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先生忧思于当今世界的疫情,以及瘟疫蔓延下混乱的世道人心。先生在这本书中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生动展现先生作为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本书堪称许先生90年人生思想之总结,亦可视为他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和出路的总体性回应。
阿富汗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此书记录了作者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独自踏寻阿富汗诸多古代遗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势复杂,访古行旅充满冒险和艰辛,而普遍的贫穷和宗的保守,也让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土民情。除了悉心介绍阿富汗古代遗存的历史、分布和现状,作者也详细地描绘了此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日常,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穿插其中,希望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展示一个真实的阿富汗。 作者在历史、考古领域扎实的知识背景增添了此书的知识性,文笔朴实而充满温度,饱含对过往和现实的人文思考。
在世界各国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平、渐进、改革为主要特色,其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就在这平稳的现象之下,英国经历了深刻的、惊涛骇浪般的社会变化。它率先闯进现代文明的大门,走进现代社会,它开创了现代经济与政治制度,其科学与文化发展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是现代化的开拓者,它的开拓永久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剧烈的变动与沉稳的路径,如何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即追溯这种文化模式的形成机制,从中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启示。
《四时花草逐时新:一百零五种花语及故事》图文并茂,充满了让你不禁想与他人分享的、关于植物的小趣事。书中的植物们仿佛在说: 好想和人类说说话。 本书讲述了与花花草草相关的趣闻,并配有唯美的插图,让你对路边或花店里经常看到的植物越来越有感情。涵盖内容广泛多样,读者既能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中遨游,还能收获关于植物名称起源、生长习性等知识。 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充满文化美、生活美的精品书。
阿拉伯新娘手中的石榴果,辗转染红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中国的 花中宰相 芍药,有着一个源自古希腊医神的拉丁名;《奥德赛》里的希腊人,早已披上了 长羊毛的树 上采摘并织成的丝绸衣 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十二种植物 小麦、葡萄、石榴、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四种植物 桃、杏、芍药、桑,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 旅行 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吴哥,柬埔寨的瑰宝,曾沉寂于密林深处四个世纪之久,而后又失而复得。神秘、庄严、不可思议,吴哥凝聚着高棉民族耀眼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独特的东南亚精神和艺术审美,可谓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吴哥文明,以及现代视角下的吴哥审美情趣和考古成果,并以清丽流畅的笔调与精美的图片详细讲解了每处古迹的建筑历史、风格、雕像、仪式、传说故事,甚至一天中适宜的游览拍摄时间等,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吴哥的神秘面纱,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古文明纸上游历之旅。
浩瀚的星空,始终是人类想象和探索的对象。从蒙昧时代开始,人类就观察天空,不断提出问题,把天空想象得生气勃勃、充满戏剧的场面,而天空也以其独特的语汇、变幻无常的场景,回应着人类的探索和想象。在不同时期人类的眼中,星空世界其实是现实世界的倒影。文明的差异,在星空的认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传说,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星空的传说》一书从 科普 文化史 的角度,叙述了在各个不同的文明早期,人们对待星空是如何建立起最初的宇宙观念的。本书既有关于星空的基础知识的介绍,也有不同地区关于星空趣闻的讲述。
海岛风姿的椰林,与野地风情的蕨丛,这些离经叛道的生命具有恰当的野性,与非常规的美感。在年轻的植物学家加法叶与英国皇家舰队 挑战者 号同行,前往南太平洋探索岛屿、发现植物的同时,全世界正在加速前进。 当帝国海军、土著酋长、庄园主、聪明的投机者、天真的植物学家与飘飘摇摇、无亲无故劳碌人齐聚一堂之时,历史的朦胧与雄伟在乌托邦的互相碰撞中被书写与建立。 在这次重建世界秩序的宏大叙事之中,植物不再是一种次要的角色。无论远航人的历程包含多少期待、狂喜与失望,自然万物都以一种平静的方式铭记历史的名字,无关苦难或福祉,无关生与死。 我们该驶向何方,植物亲眼见证,从不作答。
