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取手宝贵资料并加以整理和研究,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研究满族服饰和探寻中国民族服饰发展变迁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详实的图片。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苗族服饰色彩纷呈,宏富多姿,常常被人们所注目。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书作者独辟蹊径,在注意到许多民族文化中服饰退化到纯粹装饰的格局下,从文化人类学的开放框架中恢复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象征的原貌,探寻苗族亚文化聚落中的服饰形态、功能结构、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精神。本书首先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加以确认其文化价值,进而通过实证材料论述了服饰的缘起演变动因、服饰与人生礼仪、服饰与社会生活、服饰的纹样含义、服饰的视觉传达、服饰的风格特征、服饰的人类学价值、服饰的原始思维特点等诸问题。全书展示了一种新的服饰艺术观和文化观,是一本系统深入研究苗族服饰的专著。
在涉及“服饰与中国文化”这一命题时,首先应明确两点:一个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所瞩目;另一个,中国是衣冠在国,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时,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重放光彩。 中国服饰风格统一在中国文化精神之中。它的俊逸飘洒正如写意的中国画;它随时代而变异风格又恰恰记录了中国文化走过的迅疾或迟缓的脚步。 东方神韵,是中国文化的化身,而完整的有形的神韵离不开中国服饰的特点。服饰与中国文化——诉说不尽也探索不尽的命题。让我们拉开中国文化舞台的大幕,看一看服饰在扮演什么角色?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新颖的观点论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现状,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中国历朝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在时代,服饰更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衣冠服饰(精)》除了对袍、衫、袄、帽等做了介绍,这类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书内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