作者之功力。《通赏中国名联》 的特点是“通”和“赏”,通过对大量楹联佳作妙构 的赏析,引导读者品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高佳,提 高文化品位;通晓楹联的发展,加深对中国楹联文化 意义的认识:滋润文化心理,培养文化兴趣,提升文 化修养。
从支离破碎、大小尺寸失当的老式字帖 升级到完整清晰、临摹装裱皆宜的复制原作 通览一代行草书大师传世条幅墨迹(53件) 启发当今大尺幅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 观赏 更加全面清晰 临摹 尤为精准便捷 装裱 即是大幅立轴
《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粹》收入230幅刻在老北京四合院门上的对联。根据联文的内容,将这些门联分为十类,编成十章,分别为:华门仁里、家声世泽、古训持家、修身养性、抒怀明志、文章华国、礼义道德、颂世歌时、祈福求祥、共和维新。这些刻在门上的门联,既表达了主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心愿,也成为主人及后代遵守的治家信条。本项目以“一个门联一个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门联所包含的家风对几代人的影响。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本书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漳州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细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 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 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本书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胶南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纲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本书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胶南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纲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百家姓宗祠对联》讲述祠堂楹联是直接昭示这些先贤的美德和意境、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传递宗族思想及行为规范,鞭策后人奋进向上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堂号、官位,勋绩等等信息,以大众化的艺术手法,把其丰富的内涵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所以祠堂楹联对于敦亲睦族,弘扬正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