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经》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自1992年问世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推崇。由于该书涵盖了茶的起源、茶性、茶类、茶技等茶学的多个领域,同时也包括了茶史、茶饮、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事典故等茶文化学的多项内容;它既属自然科学,又涵盖人文和社会科学;同时在编写方法上采用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进展,也重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因而实用价值较高,它不仅适于茶叶专业人员阅读,对历史文化工作和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至今《中国茶经》已续印二十多次,发行近十万册,读者面之广为茶叶专业书籍中所鲜见。《中国茶经》于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上海市和浙江省诸多奖项。 尽管《中国茶经》获得诸多的荣誉和奖励,但毕竟已出版了近20个年头。现代茶叶科技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初版于1977年,是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先驱著作,既不乏学术深度,又有兼具可读性。 全书以朝代顺序为划分,各章由海外汉学重镇负责撰写,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的饮食文化大观。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饮食习惯与风格、饮食结构、进餐礼仪与观念象征,到不同地区偏爱的食材、烹饪技法、厨具 全景展示中国饮食的诞生、沿革、流变,传统与创新并存,博采众长与对外传播交织,讲述一段关于 饮食 的精彩历史。
想成为茶专家,先从破译茶叶密码开始。 ★ 简单易读,图文并茂,版式精美。书里没有一个分子式,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成了老百姓的大白话。文字简单,而且图文并茂。 ★ 内容详实可靠,生动有趣。书中大量图表,使专业理论变得简单易学,尤其是插入了大量漫画,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茶友点赞:看《茶叶密码》就像看一个好学生的笔记,总结与重点,一目了然,方便记忆。还有茶友说:看《茶叶密码》,就像小时候看小人书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 一本书为你打下了解茶叶品质的理论基础。对于从事茶叶加工者来说,明白了茶叶内含物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茶叶品质提升打下理论基础;对茶叶经营者来说,明白了科学评茶、科学泡茶,对于挑选审评茶叶,以及如何泡好一壶茶,很有帮助;对于茶友来说,喝茶应四时而变,可以根
★一本用脚步丈量、用专业描绘的书 ★一本用内含物指标解析普洱茶口感的书 ★一本用24寨土壤分析揭秘普洱茶品质的书 ★一本用18年价格走势记录普洱茶发展历史的书 云南有很多茶山茶寨,环境优异,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生产的茶叶品质不亚于部分名山名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推广,很多不为外界所知,存在茶叶滞销的现象。为带动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茶山茶寨能像老班章、冰岛、南糯山等知名茶山一样,依靠品质独特的茶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山名寨,作者走访了云南各茶区众多的茶山,遴选了 24个有一定代表性的茶山茶寨,以游记的方式,通过采访当地老茶人,查阅历史资料等方法,详细介绍了各个茶山茶寨的自然条件、民风民俗、茶叶品质特征等。
《话说中国茶(第二版)》以图说形式,用故事、传说和1000余幅彩色图片,向读者生动讲述历史修久的中国茶文化,共分茶史溯源、茶品荟萃、茶具珍赏、茶艺问道、茶事艺文、茶俗话聊、茶馆风情、茶之传播八篇。包括茶的起源与茶文化的萌芽,唐、宋、元、明、清各代及近现代茶文化。
经过装饰的笺被称之为 花笺 。南朝徐陵编的《王台新咏》序言中有 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 句。花笺应该是从中唐时期女诗人薛涛自制花笺起。一千三百多年前,山阁闺房,焚香沐手,女诗人薛涛制出了一种桃红色笺,成为薛涛笺的品牌。因此,她的花笺名声远高于其诗名。后有各朝各代的文人雅士,或是纸店作坊,出品了各色花笺,多是以名人字画为底,显得非常清雅名贵。茶诗是古人写饮品较为常见的,当然比不上酒诗。直到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渐渐喜欢了饮茶,尤其到了宋元明清,咏茶的诗才逐渐多了。本书精选36个茶人故事,探究耳熟能详的陆羽、白居易、王维这些古人背后的与茶相遇的故事;作者手书36张花笺茶诗、数十幅名家画作,鲜活再现传统文人雅生活。
