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在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樊锦诗、王旭东、王巍、孙庆伟、刘曙光、张志清、杭侃、刘斌8位文化领域名家,现场讲述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热点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与精彩故事。 本书知识性、可读性强,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258张高清插图、33个精选视频,为你带来8堂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通识课,带你纵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 《青灯》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被称作 礼仪之邦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礼仪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 本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本书将此中国古代建筑的zui高成就一一剖析,并分类详解,涉及样式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宫殿、坛庙、园林、住宅),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经典的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册简介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本身具有良好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处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养成阶段,其道德素质、礼仪修养如何,对将来社会风气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其礼仪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本教材分容礼、伦常、社交、燕饮、经礼五册,由个人而人际,由家族而社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同时,教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因应时代发展而变革损益,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符合当前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册 主要学习容礼,此部分从传世经史文献钩稽相关材料,取其适合相待生活的部分,予以介绍。容礼极具操作性,可以将道德教育落于实处。
宾主主要是处理与陌生人之间关系的礼仪模式,换言之,宾主是社交活动的基本模式。本书旨在讲明宾主之礼,全书分为宾主名义、宾主交接之道(基本原则)以及宾主交接之礼三大版块。 宾主名义主要包括宾主概说、宾主与五伦等内容,详细剖析宾主的基本意涵,以及宾主与五伦之间的差异。 宾主交接之道主要阐明宾主交接时,所应遵循的对等、自卑尊人、差等、洁净、仁义相接、不参、往来等基本原则。 宾主交接之礼,则包括介绍、名刺、相见、庆贺、吊慰等内容。因为公德背后的精神多与宾主之道相通,所以也附属于这一部分。
本书稿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本书综合利用出土与传世文献等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以及礼学观念作了深入的研究,许多研究内容比较新颖。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古文字材料对先秦礼制,如祼礼、祭祀、宾客礼、曲礼、牲体等礼仪制度作了深入考察;二,对于祭祀观念的研究,突破以往学者的泛泛而论,对先秦祭祀观念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三,对于先秦的礼学观念作了考察,尤其是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思孟与荀子两家的礼学思想作了系统考察。四,对于西方汉学界的古礼研究作了考察。
内容简介: 《图说夏商》前有导读,后有结语,正文采取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从神话篇、文化篇、考古篇、青铜篇、艺术篇、生活篇等六个方面重点展现了中国上古时期神秘的夏、商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态。导读对夏、商两代的各个方面作了引经据典并辅以数据支持的概述;全书附图150余幅,正文文字部分的表述基本围绕图片展开,针对性、说明性和论述性都很强,很好地达到了向大众普及夏商文化初颜的目的。 丛书简介: 《图说人文中国》丛书以简洁流畅的文笔对每个朝代的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描述,兼顾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以扎实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撰述风格,给予读者以知识的教益和智慧的启迪。 丛书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严密、和谐的有机整体,其中的每一种在体式上既有统一的撰写
我国的礼乐文化在经过夏商时代的充分发展后, 在两周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礼乐文化渗透 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乐制度和礼乐 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宰。两周礼乐文化实际上 是一种象征文化,受此影响,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艺术 也体现出一种象征性艺术精神。研究其时艺术上的象 征性艺术精神对于深刻认识中国上古艺术的实质具有 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全书包括 先秦礼乐文化概 说 、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形成 、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之表现 、 先秦 儒家对象征性艺术精神的承传 、 两周礼乐文化中 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等内容。褚春元* 的《礼乐文化与象征--对两周礼乐文化的象征性艺术 精神之考察》以翔实的文献资料、通俗的语言论述了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及其对后世的
本书尝试融会传统经学、现代儒学、礼制史以及文献学,立足于文本诠释,还原先秦儒学中关于礼的哲学建构,从经学、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古礼制流变做出新的解释。
《古人的文化》(布面精装)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 古代文化 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
《仪礼》不仅是战国以前社会礼文化的具体表现,它还对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介绍了《仪礼》的成书与流传过程、《仪礼》中的冠婚礼、乡射礼、朝聘礼、丧祭礼等各种典礼的仪式和程序、《仪礼》的研究流派、《仪礼》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等与礼学有关的内容,使读者切实领悟古代礼文化的内涵,并加深理解我国“礼义之邦”称誉之所由来。
古人如何理解 礼 ,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 追法三代 的信念下,为 礼 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本书集结了作者多年以来对《 》卦序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易经》卦序的季节性结构、结构性因素,以及先天方图和《 》卦序中的共享卦属性和位置规则、N画卦理论之二元结构中的成像分类动力学本质、“互体”卦与《 》卦序的第四层结构等研究内容。本书还运用统计学、象数学等方法研究了 与二进制之间的关系,抽象出卦序列的图形数据库中的原则,为人类思维的运作提供新的视角。本书将舒来瑞先生近40年以来研究《 》卦序的八篇文章编译成册,集中反映了舒来瑞先生从不同视角、运用科学方法,深入研究《 》六十四卦卦序这一重要易学难题的努力,对《易经》卦序的季节性结构、结构性因素、不同层次的意义、卦属性与位置规则、卦爻辞等的关系,以及邵雍、来知德、王肇宗等人的卦序思想,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可对 相关研究形成重要补充。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礼仪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千百年来对于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彭林编著的《中国礼仪要义/中国礼仪传承丛书》简要叙述中国古代礼仪的主要仪节、所蕴礼义及在历代的流传变迁,进而抉发其现代的价值与意义,以充分发挥传统礼仪文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