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倒映着一个时期的风貌,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底色。中国茶的历史,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史。从对茶的制作、品饮方式的不断探索,到对茶的香气、口感的细腻追求,再到茶器、茶空间的精心设计,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艺术。 这是一本视觉上赏心悦目的中国茶史,也是一堂有趣生动的茶文化通识课。作者依托丰富的茶书典籍、人物故事、古典诗词、传世茶画,从先秦至清代,捕捉中国茶的高光时刻,详述历朝制茶、饮茶、品茶的变迁,深入领略唐代茶的蔚然成风、宋时茶的精工细作、明代茶的返璞归真 我们从中不仅看懂了中国人饮茶的智慧,更是体验了时代兴衰之下有名或无名之人的悲喜日常。
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 《茶经》是关于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共十篇,全面记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与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方法等。 知名茶文化作家周重林,精研茶学15年,功底深厚,详细参考古今中外版本40余种,勘校精良,带来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经》读本。除对原文的精心译注之外,还有对每个章节主题的深入延伸探讨,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全方位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搭配古代茶具、茶画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了解古代茶具的特点和构造,感受茶雅传统,汲取古人饮茶智慧。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它把普通的农事上升到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活动,一直影响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陆羽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 茶圣 。 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部的一部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迄今现存的时间早的《茶经》版本,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距今750年。本书就是基于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刻百川学海本,蔡志忠老师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卷上、卷中、卷下。卷上由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组成;卷中由茶之器组成;卷下由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组成。宋本《茶经》与漫画本跨越时空,在 元宇宙 时代邂逅,蔡志忠漫画以其妙趣横生的独特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深邃世界,让更多
《清香流动》是茶道美学家解致璋的经典代表作,全新典藏,作者亲自操刀修订,重新精选配图。 基于三十余年的习茶经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以简约雅致的笔触、全面清晰的脉络,谈论茶席的空间布置、茶具的选择与搭配、品茶的方法、泡茶的要素、饮茶的流变 数百幅高清彩图聚焦不同时空里的茶席光景,捕捉茶与美的瞬间,搭配诗词禅句,情景交融,令人悠然神往;书中不只分享与茶相关的实用知识,还从园林、器物、绘画、诗词、历史、禅宗等不同侧面,解读茶道日常之美,更多借由茶之艺术,探讨生活之美,回归宁静本心,培养观照自我、从容自在的人生态度,学习温柔敦厚的待客之道。在茶道意境中,重新发现东方美学,于茶味底蕴里,深入传统文化精髓。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 茶圣 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品茶、研习茶艺、茶道,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必需。 《图解茶经》是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配以500幅精美手绘插画、100张简化图表的当代《茶经》版本,以求让读者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此外,融入了大量现代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并附录106种中国茶全品图鉴,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茶道,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生活起居的礼节,也是社交的规范。茶道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和睦宁静的氛围下温暖的心灵交流。这是一种诉诸感觉的美之盛筵。 《茶道六百年》记述了日本茶道的创立与变迁。概述了茶道这一传统技艺的规范、茶具的由来、茶会的变迁、茶道的精神等。桑田忠亲抛弃了艰深的理论说明和对空洞概念的叙述,通过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小堀远州、千宗旦等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以历代茶人为中心,勾勒出茶道近六百年的历史变迁,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令人体味滚滚红尘中的日常美,沧桑俗世中的人间道。
《光阴一叶 茶史两千年》分四个主要章节,从中国到世界,以茶为媒介,书写了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独特篇章。 本作以历史为脉络,根本性解答读者、茶人在品茶、谈茶时遇到的疑惑,类似 茶是否、何时起源自中国? 以茶怎么代酒? 唐代、宋代民间是不是像宫廷剧那样饮茶? 茶马古道 在哪? 日本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中国? 英国人真的是一开始就喜欢红茶吗? 全世界这么多种茶究竟来自何方? 茶道仅仅是如何泡茶吗? 在未来,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茶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本书以轻松的语言,真实、生动的茶故事为基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对获取茶知识的需要。初级茶爱好者,完全可以通过正文不到15w字,做一个茶领域的智者。 以超过两百部史籍、数十家博物馆陈列为佐证,还原茶饮、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意愿深入研究茶史的
