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凝聚了古都北京近千年历史发展,是北京人文历史、道德教化、风俗民情乃至社会发展的一条命脉。《北京中轴线》作者李建平先生长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北京中轴线 。本书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精髓,以及中轴线上特色建筑的左右对称文化、神秘数字文化、九门宫阙文化、桥梁水系文化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及建筑特色的科普性图书。
《古代戏曲中的北京》是一部以北京历史文化、城乡风土为主题,或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的我国古代传统戏曲选集。该书突出地域视角,以元、明、清断代分章,共选收与北京相关的古代戏曲剧本近三十种,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所作《闺怨佳人拜月亭》始,至清人黄燮清所作《帝女花》传奇止,或全本,或片段,奉献给读者。编者希望借助戏曲文本,使今人透过戏曲人物、戏曲故事、戏曲场景,真切感知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的生活,体会这座古老都城多元与包容的气度,体味其于悠悠历史中曾经历的幸福与惨烈,感受其中流淌的厚重持久的生命活力。
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北京的文化灿烂丰厚。《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从建筑、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流传,并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把握城与人的关系及其特质,配以精美图片,全面展现了北京的非凡魅力。从梳理人类发祥地到天下帝王都的发展历史,再到勾勒现今北京城与人的存在方式,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宏阔与宽厚、包容与亲切 寻觅北京的历史是一次快乐的精神遨游,会让人陶醉其中;品味北京的文化是一种丰富的情绪体验,会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是作者继《胡同儿里的溜达》出版以来广受好评的胡同系列第三部,主要介绍了北京曾划入旧称 崇文区 的各个胡同,以图文并茂讲述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一起去寻找那些被流水带走了的光阴的故事,这本书中的文字和照片,无疑是为渐行渐远的北京胡同保留一份宝贵且美好的记忆。
在老北京话中, 勤行 专指饮食行业。本书口述人陈连生先生是北京餐饮业的老前辈,在 勤行 里摸爬滚打60余年,其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餐饮行业历史的一面镜子。这部口述综合了陈连生一生餐饮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他在 勤行 的生涯、 勤行 的传统、 勤行 的变化三大部分,其中涉及北京小吃的历史、品种、制作方法和标准规程以及厨艺传承和经营之道,既是一种北京饮食文化风貌的珍贵记录,也可管窥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亦有助于读者较为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餐饮人的历史坐标和行业贡献。
本书分十个部分:胡同知识、胡同味道、凄凉拆迁、人文视角、胡同别韵、 文革 遗迹、老外进驻、胡同风情、首都威严、胡同余音。图文并茂,用有温度的镜头和简练的文字,忠实记录了胡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活韵味,十分难得而且珍贵。 《北京胡同》首次出版于2011年3月。曾多次荣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北京王府井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并于2013年入选第三届北京阅读季*受大众喜爱的 十大影响力图书 。 此次出版,为忠实记录老胡同的历史变迁和原始风貌,仍以首版拍摄于2004-2009年间的照片和一些资料图片为主体。为便于读者今昔对照,又增补了拍摄于2015-2019年的部分照片。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漫步长安街》选择从建国门桥出发,因为这里曾是饱受苦难的国人寄托建设一个全新强盛国家的梦想之地。由此自东而西 漫步 ,古观象台历经了600年的兴衰流变;中国海关总署目睹了百余年间国门主权丧失又重获的曲折;坐落于贡院旧址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见证了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陈列的识字证、妇女选民证和土地证等物,是中国妇女地位提升的直接体现;巍峨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彰显着泱泱大国的雄浑力量;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映射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沉淀和文化自信 一路直到长安街西端的复兴门,今天中国教育电视台就坐落于此,它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理念与梦想,与我们一起见证十里长街,百年风雨
本书是一部了解京剧基本常识与鉴赏方法的图文百科式入门读物,由 一级编剧、 戏曲评论家张永和先生为响应 “京剧进校园”的倡议,为广大青少年朋友而编写。 张永和先生毕生致力于京剧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在本书中,他对京剧两百年间的发展史做了梳理,并对京剧各个行当、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京剧文化常识做了全面精辟的介绍;同时收录二十四个京剧剧目,含十四个经典历史剧和十个现代戏,可吟咏、可诵读、可排演。 本书意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京剧,走近国粹。帮助他们通过对京剧基本常识与外在形式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的把握,感悟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语料为主,观察这一时期的语气词在语义和读音上的使用和变化规律。考察的语料包括京味小说和汉语教材两大类,多数材料尚未引起重视,因而选题的价值不仅限于理论探索,也对文献学有新的贡献。本书从主观互动的角度分析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话的主要语气词的语义,把握其基本功能,观察语气词在不同环境下对句子语气的作用及内部差异,通过定量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出了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口语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本书进一步通过对大量语言事实的描写分析,证明语气词的互动语义与语音弱化之间的关系:语气词在互动等级序列上主观性越弱,弱化发现的时间越早,语音弱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在语气词的词形及“变体”的确定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提出的新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在常见的北京地图上,点画出那些老商业街,会发现它们呈现着“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格局特点。这是京城历史上规划建设使然,还是市场无形的手所造就?按照历史脉络,再点画出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商业街区的位置,就能看到一个动态图景:北京传统商业空间以鼓楼为原点,以中轴线为基准,开始发育、生长,数百年编织出一个硕大蜂窝般的商业格局。在这格局中有着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和创造。尽管是初次的发掘和梳理,但它让我们看到,老商街、老字号,是北京丰厚的文化宝藏,更是城市悠久文脉所系。有了它们的原真与完整,首都北京才饶有生活情趣,才京味儿盎然,才独具魅力。
本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是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研究基地推出的第六本大型年度报告。《2009-2010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合作完成,主要包括《首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建设对北京文化生态发展的新要求》、《北京高房价压力下的民众文化心理分析》、《北京城区关于老年人设施分布的特点及实践意义》、《石景山低碳城区建设的规划思路》等30多个子课题及相关数据。报告对2009—2010年北京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切实深入的调研,系统展示了北京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力图为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
“田野考察”,十载砥砺;搜访经典,全新亮剑。以北京城市文化为里,旧貌新颜为表;学术性研究,通俗休表现。图文并茂,逾千张作者原创拍摄的珍贵照片,百余幅亲手绘画的精美插图、近二十万犀利文字,深入浅出地解读京城的表里与传奇,有众多新意和看点。 本书真实、立体、鲜活。既有地理信息、历史文脉、城市形态、城市伦理等内涵,也有京味十足的人文景观及思辩感悟;还有城市行进中的巨变…… 《解读京城》——值得品读与收藏的好书!
“民以食为天”,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人生的哲理。今天的北京城,人们简直可以品尝到中国任何一种地方菜和世界各地的特色风味。北京的饮食时尚和文化时时刻刻地包围着每一个人。读一读这本书吧,让你和我们共同品味生活,共同享受:在北京的每一天惬意而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