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黄帝内经》中提取精华内容加以系统梳理和详细讲解,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养生法则、生命秘密、阴阳奥秘、五运六气、防病法门和治病方法六个方面,将《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奥秘与养生智慧之精华传递给读者。 张其成教授既忠于原典,又不拘泥于原文,在结合原文进行精确释读和解析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哲学角度,在传统文化大框架下,辨析《黄帝内经》与《易经》、诸子百家学说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医学角度,以生理、病理为根基,讲透阴阳五行、脉象学说、经络学说、治未病原则等中医文化的核心问题;从养生角度,结合数百个生动实例,针对精气神养护、四季调养、五脏调理、饮食之道、男女身心保养等具体问题提供实用的养生指南。 本书既是对传统经典的普及性释读,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养生智慧的大力弘扬。
本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用一目了然的手绘插图和示意图带读者厘清经典中医脉络,解读更深入透彻,掌握健康根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黄帝内经》的切身体会撰写而成。《黄帝内经》值得炎黄子孙终身探究体悟,提倡现代人应按照天地四时运转规律安排作息时间,尤其针对《黄帝内经》里的如“天之在我者,德也”等相关内容,强调人要心存善念,要真诚、谦让、柔和待人,人生命运会有改变。本书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轻松学到和领悟一些《黄帝内经》自知、自保的智慧和真谛。
《黄庭经》为古代道家养生之书。因末题“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遂定为晋王羲之书。此本宋拓,罗天池定为“唐摹宋拓”。此拓藏于安思远手中,为世上罕见之本。原大彩色印制,再现原拓风神,为临写较好范本。 黄庭经为道家经典。小楷黄庭经,尾落“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世传晋王羲之书舆山阴道士者,果为羲之与否,无确证。然历史上黄庭经素有盛名,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皆有临本传世。宋明法帖中黄庭经刻本甚多。第九行(原作60行)中有痕贯穿八字者称为“水痕本”。传为欧阳询临,宋越州石氏本、明停云馆本等即属此种。此拍品属“水痕本”系列。惜已被剪裱不能观其原行款。经折装,墨纸十二开,半开墨纸高12、宽7.5厘米。跋4厘米。
《内经》,中医经典。本书以此书为底本,展示了中医生苏德生钢笔书法的精髓。苏德生,潜心书法,长于硬笔,于书法界颇有名望,曾先后多次获硬笔书法金奖。苏君能不惜笔墨,将中医经典写成行书,用心良苦可知。品味其作,朴实、端庄中透出几分灵性。愿同道后生,临摹之际,熟记经典,得鱼而不失熊掌,岂非快事!
中国美术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宏伟史诗中的一段不可或缺的华章。《怒吼的黄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美术)》把抗战时期美术家的作品再现在我们面前,编排上分为板块:板块,以“怒吼的黄河”这篇素描式勾勒抗战美术全貌的文章为主线,配以老照片、老杂志,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出当时的历史轮廓及这一历史时期的事件与人物。第二板块,从收到的l000多幅美术作品中,挑选出300余幅,编排成“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前方打东洋、后方支前忙”、“侵略者的下场”等4大章,每章配一段朗诵词,尝试着以当时的美术作品本身,按内在的旋律,像黄河大合唱一样,组合成一幅巨大的“全民抗战图”。第三板块,作为历史的见证,我们选取了5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钩沉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记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幼元、幼平、细遵等,号石斋、石道人。明谥忠烈,清谥忠端,明赠文明伯,福建漳浦人。明熹宗天启二年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曾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刚正不阿,犯颜屡谏,名闻遐迩。弘光时,曾官至礼部尚书,惜为时不过半年。隆武时,曾任首辅,率军抗清,兵败江西婺源,被俘。隆武二年,英勇就义于金陵(今南京)。他是明末的抗清英雄,也是一位大学问家、大书法家、画家。著有《榕坛问业》、《易象正》、《黄漳浦集》等百余种。 书法历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书以人传,绝少见人以书传的现象。黄道周的书法就是典型。他忠贞刚毅的英雄气概就是他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视如拱璧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他本人一直是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告诫自己“切勿以此关心”,还说:“余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