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生姜、小茴香、花椒、桂皮、紫苏、薄荷等都是中药,中医诊所体验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都是中医疗法,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海量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这些问题又是大家陌生的。 作者运用多年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理论精髓、关键技术等做深入浅出地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盎然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神奇的中医药世界。
正所谓: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 调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共同奉行的修养方法。由于各家对调息的实践体悟和认知角度不同,因而其内涵也十分丰富。本书从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五个维度,探究各家调息的历史沿革,揭示各家调息的基本特点,阐释各家调息的内在目的,辨析各家调息的异同,即对中国传统调息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以此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方法和理论体系。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则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以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木的描述、研究展开,赋予作者自身的体会。草木有书则对历代本草、草木著述及今人著述等进行研究。草木有绘则对历代的草木插画进行研究、评述,包括敦煌壁画中的植物、花鸟画中的草木、草木画谱以及本草著作插图等。草木有用则作者从药用功效、哲学等角度进行阐述,颇有新意。本书可供广大草木爱好者参考阅读。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中国医药》以文化的视角入手介绍中国医药,分为六章,分别从中医重要文献、名医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关于中医的基本知识。《中国医药》内容涵盖了中国医药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草药、中医诊治手法、中医名家和中医养生六个层面。全稿在展示中医基本面貌的同时,选取富有意味的事例作为铺垫,能够不时关注到文化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起源于中国的依循穴位原理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以及穴位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该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以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穴位”学说,配以丰富的精美图片,引导读者进行简便的健身锻炼,同时普及中医健康知识。
本书主题为 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 ,主要以出土文献为关切点,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着重研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诸多问题。其中 字词考释 专题,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考释文本; 文献考证 专题,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的释读,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文本; 综合考论 专题,主要是基于字词和文献的实证研究,综合探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整体意义。此外书中还有1篇以 医疗社会史在中国 圆桌会议的研讨专稿,1篇向学术界及时地报道重要会议精彩实况的会议综述,1篇介绍杨祥银先生所著《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的书评
《印象中国》丛书共111册,涵盖了汉字、京剧、太极、节日、书法等111个文化元素,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呈现。这些文化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极富中国特色,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其文化背后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中华文明的切片。阅读本套书,您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面貌,真正认识中华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从而提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开启智慧人生。严洁、赵宇宁编著的这本《中医》就是该套丛书之一,内容包括认识中医、中医奥妙、千年养生术三部分。
医学与文学的产生均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涉医文学,顾名思义即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学,或者说在文学中描写了医学知识,是医学与文学联姻的结果,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在总体上还是属于文学范畴。涉医文学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却并非始于唐。郭树芹的这本《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的写作截止唐代,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主要内容如下:传世文献中唐代的词、文、小说类涉医作品;传世文献中唐代的涉医诗;敦煌发现的涉医作品;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反映的医学思想;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文化成因;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印象中国》丛书共111册,涵盖了汉字、京剧、太极、节日、书法等111个文化元素,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呈现。这些文化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极富中国特色,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其文化背后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中华文明的切片。阅读本套书,您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面貌,真正认识中华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从而提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开启智慧人生。严洁、赵宇宁编著的这本《中医》就是该套丛书之一,内容包括认识中医、中医奥妙、千年养生术三部分。
无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本书主题为 东亚医学思想与流转 ,收录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了医学知识、技术与观念在中日韩诸国不同时期的传播、流变与转型等问题。书中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专稿1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 海右讲坛 学术对话与主题演讲的整理文章; 思想与特质 5篇,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中医药多种形式文本的考证与解读; 知识与流传 5篇,讨论了中医医籍在海外的流布考证以及海外医疗在中国的流传案例; 汇通与转型 5篇,讨论了近代中西医学交互中的碰撞; 学术书评 2篇,评介了近两年来的两本学术著作。
《中医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一辑 总第6期)主题为 医学文献与医史书写 。本辑包括五个栏目:特邀专稿、多面向的医史书写、中医典籍与文学、海外传播及域外研究、综述和书评,共收录18篇文章。 特邀专稿 中,既有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的系统性回顾,又有对医学古籍经典葛洪《肘后备急方》进行的全面的研究考证,也有对第一部医学史著作的撰写进行的背景考证和源流分析。 多面向的医史书写 栏目分别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面向的医学历史展开书写。 中医典籍与文学 中收录的文章,或借医方书的编纂探讨明军功世家万氏的人生体验和济世情怀,或由诗文出发探讨欧阳修对自身眼病的错误认识之根由,或凭《红楼梦》中晴雯疾病的书写而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海外传播及域外研究 栏目则向读者展现了双向的中医典籍与文化的流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