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意大利柑橘类水果的种植和栽培展示了一段出人意料的意大利历史,从2世纪香橼到达卡拉布里亚,到阿拉伯人在9世纪控制西西里岛,再到21世纪的慢食运动和先进的基因研究,书中探索了这些柑橘类水果奇特的过去和现在,它的精油在香水中的使用,伊芙雷亚橙子之战的原始暴力,黑手党早在巴勒莫之外的柠檬园中出现,有组织犯罪与柑橘产业之间的关联,等等。旅行写作与历史、菜谱、园艺和艺术交融,作者借助敏锐的观察、迷人的叙述、不经意的幽默和丰富的知识带领读者一览意大利文化、道德、烹饪和政治的过去,这是一段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旅程。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一路漫游走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一边行走在朴素的土地上,一边阅读着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同时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 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 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西 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讨论的主题。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 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 主”、“资本”、“法治”,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基 因?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会把西方文明带到哪里 ?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 俄罗斯。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的倾斜;追求 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的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 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 。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 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 ,都是约130年
本书记录了英国驻外记者伊桑巴德 威尔金森2006年至2009年间在巴基斯坦的旅行见闻。从19世纪开始,威尔金森外祖母的家族就从欧洲来到印度,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无论生活还是社会关系,依然与次大陆息息相关。威尔金森十几岁时首次拜访巴基斯坦,之后更是作为驻外记者到这里工作,在他外祖母的朋友贝古姆的帮助下,他开始探索这个处于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之中的国度。他旅行到巴基斯坦边远之地,脆弱的健康状况并未阻止他的脚步。
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 浪漫 的本能,还是与他人欲望的攀比?通过对《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分析,本书为读者展示出一种欲望模式的 同构性 主体的欲望无法自发生成,主体始终摹仿着第三者的欲望。这个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说行动之外,如堂吉诃德幻想中的骑士爱情,或诱导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小说;亦可内化于小说行动之中,如斯丹达尔和普鲁斯特的主人公,他们的欲望对象本身也是小说的人物之一。在主体和他的第三者之间,混杂着羡慕、嫉恨与竞争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基拉尔的欲望理论及其附属概念 攀附 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实验心理学所证实,成为一种影响深远并得到公认的人类心理学模型。 本书集中于对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五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1942 年,葡萄牙里斯本聚集了许多等待前往美国的流亡者。一天深夜,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码头相遇。一人因没有船票而徘徊,另一人愿意送出自己的两张船票,条件是对方要听他倾诉至天明,故事就此展开。 送出船票的是德国人约瑟夫 施瓦茨,他因反对纳粹政权,被他做盖世太保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后逃出德国,却冒险回国探望妻子海伦。海伦决定和约瑟夫一同离开德国。他们辗转瑞士、法国、西班牙,经过数次分离与重聚,逃过种种追捕与监禁,终于到达了里斯本,却在*后关头不能登船去往 应许之地 了 约瑟夫和海伦的逃亡之路是一首 由恐怖、喜剧、逃跑、官僚政治、绝望和爱情组成的史诗 。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 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 全书分十一章介绍了卑贱的来源、人类心理上害怕什么、从精神的角度肮脏和污秽的含义、*经憎恶的符号学、除去世界的原罪、塞利纳:既非喜剧家也非殉道者、痛苦与□□、糟蹋我们无限境界的女人、非犹太毋宁死、在开始和无限之处、□□的权力。本书从卑贱的原分析人类对于肮脏、污秽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再来分析一些现实中人名认为□□、卑贱的东西的根源,□后归结于□□的权力的精神世界。
没有人比奥威尔更能写出英国人的性格,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纽约书评》 《英国人与英国精神》收录了乔治 奥威尔的《狮子与独角兽》《北方和南方》《关于民族主义的札记》《英国人》四篇文章。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文笔审视英国人和英国社会,探讨了在战时与日常生活中英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英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他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英国人身上特有的气质,点出了英国制度文明的特点及应反思的地方。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代表了法国的财富和实力,它吸引了外省人和其他移民的涌入,使这个城市的人口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充分体现社会差异和不同的世界文化。巴黎不应仅仅是有钱人的生活舞台,它的社会结构应是均衡的,否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本书旨在体现这种社会丰富性,启发读者理解这个充满生机但受到财富威胁的世界。两位社会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巴黎15个街区的游览路线,讲述了这些地方的故事和习俗,如同在显微镜下研究了巴黎的小生意、移民文化、绅士文化和旅游文化等等。本书读起来像一本游记,作者对街区的描述十分生动,配以简洁的手绘地图,语言风趣幽默,观点十分犀利,为想了解巴黎社会的读者提供了一幅有趣的图景。
