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宏观上从历史和城市结构入手,中观上进行街道空间分析和用途研究,微观上着眼于街道生活,以实证、空间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梳理出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特点、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追寻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与街道空间的关系。本书由石峰著。
这是一本笔者多年来研究济南历史文化的论文合集。笔者以济南本土的历史名人、自然、人文景观、文学艺术为着眼点,深刻挖掘历史内涵,将泉城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泉城建设开发相结合,配合 新泉城 的城市建设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对申请泉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利用考古发现新资料和学界 研究成果,参照历史文献,从考古学角度对以山东省为核心的海岱地区(或东方地区、齐鲁地区、东夷文化区)早期文明与社会发展详细特点、具体进程进行了论述。本书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作为中国文明起源多元中的一元,海岱地区史前文明发展特点突出,社会发展模式也独特,二是海岱地区对中华早期文明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三是从古代文字产生、社会分层、两性分工、贵族用品玉器制作与控制、盐业生产与区域社会发展等具体方面分析了海岱地区史前社会文化发展特点,四是东夷族群对夏商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与夏商王朝的关系,五是殷商文化在海岱地区的发展过程,着重指出,商代晚期,殷商文化与势力在西、北、南部大范围退缩,唯在东方地区发展 为稳定,聚落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多,文化面貌
本书资料来源,是作者拾取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遗存及其表现形式,综合作者的亲身经历、见闻、考察、调查、回忆,有的还是亲自践行过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纪录,有关文献资料仅作参考、核实之用,同时努力搜集有“存照”价值的文字资料予以印证。因此,本书也具有广集资料的特色。 本书的内容采集自民间,方言俚语俗字出现不少,因为是本地特有的,难以用对应的规范化词语替代。一些名物事象,也具有地方性特色。为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对其细节或过程予以详述,甚至不厌其烦,以体现民俗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面貌。
电影与电影所处的社会时代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马克·费罗(Marc Ferro)在其所著的经典之作《电影和历史》中对此已有过探讨。 此后,电影,作为一种分析对象或者说一种写作方式,开始与历史学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借助虚构或者压缩时间的方式理解书中无法描述的内容,一些历史学家转而运用电影来实现他们的意图。无论是作品还是档案文献,与历史学家的论文一样,电影肯定也是一种叙述,只不过电影还创造了一些使历史形象化的特殊形式。
《走进德国》系列教程分为三册,共由150篇短文组成。文章题材多样,图文并茂,除了涉及德国战前站后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名城,山水风光,著名人物、文化娱乐、生活常识等方面以外,还侧重介绍了国民经济、教育体制、财政金融、医疗卫生、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税收保险、外交关系、欧洲统一等有关知识,集通俗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每篇均配练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本系列教程让读者既了解德国风情知识,又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德语水平。本书为册历史文化。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
泉的传说故事,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是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的时间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不十分重要,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大可不收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它对人们的启发感悟作用却是实在的——这也许就是它广为流传、久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泉的传说故事究竟有多少?恐怕无人能说得清。本书搜集了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近40篇传说故事,以及刘若奇同志新近创作神话故事《神泉》,编印成书,敬献读者。 本书在内容上力避雷同,在篇幅上不求冗长,在语言上力求原汗原味。本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雄伟挺拔,胶东丘陵蜿蜒起伏,西部、北部平原一望无垠,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星转斗移,天地轮回。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地迁徙,寻找理想的生息和繁衍之地;就是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断修建和扩建城垣、居址和墓地。因此,无数的历史物证,文明的彩葩,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深埋于大地之下。 19世纪初,在欧洲,肩负着探索古代世界物质文化历史的考古学诞生了.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中国人以其聪明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只巨臂的推动下,很快完成了从“金石学”到考古学的飞跃。 山东有幸,在考古学进人中国后,很快
《山东剪纸民俗》一书的作者从一个全新的、民俗学的角度来审视民间剪纸,从而为我们展示了民间剪纸更加丰富、生动、深厚的内涵。作者从民俗功用上,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剪纸天地。许多民俗活动,如人生礼仪(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等)、过年过节、居室装饰等,都离不开剪纸。这些剪纸作品,都跟活动的内容相吻合,也都有一定的功用。如“五子登科”、“百子图”等是用作“求子”的剪纸,喜窗花、箱子花、饽饽花、鸳鸯花等是用作婚礼的剪纸,“八仙庆寿”“寿窗花”等是用作贺寿的剪纸;而灯笼花、闹元宵、剪蝎子、艾虎、剪斗鸡、“玉兔捣药”等剪纸又分别与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的风习紧密相连,是用作庆贺这些节日的剪纸。
山东古为齐国与鲁国的国土,至今号称“齐鲁大地”。一条齐长城至今形迹宛然,一边是自古“好逐利”的齐人故乡,一边是“敦本抑末,崇礼重教”的古鲁国的疆土。齐鲁风俗的自古不同,很应该详细而忠实地记录。 笼统的综合陈述既不能如实地状写山东民俗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我们就想到来作一套山东民俗丛书,将山东境内不同的民俗文化圈,各作成一本书,不仅区分山与海的不同,且又区分泰山、崂山、昆嵛山、沂蒙山的不同;不仅记录广大农村的民俗,更重点来作前人不曾很好作过的城市的民俗;不仅作一个个不同地区的民俗志书,也将黄河、运河所过之处的风情串连成册;不仅作相对宏观的区域民俗文化的描绘,也试作极有特色的一村一镇、一家一户、一事一物的微观探索。如此这般,将山东一省的民俗展现于世人面前。 丛书的取材与着笔,
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美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它曾经在我国周边地区制造过很大的麻烦,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越南战争,都对我国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也消耗了我国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现在无论用什么词来界定中美关系,诸如“战略伙伴”关系,也挥不去那些过去的阴影,也改变不了美国始终是我国潜在威胁的事实。 现在想给美国一个定论很难,因为它真的很复杂。我们甚至很难判断自己的感觉,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那个国家。但是,它是全世界都不能忽视的国家,是许多人都想去看一看的国家,是许多人都愿意留在那里的国家。我们去过了,我们看过了。我们没有留下,我们也不想留下。但是,我们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直接或间接地写出来,说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目的是取人之长
姜太公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人生被后人神化了。而他的被神化,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神的崇拜与敬仰——也就是对人间英雄的崇拜与敬仰。 英雄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高扬英雄主义旗帜的时候,在我看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一定充满了朝气、活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在艰难的时候,也有希望存在。
城子崖是中国考古圣地,也是济南标志性文化地之一。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城子崖遗址90年前被发现、被发掘、以悠远历史震惊天下的传奇故事,并向读者介绍了城子崖遗址的意义与价值、海岱史前文化的发展历程、龙山先民的衣食生活、以黑陶为代表的出土国宝。有利于面向济南内外的读者群众,普及城子崖的存在及价值,打响济南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