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了日本围棋三百多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从一世本因坊算砂成为名人棋所,到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的陨落,几乎囊括了日本围棋史上的人物(如棋圣道策、丈和、秀策)、重大事件和经典名局。作者以章回体形式着重演义了日本古代棋院四家的争棋故事,兼采传说、野史,细节生动,人物有血有肉,极富阅读趣味,被读者誉为“围棋武侠”。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如何认识“死亡”的?本书追溯日本人遗骨崇拜的源流,通过对死亡与丧葬礼仪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天皇的事例,揭示了日本人生死观的特色。此外,作者对天皇生理性死亡与社会性死亡差异的考察也为王权及其继承的视角增添了新意。
本书收录13篇论文,主要从儒学角度研究“东亚”概念、韩国问题、日本问题、其中杜维明的《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认为,“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文化传统继续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强而有力的影响。《儒家思想篇》共收十三篇论文,其中直接触及“东亚”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关于韩国问题者有两篇,关系到日本问题者有六篇,另一篇为儒学问题。四篇东亚概念问题中,杜维明《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是大会的专题演讲题目。杜氏指出多元现代性的概念,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论断,此即:以传统作为界定现代化过程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存在的;非西方文明涉及现代西方的自我认识;地区的知识具有全球性意义。“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尽管全球趋势主要在于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但文化传统继续在
本书叙述了日本围棋三百多年跌宕起伏的历史,从一世本因坊算砂成为名人棋所,到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的陨落,几乎囊括了日本围棋史上的人物(如棋圣道策、丈和、秀策)、重大事件和经典名局。作者以章回体形式着重演义了日本古代棋院四家的争棋故事,兼采传说、野史,细节生动,人物有血有肉,极富阅读趣味,被读者誉为“围棋武侠”。
这是一本介绍古代美素不达米亚辉煌文明的基础知识读物。 本书简要地勾画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起源、发展与盛衰,在对考古意义上所获取的文字、实物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强调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在该文明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楔形文字在这一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美素不达来亚和周边地区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