《寻味普洱茶》是一部融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为一体的人文游记。上半部史话篇,作者从史学的角度,以《云南通志》《普洱府志》《思茅厅志》等清代古籍文献为佐证,以散落在六大茶山地面上的碑刻为线索,描绘出从清宫皇帝到地方大员、文豪儒士,从茶山头人到茶农、商贩等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下半部茶王篇,作者则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将深入云南西双版纳新、古六大茶山,寻访各地茶王树及茶王树主人的亲身经历,以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跟随作者一起拜谒了一株株珍贵的古茶树,一道走进了普洱茶乡的现实生活之中,走进那有着厚重民族历史文化的人文普洱的美丽神秘之境。 该书荣登2021年茶行业媒体推荐十大优质茶书榜单。
白茶源远流长,古籍中多有记载,现代的白茶图书和文章也层出不穷,每个时代的白茶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作者总结近十万次的白茶品鉴经验,参阅40多部图书和文献,跑遍全国白茶各个产区,走访大量的白茶传承人,把白茶从古到今的历史概况、白茶的树种、白茶的分类、白茶的生产、白茶的成分、白茶的保健功能、白茶的品鉴与选购、白茶的冲泡、白茶的收藏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一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传统白茶文献基础上,对当代的白茶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对白茶的新现象有正确的认知。 希望借这本书能够传承白茶传统文化,激发茶界同人探索新时代白茶制作、品饮等方面的热情,把白茶的产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注者通过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 《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于一体。 1.陶穀:《茗荈录》 了解五代至宋初的茶文化演变最为重要的茶书,记载了很多与茶有关的奇闻轶事。 2.蔡襄:《茶录》 宋代茶学第一次全面总结之作,了解早期宋茶(仁宗朝)的完备记录,了解宋茶的简明手册。 3.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山场划分、茶园分类,茶
《茶经》是最为重要的茶学古籍,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调,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关注最多的茶书,然而对这部茶书的解读却远未穷尽。通过还原当时的工艺,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茶经》中的很多描述。而借助其他传统文化板块多层面与全方位的考察,我们得以发现更多隐藏在《茶经》中的秘密 本书原文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我们试图回到那个历史瞬间,重拾古人曾体验的幸福。
有着千年历史的普洱茶,在当代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然而,“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却一直是普洱茶品茗与收藏的一大障碍。为追本溯源,作者许怡先多次走访云南茶山,终于发现普洱茶的密码,其实就藏在 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邹炳良厂长身上。 邹炳良是国营勐海茶厂任期 久的厂长,拥有超过60年的制茶经验,被政府授予“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殊荣,可谓当代普洱茶的活字典,尤其在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与拼配茶品的功夫上, 无人可敌。普洱茶界人人耳熟能详的“8582” “7542” “88青”等风云茶品,都与他密切相关,如今这些茶品全都身价非凡。 透过本书对邹老厂长生命轨迹的介绍,普洱茶界的许多疑虑与迷思将得以消除,也能帮助读者了解,普洱茶不该只有天价炒作, 重要的是认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重视制茶师的血脉传承。如此,才
2011年至2017年,年年茶季,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师生相约云南游学,访茶普洱。他们一次又一次跋山涉山水行程数千公里,用脚步丈量大地,遍历云南各大代表性名山,遍访云南普洱茶名家、参访众多茶企。在此期间,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创办人马哲峰写了二十余篇寻茶记,分散刊登在各种报刊上。此书即这些文章的结集。
白茶源远流长,古籍中多有记载,现代的白茶图书和文章也层出不穷,每个时代的白茶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作者总结近十万次的白茶品鉴经验,参阅40多部图书和文献,跑遍全国白茶各个产区,走访大量的白茶传承人,把白
本书为“静清和作品”系列第二册。作者在系统研究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对历代茶席设计、茶空间设计、茶道美学、传统插花、茶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工学原理、视觉极简原理,把陆羽提出的“茶性俭”作为茶席美学与设计的原则,详细客观地把茶席密码层层解密,文图结合,让大家一读就会,方便茶文化爱好者的自学和参考。
本书为“静清和作品”系列第五册。通过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文献,澄清历史迷雾,厘清茶亦食亦药的发展脉络,并从茶的起源、制作技术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品饮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六大茶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寻找出茶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种种影响。经过对古往今来煮茶、煎茶、点茶、泡茶等品饮方式的探究,从本质上理清了各种饮茶方式之间的发展脉络及相互影响,并对不同的饮茶方式,进行了具体地比较分析。同时,定性定量地提出了有据可查、审慎合理的健康品鉴方式与饮用标准。以翔实准确的数据,引导大家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怎样健康、理性地去喝茶。
《茶人茶话》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去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鉴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本书为“静清和作品”系列 册。本书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
作为追溯茅台酒的起源与发展,时期遗留的相关文献、文物较少,以致于茅台酒起源还笼罩在浓厚的历史迷雾之中。茅台酒因文献文物不足而留下起源之迷,解谜则有待于获取新的文献和发掘新的物证。而作为茅台酒历史的第二个时期,起始于晚清末年战乱之后及随后的清王朝覆灭、政权更替之时,终结于国共政权交替和民营转国营所有制变更之际。进入民国时期,新闻业兴起,留下了茅台酒在该时期生产、销售和饮用等的诸多珍贵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该时期的文献,免致茅台酒史湮没,似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作者收集、整理了茅台酒史第二时期报刊文献,计有文学作品(含诗歌、小说、故事、散文、戏剧、日记)、新闻报道(消息、通讯与时评)、政府公告、学术论文、广告启事等类别共286篇。收录的文章,用现今简体文字原文横排(对于只是提及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