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历为基础,在多年摄制、拍摄西藏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摄制组多次走遍了西藏74个县,拍摄了典型景观和人物口述实录,以及舞蹈、原生态音乐等。 本书是讲述他走遍西藏7个地级行政区,在各个县、乡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记录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事件。作者试图向这个世界解读西藏。 作者将本书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为四个部分,每篇开端以坛城的制作过程作为穿插,用真诚的文字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西藏的全貌。
《北京名物》 汉英对照版《北京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 大美中国 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4幅手绘作品和104篇优美短文,将北京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北京的104种 流行 的生活方式。 《馋了,风味儿北京》 该书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跟随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跟随本书踏上充满惊奇与喜悦的发现之旅。 《馋了,风味儿北京》 该书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
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中国名城风采的著作。作者袁庭栋先生是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四年多的辛勤考察与爬梳,生动、详尽地介绍了 500 多条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逸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作者掌握资料丰赡、论证谨严,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使本书具有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书中所编地名索引和搜集的珍贵历史地图,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晴外国驻华使官,美国《国家地理》记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照
本书从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格局出发,对汉藏民族的亲缘关系,以及汉藏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梳理,以大量翔实、珍贵而鲜见的文史资料,彰显了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在促进民族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再现汉藏民族间友好交流的历史渊源。
《闽台文化大辞典》为区域文化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重点介绍福建文化的基本知识,同时从福建与台湾同属一个大文化区的特殊关系出发,介绍与福建相关联的部分台湾文化知识。 本辞典收录条目约1.5万条,上起远古,下迄2010年(附录延至2013年)。分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族、思想与学术、文学、语言、教育、艺术、工艺美术与雕塑、出版与传媒、科学与技术、医药卫生与体育、宗教与民间信仰、民俗、饮食、旅游、建筑、文化设施、海洋文化、华侨华人20卷。为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文化及闽台关系,辞典在正文之前,置以《闽台文化导论》专文,对闽台文化的基本情况、特征做了概说。书后附有 参考书目 ,可供读者作深入研究之参考。正文之后,有15种附录,补充闽台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
本书分为五章,从多方面呈现了作者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史料和口述性历史等所获得的关于茶山历代物质空间的信息。*章主要介绍了茶山山脉、河流的形塑过程;第二章考察了茶山村寨的选址和规划格局;第三章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茶山历代代表性建筑;第四章则回归现状,逐村介绍其建筑遗产的留存情况。在本书的*后一章,作者对茶山镇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意见。本书作者地毯式普查了茶山镇内所有传统聚落,并通过文学、史学与建筑学兼顾的书写方式,结合丰富的图纸信息,将历史建筑所蕴含的故事与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拓宽读者对历史的想象。
本书为《成都文类》校点本。《成都文类》,宋宁宗庆元年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袁说友主编。袁在任期间组织僚属修撰《成都志》,同时编纂《成都文类》。此书共50卷,收集了从汉代至宋孝宗千余年间有关成都地区的诗文1337篇。先按文体区分,后按内容归类。此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作为一部地区性的诗文总集,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超越前代。所收诗文内容广泛,涉及成都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为后代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的许多诗文至今仅见于此书,或最早见于此书。本次点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2007年成都时代出版社曾出初版,此次收入《巴蜀全书》,参考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本进行了修订。
《中国蜀道》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介绍中国蜀道的大型人文地理学术著作,全面介绍了蜀道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文化遗存及相关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涵盖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整合了蜀道沿线各大城市的文物及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资源,使本项目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这套学术著作的出版,不仅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学术空白,同时,将促进蜀道的深度开发,为提升蜀道的文化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蜀道以险峻而著称于世。蜀道是中国古代一条凝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景观大道;蜀道是我国保存至今、人类历*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沿线遗存和相关文化现象具有
1.以树龄为主要时间线索,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 2.以古今同地场景对比,品味一座城市的芳华。 3.以文化掌故为引,追溯名人先贤行迹。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是2011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终结题成果,2016年5月按期结题,并根据评审专家意见进行了近一年的修改,形成目前成果。该成果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环塔里木城址烽燧调查与研究》《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环塔里木宗教遗存调查与研究》,共计88万字,图片866幅,统计表格178幅。《环塔里木城址烽燧调查与研究》是以塔里木地区城址烽燧为调查整理对象,分别对环塔里木地区现存的古城遗址、烽燧遗址的分布地域、保存现状、形制特征、不同时代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环塔里木墓葬遗存调查与研究》是以环塔里木地区的墓葬遗存分布、现存状况进行了调查整理,并对墓葬性形制、葬具、墓内壁画、陪葬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史前时期、汉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