本书是一次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文化领袖歌德、施莱格尔、荷尔德林等七人翻译活动的 考古式 梳理: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式建立在录得翻译拉丁文及希腊文《圣经》的基础上,经由浪漫派作家及其共同时代的赫尔德、洪堡等人对拉丁文、法文经典的译介而逐渐成型。德意志文学中z伟大的作家们是这场翻译运动的主将,他们z优秀的作品也伴随着这场运动诞生。 作者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翻译别国作品对于一个民族的自身文化建构何其重要。外文典籍的译介非但没有成为压制现代德语原创作品的绊脚石,相反,恰恰是翻译过程本身极大丰富了现代德语的表达法和民族气质。歌德在此时提出著名的 世界文学 概念,正是看中了作为译入语的 他者 对母语创造力的 构建 和 重塑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复杂化的今天,重现这个人类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现
《犹太文化史(第二版)》以历史为线索,系统描述犹太文化形成的过程,其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和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具体影响。《犹太文化史(第二版)》从犹太文化的形成直至20世纪犹太文化逐渐发展光大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并以一位中国学者的思想视野对犹太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做出了带有理论性的理论界说。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为什么会走上恐怖统治的暴力?而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英国工业革命,如何能得到相对平稳的过渡?这两个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件中充满了历史的偶然和无奈的吊诡,它们是如何发生和演进的?其中有什么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关键细节? 本书作者以 说故事 解故事 论方法 演方法 四个篇章,展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规律,带领我们拨开历史表象的层层迷雾,发掘事件背后更加本质的文化基因。
什么是德国? 是啤酒、足球、制造业,还是严谨、哲思、守约定? 是康德、歌德、贝多芬,还是格林童话、世界大战、欧洲一体化? 这些标签里有事实,也有刻板印象。 本书精选了与德国相关的88个小问题,涉及德国的经济特点、政治现状、社会风俗、历史传统、文化典故等方面,从一些漫不经心却又日常可见的小问题入手,为读者呈现一个不一定与传统印象相符却真实的德国,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本书为《关于德语的88个小问题》的姊妹篇,适合德语学习者、德国文化爱好者阅读。
决定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基督教是俄罗斯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对俄罗斯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本书讲述了俄罗斯文化与东正教的根源、自古至21世纪初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化与宗教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俄罗斯文化与东正教在世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发展规律及变化特点。书中首次融入了以前尚未发表过的珍贵史料、一系列重要的史实、俄罗斯社会不同阶层各种风俗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趣事、重要历史人物、主要艺术作品和相关的宗教哲学文献等,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以多元化的观点,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刻的分析,精辟地阐述了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化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折射出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宗教哲学观、美学观、历史经验和民族性等问题。
脱欧 公投像一把无情的手术刀,将英国的表皮瞬间切开,把深藏其下、Z真实的繁复肌理与血脉呈现出来。 脱欧 所带来的刺激与冲击恰恰引起英国Z自然的应激反应,这反应是欣喜、愤怒、后悔、无奈,它们就是Z真实的 优雅衰落中的英国 。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桂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采访、感受,试图在 脱欧 这个节点去理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解读 脱欧 背景下的英国,从中串联起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学术与政治 这里既有大英帝国荣耀的过去,比如多佛和朴茨茅斯;也有萧瑟的现在,比如 西方瓷都 斯托克城。他向 唐顿庄园 的女主人了解英国贵族的生活现状,也采访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校长,去探究自由与秩序的交点。英国的衰落是无人否认的,但这个衰落的过程持续了一百年,这份优雅从容,也能让我们看见社会与人性。
这是一本专业学者写给大众的书籍,严谨而又通俗地向大众读者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系统。古希腊神话不仅本身就是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元素 从哲学观念到艺术作品再到游戏和科技等的源头,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认识到这些神话与今天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希腊罗马神话》一书向我们系统而生动地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诸神和英雄传说,以及他们与古代世界的历史和世界观的关系,能够让读者通过这些色彩斑斓的传说故事一窥这些西方文化起源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书中还重点强调了神祗和英雄们在后世文化艺术中的不朽生命,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和思想是如何受到古代人的形塑的。
本书是走进 一带一路 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是走进 一带一路 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情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奥地利这个低调而现代的国家,勾勒出奥地利社会的最新面貌。本书还钩沉奥地利和中国之间的历史人文故事,梳理当前中奥、浙奥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挖掘浙江省与奥地利下奥州、宁波与维也纳的友城故事,整理近三年最新经贸领域的数据,调研在奥浙籍华人的生存空间及变化。
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 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 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本书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 珍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