本书为“分拣中国史”书系的又一力作,继古代服饰、经商历史、书法之旅后,聚焦秦汉的餐桌,寻味盛世饮食底蕴。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秦汉时期是中国历 个盛世,也是中华饮食体系的奠基时期,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都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本书分为食自八方、烹饪有术、天之美禄、宴会雅集、食制食俗五编,在吸收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书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四色呈现,以故事化的讲述将秦汉饮食文化精粹娓娓道来,力图从食材、制度、食俗、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还原秦汉四百多年间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饮食文化图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2023年申遗成功,成为 受力茶文化世界遗产,景迈山有着世界上年代 久、保存 、面积 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本书邀请了建筑师、艺术家、导演、摄影师、插画师、设计师、人类学和经济学专家、生态保护工作者、茶文化和茶产业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位专家参与,完成对世界遗产区的地理历史、生态伦理、风俗信仰、节庆仪典、乡土建筑、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艺等遗产的价值梳理。
《茶人茶话》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去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鉴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深入24个茶寨,拜访数百个茶农,掌握第一手茶样及土壤的检测数据,详解各茶寨的自然条件、民风民俗、茶叶品质,带你走入全景式普洱新世界。本书作者根据天气与茶树的长势,驱车一万多公里,跑了云南24个寨子,拜访数百个茶农,实地考察了云南普洱茶主产地的风土人情、茶树品种和产量,并给出了24个寨子的茶评和内含物检测报告,对24个寨子的茶叶价格进行了汇总。这本书不仅为茶叶爱好者提供了普洱茶主产区24寨的基本情况和茶叶品质;还为专业茶人提供了关于茶的基本数据,为普洱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是一本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的茶书,值得所有茶爱好者、茶经营者、茶专业学者一读。
深入24个茶寨,拜访数百个茶农,掌握第一手茶样及土壤的检测数据,详解各茶寨的自然条件、民风民俗、茶叶品质,带你走入全景式普洱新世界。本书作者根据天气与茶树的长势,驱车一万多公里,跑了云南24个寨子,拜访数百个茶农,实地考察了云南普洱茶主产地的风土人情、茶树品种和产量,并给出了24个寨子的茶评和内含物检测报告,对24个寨子的茶叶价格进行了汇总。这本书不仅为茶叶爱好者提供了普洱茶主产区24寨的基本情况和茶叶品质;还为专业茶人提供了关于茶的基本数据,为普洱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资料。是一本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的茶书,值得所有茶爱好者、茶经营者、茶专业学者一读。
到底哪里出产的才是正宗 西湖龙井 ?四川蒙顶茶从唐代起就赫赫有名,为何成都人还是更钟爱 三花 ?铁观音的 音韵 到底是什么?滇红还能配白兰地?.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深入产区,探寻蒙顶茶、西湖龙井、滇红、六安瓜片、正山小种等著名茶种背后的地理环境、制作工艺与当地文化,采访茶学专家,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制茶工艺,探寻令中国人沉醉千年的气味源头,还原传世名茶的诞生现场。
本书研究的载体是对4个自然村、165个乡村厂宅样本的田野调查及深入“测度”,实现对乡土空间及日常生活的“小视角”阅读;同时辅以“大视角”,展现一个茶村研究在全球贸易史及茶产业格局中的意义,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民族工业发展研究的启示。本书首先历时性地展现武夷山茶村空间结构及桐木村乡土建筑空间模式如何在全球茶叶贸易和地方制度变迁中成型和重建。接着在共时性维度,分别从地方家庭、茶叶生产、茶叶运销三个层面,探索了桐木村新的家庭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形成与乡村空间营建的细密互动,细致描绘了当代乡村变迁的空间与社会图景。*后通过对三个关于“传统”问题的思考,尝试探索当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全书从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风情四个方面对 茶道 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其后还附有陆羽的《茶经》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并且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du yi wu er的茶文化。《中国茶日历》力求全方位为读者展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日历分为六大部分,精选中国各产茶地区52种名茶、52种古代茶具、明代冯可宾《岕茶笺》饮茶十三宜七忌以及茶艺三十二式、茶疗饮方52种、著名茶诗词52首、古代茶画104幅。从此六个方面来带领读者初入茶文化的门槛,一日一篇,随手而动,由微知著,领略中国茶的博大精深与中国茶文化的美好与雅致。 52种名茶 52种古代茶具 饮茶13宜7忌 32式茶艺 52种茶疗饮方 52首茶诗词 104幅茶画 六个方面来带领读者初入茶文化的门槛,一日一篇,随手而动,由微知著,领略中国茶的博大精深与中国茶文化的美好与雅致。 茶界泰斗 穆祥桐总顾问
酒是人类古老的饮食之一。中国是米酒的故乡。 中国的制酒工艺源远流长,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 中国酿造业是以霉菌为中心、以制曲技术为根本的酿造体系。随着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制曲技术传播到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霉曲文化圈。这种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制曲工艺,与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