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平寿县建置,迄今2200多年的城建史揭示出的城市演进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潍坊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成为全国城市体系中二级城市的典型样板。本书通过研究分析潍坊市城址转移庚续、空间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动因,全景式展示潍坊作为历史城市,从起源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以白浪河上游昌乐营丘、古城两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至北齐以后以白浪河下游近代潍县城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的整个历程;重点论述两汉时期平寿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海郡城、隋唐时期北海县城、宋金元时期潍州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潍县城的规划选址、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和城市职能等,尤其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潍坊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动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城市历史地理演化规律及其逻辑关系,帮
《观澜集》全书收录60余篇散文,分为 岛上钩沉 艺事云烟 上下两编,是以文学语言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无论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叙事,还是历史流脉中的艺文短志,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历史中的人来观察和讲述的。以丰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或回望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或钩沉岛城民俗与历史,或艺海撷英,描摹青岛名人或名家来青的逸事趣闻。
《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是一些从城市气垫出发的记忆组合,也是一些过往记录的勘误集合。 这也让《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同时具有了发现、开拓和信息修正的多种特质。透过这里所展现的图像与信息,我们得以窥见城市生命之树从萌芽初现到枝繁叶茂,与此同时,这些影像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表情和文明肌理,成为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一个城市如同一个人,从孕育、诞生到长大,都伴随着一份记忆。构成决定城市性格的基因,也使得青岛得以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因为这样的记忆,不仅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城市进步的历史渊源,体味城市持续着的开放、交流、创新渴望。也让今天的青岛,得以在持续守望中持续产生着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
《说山东》一书分九部分,有重点地介绍了山东的历史、名人、名胜、民俗、物产、传说以及山东人的特点和山东的发展变化。
商帮,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时代,而它现在仍然时隐时现在人们的身边。 商帮的旧话重提,这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当世界之窗打开时,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扎根,人们这时才从商帮的身上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就有经商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并且已经渗透到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其中儒商现代化内在需求就以各种方式顽强地表现出来。 本书是中国商帮传奇中的一册,主要讲述了百年来山东帮的传奇故事。通过大量的真人实事把中国民间商业文化写得极富可读性和商史研究价值,使读者从中得到商业文化的薰陶,悟出前人的商业灵感,悟出前人的生意经,悟出前人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悟出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根据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们应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深刻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先发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系统性变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本书共分为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产业经济三个研究领域内容。科技政策主要包括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工业企业创新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论文;资源与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能源利用与对策等方面论文;产业经济主要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经济新动能、产业关联测量等方面论文;智库与建议主要包括智库建设
出《东夷文化与青州——山东青州东夷文化研讨会文集》,意在以史为鉴,借古开今,志在借古促今、借古扬今。望此书为建先进文化予启迪,为促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 本书收录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东夷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对建设东夷文化园的几点感想等25篇研究成果。
拥有肥沃黄河冲积扇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 远古时期的尧、舜、禹帝,曾于此留下了传颂数千年的民族神话 历史上的山东英才辈出,文武兼备。 儒学巨擘孔子,兵家的孙武,战国名将吴起、孙膑, 名医扁鹊,墨家的创始人墨翟,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 工艺家鲁班,书法家王羲之,经学家郑玄、匡衡, 玄学家王弼,文学家东方朔,唐朝名相房玄龄, 名将秦叔宝,宋朝大词人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名家张养浩,抗倭名将戚继光等等也都是山东人。 山东历史文化土壤丰厚,历史文化遗迹遍布全省, 《山东齐鲁文化(济南临淄曲阜青岛威海烟台)》选择了两条比较简便的路线, 一是体验齐鲁文化源流;二是亲历近代史上的胶东半岛。 在行走之间阅读文化,谛听历史深外的回响…… 《山东齐鲁文化(济南临淄曲阜青岛威海烟台)》由
本书的内容来自 2010 年 10 月在同济大学举办的 空间,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Space,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国际会议。在这次跨文化、跨学科、跨时间的活动中,来自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同行,来自儒学、历史学的学者和来自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学者,一起讨论一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 曲阜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共同探讨代表着千年文明的城市空间的孔子故里、儒家圣地曲阜,如何带着时代的烙印,拥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书针对曲阜历史沿革、空间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及 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三部分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曲阜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指出城市政策措施的保证、空间大系统概念的建立、公共协调部门的运作、传统技术的留存、文化记忆的发扬等五方面的重要性,从而
本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山东古代文化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齐鲁先民与华夏文化、齐鲁文化的分野与鲁文化范畴、鲁国概况及鲁文化的地域范畴、鲁国宗周的文化传统、孔门弟子及左丘明、墨子与墨家学派、孟、荀对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等,适合文化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的主旨是,先为鲁文化研究划定一个范围,作一个基本界定。尤其对于鲁文化与周文化,齐鲁文化与鲁文化,鲁文化与儒家文化,齐鲁文化与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等概念进行分析爬梳,勒出鲁文化的概貌;然后以此为基础对鲁文化的范围、鲁文化的特色,鲁文化的内容,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演变,鲁文化的主要人物、思想学说,鲁文化与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全书的后,笔者力图从中华文化大传统、当代中国现
本辞典是《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的一种,是一部关于齐梁文化的中型专业性工具书,共收词2 000余条,以辞典条目的形式呈现南朝齐梁时期或与齐梁密切相关的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知识和学界研究成果,释文力求资料翔实、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于一体,所收词语分为总论、人物、称谓、礼仪、文化族团、职官、机构、典章制度、历史事件、教育、学术、宗教、科技、著作、乐律与历法、社会生活、年号、朝代、地名、遗址遗迹等,基本上涵盖了齐梁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学术层面上讲,本书的编纂出版,是填补学术界相关空白的文化工程。
邹鲁凫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部,与滕州市、微山县接壤。从地理单元看,凫山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之鲁南丘陵的西南边缘,属泰沂山脉中段西侧向西凸出的一个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从中国地理来看,它是秦岭一淮河以北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即以邹鲁凫山为核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所在的汶泗流域文化区域。凫山虽不高不大,但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目前占据着很好重要的地位,曾经养育过我们的祖先。
邹鲁凫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部,与滕州市、微山县接壤。从地理单元看,凫山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之鲁南丘陵的西南边缘,属泰沂山脉中段西侧向西凸出的一个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从中国地理来看,它是秦岭一淮河以北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即以邹鲁凫山为核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所在的汶泗流域文化区域。凫山虽不高不大,但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经养育过我们的祖先。 据史学家考证,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我们的始祖太昊伏羲就来到凫山周围拓土开疆、生产生活。他们用无数的神话传说勾勒着看到的大千世界,那些传说至今仍在凫山山套间随风传颂。 在邹鲁凫山及其周围地区,自距今8000年的北辛文化开始,至夏、商、周三代,文化发展脉络明显清晰,无任何一地能与之比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