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拉丁美洲文明演进的特点写起,介绍了拉丁美洲的玉米文明一一美洲人类与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玛雅一一智慧之邦、阿兹特克--尚武强国、印加--杰出的管理者(南美洲的前印加文明、印加人的由来和国家的建立、国家管理、宗教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发现”与征服一一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15世纪的新旧大陆与哥伦布的航行、为何一小撮征服者能够征服庞大的大帝国、文明视野中美洲的“发现”、新旧大陆动植物的交流、人种的混合、文化的传播、美洲与西方的崛起)、黑色血液一一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形成、“野蛮与文明”之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危机与抉择一一探索自主性发展(世界大萧条与拉美经济、结构主义与工业化、民众主义到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犹太人和西方文明关系的经济-社会史学术著作。犹太人是西方文明中的一支建构性的力量,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活跃的因素。作者分别通过不同章节详尽阐释了犹太人对西方文明中的宗教、政治和法律、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慈善传统与宗教精神的深远影响,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各主要领域都有犹太人的贡献。与此同时,作者还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了犹太人对西方文明的吸纳和排拒,指出近代以来犹太人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文明了犹太人的发展方向。综上,本书研究有助于深化犹太人与西方文明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打破世界文化史学界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同时对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意义。
《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拒绝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三折:该书长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在第三卷《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中,分析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表达时间之连续性及不连续性的方式.。李维斯陀在此声称:一个文化用以表达思考的各种体系或代码具有逻辑的一致性。
《希腊的回声》是一本你不忍心读完的书。在文明的起点,曙光初露,大地和人都那么明亮、那么自由,人人热爱理性、追求美德、崇尚勇敢、喜欢运动、落落大方、尽情尽兴,连粗俗也显得亲切,平凡里显露的智慧简单又深刻。作为一个古典文学家,对历史事实和古典文学作品的熟稔让依迪丝·汉密尔顿的行文自由自在,她一边讲述希腊人的故事,一边引证了希腊伟大作家的大量文字,然后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比我们的“进步”和“异化”,做出评论。她的有些观点,或许个人色彩浓了一些,那没有关系,由此而来的思考,正是我们读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