本书属《以色列与中东研究译丛》中的一本,是教育BU国别与区域备案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学术译介成果之一。自1948年建国以来,多元文化社会成为以色列社会形态的显著特征,为了缓解多元文化造成的社会冲突,弥合社会裂缝,塑造共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成为以色列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本书作者利用自然主义的观察方法,系统全面地记录与介绍了以色列各层级学校在纪律规范、校服文化、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育举措,并结合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以期展示与总结总结以色列教育实效性与创新性的一面,对于我们了解以色列社会发展,进行对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地球真小,世界真大:漫步在七大洲》介绍了作者在多年工作和旅行中走过世界上七大洲的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所见、所闻、所思,回顾和比较了三十多年前初出国门时与三十多年后中国人走世界的差异及亲身感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多个有趣或惊险的故事,从神秘的总统办公室到警戒森严的军事基地,从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到国际上的高科技公司,从工厂车间到农村地头,从百姓日常生活到各地风俗习惯,从自然风光到野生动物,从对安全的担忧和恐惧到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真诚友谊,回味无穷,并把走世界与从宇宙中看到的我们这个蓝色星球联系了起来,从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来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旅行中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体会,推荐了一些值得去看的地方,可供喜爱旅游的朋友或想走出国门去看一看的朋友参考。 《地球真小,
非洲的国家国家概念在日期上要早于欧洲,当然也包括其他的西方文明,以及之后欧洲施加给非洲及其人民的西方价值观,欧洲人的殖民毁坏了非洲的国家地位和与之并存的观念上个适合非洲大陆的价值体系。本书提供了一个从古至今影响非洲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和时间的全面的纵览,*卷主要讲述了非洲从古代到21世纪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第二卷,讲述了19世纪到21世纪非洲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非洲大湖区(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和卢旺达)地区征经受影响深远的动乱。后冷战时期的权利真空和近期(外援)在受援助国家中坚持民主制度使政治权利相当不稳定。本书是对大湖区农民和手工矿工进行地方级别研究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斯瓦希里语的语言素材,分为上下两篇,所采用的语言素材均从当地的报纸、杂志、书籍中采拾而得,原汁原味。编著者按照语态语势、语言表述、句型句式、词语搭配、常用词选析、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进行分类,将斯瓦希里语常用语、俗语、谚语分成100个版块。本书适用于从事斯瓦希里语翻译的工作者、学习斯瓦希里语的大学生、从事斯瓦希里语教学的教师等,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非洲译丛 的其中一部,主要介绍了南非这一国家的情况,包括:历史和政治经济,宗教与世界观,文学与媒体,艺术与建筑,饮食与传统服饰,性别角色与婚姻家庭,社会风俗与生活方式,表演艺术与电影等,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南非的国情。
本书详细介绍了雪茄的历史、种植区域及生产国家,以及众多经典雪茄品牌及它们的系列产品,并陈述了每一个品牌的起源、品质、风味和香味。非常适合雪茄收藏者、爱好者和经营者以及想要了解雪茄的人士阅读,是目前为止关于雪茄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雕塑在中国画史上曾被称作“雕銮”、“装銮”或“塑作”,民间俗称“拨塑”、“捏塑”,近称“彩塑”。这些名词都是指敷彩帖金的佛道神像泥塑而言。中国捏塑艺术历史悠久,是在公元前战国时代,已有雕塑技艺的秘诀出现。
绪论、中亚概述、中亚研究简况、《中亚五国志》简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
玛雅文明从最早出现到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随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发展,神秘的玛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理解,玛雅文明影响着整个中美洲的发展。玛雅文明在科学、数学、建筑和制造技术的起源中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本书介绍了玛雅文明的各个方面。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 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印第安先民在亚、非、欧古代文明相互隔绝的条件下,独自创造出的文明。它在科学、农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美国西南印第安文化中,草原狼是大地的心灵导师,是古老的、亦人亦兽、近乎纯灵性的一种意象,它生活于“中间”,在“是”的同时,也是“非”;它突破疆界的规范、打破规则、违反习惯,换言之,它引发干扰与混乱,但又从中赋予创造的可能性。 本书主人公汤姆的灵魂导师“潜近狼”,正是这样一个有着草原狼式生存法则的印第安大师。他完全地给予了汤姆以神奇的草原狼式教导(coyoteteaching),将古老的宇宙生命智慧,以及迈向与“在万物中移动的灵”同在的精神道路,通过汤姆传递给现代人。汤姆在美国荒野中赤手空拳流浪了10年,精进祖父传授的技术与教导后,终于重返当代文明,与包括FBI在内的众多法律执行单位合作,协助搜寻了许多失踪人口,包括遭绑架的儿童、迷失的猎人与健行者以及逃犯,其“追踪师”的名号不胫而走。 本书由13则生命
作为艺术史教授,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竟然没有谈论艺术,这引起了人们的困惑。其实,布克哈特全书的论点都是他对艺术的反应的结果。他思考的问题是艺术究竟跟造就它的时代的精神具有什么关系。有时,他相信它们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
《伊戈尔出征记》12世纪末吉罗斯文学作品。诺夫哥罗德·塞维尔大会(1185)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对波洛伏奇人的远征(1185)后不久,一位佚名作者根据记忆犹新的史实写成。关于《出征记》的爱国主义思想,马克思指出“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出征记》是一部抒情叙事作品,证明11-12世纪罗斯已有高度的文化艺术。B.A.茹科夫斯基,K.Д.巴尔蒙特,H.A.扎博洛茨基等诗人,都把《出征记》改写成诗歌.A.П.波罗廷依据《出征记》的情节创作了歌剧《伊戈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