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 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 天下国家 体制,从 全球化 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全球化 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 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世界大同 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长安的荔枝》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随书附赠 荔枝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 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 做人太实在 而赠他此书。 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 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 祖师爷 。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 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又都成为作者的收藏。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还没有过如本书这样的作品。作者选取的37位中国文化名家,第一位是1912年时35岁即被擢升为外交部次长的颜惠庆,最后一位是1949年时28岁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夏志清,他们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 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 知识的考掘 ,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在写法上,本书采取 书话 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人物志。写司马迁的家世、学习和漫游时代、仕宦之路、师友与忧愤,犹如一部成长小说,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考察司马迁的处境与应对,看他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史记今读》不落入具体的文本赏析,而将一部传世经典放到文化长河中,回顾生成它的壮阔的时空景象,考察一部杰作在古典世界中为何伟大,解说的思路却时时贯彻到现在,但又不只站在现在这边,在古今交融中辨识《史记》至今熠熠生辉的魅力。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之后,随之而至的光环会慢慢弥缝创造物本有的针脚,让我们忘掉其初生时灰扑扑的模样,只记得光环围绕中宛如琥珀的完美织体。 那个写出了伟大作品的人,逐渐在传言中脱离了在世的辛劳,只剩下了跟不朽媲美的从容自若。 然而忘记了经典必然的世间属性,会同时忘掉其生长所需的土壤、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传统的欧美中心主义模式,从全球性视角切入,以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关键词为研究聚焦点,以点带面,绘制了纵贯两百余年、跨越世界各大洲的女性主义全球史。 全书探源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梦想;讨论 父权制 及其他术语如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组织中存在的种种性别模式,由此找出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将女性主义置于工作场所与礼拜空间,探讨女性主义的空间问题;聚焦女性主义物件,透过徽章、海报、服饰等日常用品,突出女性主义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并将其延伸至女性服装与时尚包装下的 外表 ;同时还探究了女性主义引起的种种情感。 作者既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女权运动,也密切关注那些为性别不平等而奋斗的个体女性的人生。通过放大曾被忽视、被淹没的声音,以及绘制女性主义的世界性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 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 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
本书属刘东先生主编 台湾国学丛书 之一种。《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成书于一九五一年,在作者唐君毅去世前曾再版十次。全书本哲学观点以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以通论为主,几乎涉及中华文化的所有方面和所有要素的品质特征及其发展,全面论证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同时明确提出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本书是唐君毅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承上启下的核心著作。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 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天下 ”体制,从“ 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 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 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化”走入低谷的 ,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更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纵观历史,人类与蘑菇的关系是复杂和困惑的,美味珍馐,营养补品,有益的分解者,鲁莽食客的致命毒药,这些都没错。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蘑菇的区域文化,将蘑菇分为能吃、不能吃和最好别吃三类叙述其历史,并介绍了从古至今的蘑菇传说。
中世纪的教堂雕像、荷马《奥德赛》中的海妖塞壬、裹着蜜糖的美好童话《小美人鱼》,半人半鱼的生物形象在人类历史的角落中比比皆是。是摄人心魄的水中魅妖,还是梦幻迷人的虚构之物?是一次次被目击到的奇迹,还是一场场精心布置的骗局? 在人鱼形象的历史变迁,与人鱼文化的集体记忆之中,探索更加多样的人类文化历史。
汉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中国的一些根本性的思想、理念、原则,可以从汉字及汉字所记录的先秦文献中窥见源头,本书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汉字,通过阐述其起源、演变、传播和发展,以及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探讨,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深入探讨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书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部英国 知识社会 进化小史,跨越百年重温维多利亚风尚,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 本书回顾了维多利时代的 知识生产 光景:构建专业化的知识学科、为国民大众出版知识与探寻知识生产的价值隐喻,详细探讨的历史个案 威廉 斯塔布斯与《英国宪政史》、约翰 默里与大众旅游指南书、钱伯斯兄弟与《钱伯斯百科全书》、 疯子 迈纳医生与《牛津英语词典》、 家庭天使 与女性阅读,反映了该时代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侧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印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及其文化对 知识 的重新塑造,映照出19世纪英国这一 知识社会 的理念光谱,并表现出英国 知识制造工业 现代化流变的不同样态。全书围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众阅读、书籍出版、学科建立、学派发展等重要事件而展开,梳理了大众、作家、学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互动共存关系,展现了当时英国崇尚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 迪 帕尔玛采取了 反风景如画 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 厌恶 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 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 敌对领土 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本书追溯人文主义传统的演变历程,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做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全书勾勒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天才人物们在哲学、文学、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璀璨成就。作者多年浸淫古典学的深厚学养及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为这本小书赋予了奇妙的感染力与穿透力。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宏阔的主流之一,若我们的思考不拘泥于具体术语和学派,则可认为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典,流衍于中世,爆发于现代诞生的黎明时刻,并为塑造这一现代文化及现代人的心灵奠定了基础。在甘美幻梦的背面,人文主义是否有其阴暗与弱点?或者说,人文主义与其对手 诸多反人本主义思潮之间的争端将迎来何种结局呢?本书对人文主义的讲述并不是一曲淳朴赞歌,反思与怀疑的暗线从一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一本能给自己绝佳阅读体验的书常常会带领读者寻求自我,让我们看看那些 狂热 的阅读体验以及书籍的历史故事。《阶梯与狂热》是一本献给爱书人、买书人、藏书人的书。这本书是为了每一个生活在某个阶段发现当地图书馆拥有无限的故事和情感宇宙的钥匙的人而写,也是为了每一个进入书店时仍能感到同样兴奋的人而写。 作者是一个有35年经验的书商,他凭借对图书广博的知识,诚挚的热爱,将自己对书籍、书店、图书馆、作家等的认知网络全部集结在这本书中,将人类与书相关的事实、片段、回忆和蜿蜒曲折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全景展现了一个爱书人对图书的解读和理解,是历史、哲学和轶事的完美结合。 该书将书籍的故事娓娓道来, 安慰书 一章中对书籍幽微却坚定的感受; 廉价书籍 章中对通俗读物的平反; 图书
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 *书收录了众多流寓李庄学人的诗词书信,并探寻这些鸿雁传书背后的故事,兼具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抗战内迁时期,中国文化和文人的不可多得的文本。
翻开《厌女》的五个 段:1.好奇。 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2.认同。 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请翻到第2页)3.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 密关系。原来, 女人的厌女症从母 处学来 。(请翻到第124页)4.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 我不是 般女人嘛 也是 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第202页)5.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 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五、作者简介注意事项:300字以内(如附加译者介绍,则控制在500字以内),注意 行缩进2个字符,再次提醒所有涉及人名中的点,请用中文半角状态下的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社会学家、日本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