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自汉武开疆立郡,便成为汉王朝的西陲门户,其连通东西的特殊位置, 使之成为丝路上的通都要邑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个交融点。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连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圣地 ;特殊的气候条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宝藏。一经开启,虽仅以边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灿烂的文化基因, 迅即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正是这样的文化奇迹,使之成为世界 显学 它的内涵虽是历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充实和更新 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谛和魅力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 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又处于一个中外文化交流 的大好时机,更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从更广更深的 角度来看待丝绸之路与敦煌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 化丛书 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 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 系列,是为所有热爱中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写的 国民文化入门书 。一套6册,涵盖美学、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与戏剧7大领域,以5000年历史时间为序,完整解读国人必知的文化大家和经典名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套文化常识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600 幅精彩纷呈的经典名作大图,清晰地梳理出300 文化常识专题。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温习古代文化名人的魅力,在文化中重寻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
在人类社会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远途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 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他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海上网络如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联系网络。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而且采用了令人振奋的新视角 从无垠大洋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
本书是一部全面描述丝绸之路的通史类著作,突破了分述陆上和海上、草原与西南各条丝绸之路的传统框架,全景式展现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的历史,着重论述了各个朝代对丝绸之路的经略和管理,以及不同时期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 全书分为3卷,包括9编55章,共135万字,配有500多幅历史图片,精选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的丰富资料,按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编排,生动、翔实地反映了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文化交流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为读者呈现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中外文明交流史,展现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
钱穆先生全集,在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联经出版事业公 1998 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汇集了钱穆先生有关中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散篇论文。其中前八册由钱穆先生 1976-1979 年时自编,、二册由上古至先秦,三、四册为从秦、汉至五代,五至八则自宋迄清。编辑全集时,又集先生研究民国以来之文,乃得九、十两册。 册,主要讨论周公对后世中国学术思想文化传统的莫大影响,以及《诗》、《书》、《易》三经所揭示的重大问题等。 第二册,对于儒、道、
《湖湘文化通史》由《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五卷组成,全书共计300万字,系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为总主编,王兴国、万里、肖永明、向桃初、吴仰湘、陈松长、陈先初、王勇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卷主编的项目撰写组组织撰写。初版于2015年,本次增补修订,除了校正错讹,主要补充了近十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的关系方面做了更深一层次的阐述。 本书是一部地域文化通史类的大型学术专著, 湖湘 系指现代湖南省行政区的空间范围,故而把这个空间范围内产生、发展、交流、演变的文化现象均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本项目强调该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即上古的部族文化、方国文化与中古、近古的区域文化形态的连续与演变。本项目的 文化 主要是指精神文化,
《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汇集了217种与上海相关的古舆图与近现代地图,时间上起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下迄于1949年,跨越了明、清及民国等三个时代。内容上则将这些地图分为十个图组共三册加以编排,大体展现了传世上海城市古旧地图的全貌。 本套图书具有以下特点: 精选善本,系统梳理。 《上海城市地图集成》网罗了目前见存的明中叶至近代初上海城市地图,而且也较为系统地收录了近代以来工部局、北华捷报与字林西报社、日本堂、至诚堂、商务印书馆等上海地图主流制作机构所刊之图,并介绍了这些地图的类型与版式变化。同时,对于晚清以降中外官民机构所作的上海地图,在上述选图原则之外,对其中再版较多的图,则尽可能选用初版者,并以附图展示 与著录文字的形式说明其再版情况,以求从制图主体等方面对各类上海地图进行初步的
本书是已故著名史学学者刘学照教授的文集。刘学照教授毕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方面著述甚丰,曾两度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兼任上海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本书主要收录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价值高,观点与结论深受学界关注与认同的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以体现其对近代研究的重要贡献,包括《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略》、《论洋务思潮》、《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李鸿章家书辨伪》、《“从同”和“chao越”: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特色》、《孙中山与新中国运动》、《晚清诗史中的林则徐》等。全书共分“从‘夷务’论到洋务思潮”、“洋务论者的视野与践行”、“东亚坐标与观念转型”、“庚子后‘东南意识’的勃兴”、“‘共和革命’思潮”、“新中国运动”、“诗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本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
本辑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多种视角,聚焦于东亚海域物质与文化交流历史,考察东亚海域多元文明交融、互通与互动,在社会、文化领域所形成的多元格局,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学理层面中洞悉器物具象的壶里乾坤,展示海域交流史物质-文化研究的别致魅力和海洋史研究的特色取向。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西方之间*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联系在了一起。千余年来,无数的商人驼队在这条路上来回穿梭,将各地的物产贩运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也把当地的宗教、文化、科技传播出去,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载体,借由这条通道,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及蚕桑丝织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实现了丝绸生产技术的当地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的织造风格又反向影响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国的传统丝织物上也开始出现西方的题材和设计形式。 可是,古老的丝绸,究竟是从哪里起源?丝绸,是从何年何月踏上了丝绸之路?丝绸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中,有着多大的比例?丝绸在丝绸之路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