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平寿县建置,迄今2200多年的城建史揭示出的城市演进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潍坊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成为全国城市体系中二级城市的典型样板。本书通过研究分析潍坊市城址转移庚续、空间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动因,全景式展示潍坊作为历史城市,从起源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以白浪河上游昌乐营丘、古城两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至北齐以后以白浪河下游近代潍县城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的整个历程;重点论述两汉时期平寿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海郡城、隋唐时期北海县城、宋金元时期潍州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潍县城的规划选址、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和城市职能等,尤其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潍坊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动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城市历史地理演化规律及其逻辑关系,帮
《观澜集》全书收录60余篇散文,分为 岛上钩沉 艺事云烟 上下两编,是以文学语言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无论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叙事,还是历史流脉中的艺文短志,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历史中的人来观察和讲述的。以丰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或回望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或钩沉岛城民俗与历史,或艺海撷英,描摹青岛名人或名家来青的逸事趣闻。
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 佛山胜景,大舜风范,不知令多少古今名士流连忘返。莫道敦煌路太远,佛山就在家门口;休论云冈多神秘,亦真亦幻寻乐趣。无论踏春相亲,还是登高望远,喧嚣与静美,禅示与遥思,就这样赓续一座城的诗意与风雅,就这样把时光深处的历史风景一一呈现。
《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是一些从城市气垫出发的记忆组合,也是一些过往记录的勘误集合。 这也让《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同时具有了发现、开拓和信息修正的多种特质。透过这里所展现的图像与信息,我们得以窥见城市生命之树从萌芽初现到枝繁叶茂,与此同时,这些影像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表情和文明肌理,成为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一个城市如同一个人,从孕育、诞生到长大,都伴随着一份记忆。构成决定城市性格的基因,也使得青岛得以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因为这样的记忆,不仅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城市进步的历史渊源,体味城市持续着的开放、交流、创新渴望。也让今天的青岛,得以在持续守望中持续产生着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
华不注是济南历史上的名山,从春秋时期开始,它就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之后因为其独特的风姿,引来众多文人骚客的赞誉,曾与大明湖、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景观,并构成了济南著名的 鹊华烟雨 的盛景。在济南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从华不注山的审美特点入手,解析了华不注山为何会成为济南的标志性景观;然后从华不注山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多样的建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华不注山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后从济南发展的全局规划出发,展望了华不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书的主体结构,沿着“史”“论”结合、“古今结合”的内在思路,研究方式是纵向与横断面的相互交织,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双向兼顾,充分体现观照角度、层面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研究特点,力图建构一个具有充分开放性的研究空间。总体结构线索分为“总论”、“个案研究”、“古今演变专题研究”三大部分,是为上、中、下三编。 、 上编主要是对齐鲁文学发源和北宋至南宋前期、明中叶至清初、20世纪“五四”时期与30年代、新时期以来共四个高潮阶段的文化与文学的互动生成、有关价值取向、艺术精神和文学成就的创新、成熟、开拓、沿革的总体样貌进行论述,是为宏观审视。 中编主要是对所选取的各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和重点文学现象(并不仅限于高潮阶段的作品及现象),针对其时代特点和风貌特征,分别以“文学本体喻示与文体风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无一不显现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 海内四大名刹 ,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本书以
曾巩在济南当了两年的 一把手 ,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他为政著文、为人处世的重重密码。解读这些密码,还原他在济南的日日夜夜,你会发现 水之江汉星之斗 是对他为贴切的评价。一次心动,一生心动。这就是在济南为官的曾巩。两年惠政,济南人一记就是上千年!
陈荣泽*的《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音研究》是 调查研究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部学术专*,具 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本书选取关中地区11个 山 东庄 作为山东方言岛的代表点,主要调查其老派方 言,通过细致地描写音系以反映山东方言岛语音的基 本面貌,与中古音进行比较以反映其语音的基本特点 ,将山东方言岛与源方言、关中方言进行比较,展现 山东方言岛在语音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探讨山东方言 岛语音变化的特点、原因及方向,从语言接触理论视 角揭示山东方言岛语言演变的一些规律。
邹鲁凫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部,与滕州市、微山县接壤。从地理单元看,凫山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之鲁南丘陵的西南边缘,属泰沂山脉中段西侧向西凸出的一个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从中国地理来看,它是秦岭一淮河以北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即以邹鲁凫山为核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所在的汶泗流域文化区域。凫山虽不高不大,但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经养育过我们的祖先。 据史学家考证,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我们的始祖太昊伏羲就来到凫山周围拓土开疆、生产生活。他们用无数的神话传说勾勒着看到的大千世界,那些传说至今仍在凫山山套间随风传颂。 在邹鲁凫山及其周围地区,自距今8000年的北辛文化开始,至夏、商、周三代,文化发展脉络明显清晰,无任何一地能与之比对。这
电影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种幸运,它像一扇窗户,汇聚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它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性的善恶、高尚、平庸和卑劣;它还像一盏夜灯,为茫茫人海中孤独徘徊的人提供一线微光和一丝慰籍;它有时更像一个似真似幻的梦,传达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创伤、无奈,也寄托人类挥之不去的希冀、期待和热情。这扇窗、这面镜、这盏灯、这场梦,为人们有限的生命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给无情的世界注入了有情的关爱。 本书汇录的这些影片,或是历经时间的磨洗,曾扣动过几代人的心扉;或是一经上映,就在观者的心海荡起无限涟漪。肤浅的人体会影片的表面,深刻的人感悟角色的人性,睿智的人洞察智慧的警示。这些不朽的艺术珍品拂落世俗的烟尘,闪耀出夺目光的光彩,被视为不朽的经典。它们蕴涵着生气和灵动,于静穆中散发出永恒之光,
商帮,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时代,而它现在仍然时隐时现在人们的身边。 商帮的旧话重提,这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当世界之窗打开时,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扎根,人们这时才从商帮的身上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就有经商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并且已经渗透到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其中儒商现代化内在需求就以各种方式顽强地表现出来。 本书是中国商帮传奇中的一册,主要讲述了百年来山东帮的传奇故事。通过大量的真人实事把中国民间商业文化写得极富可读性和商史研究价值,使读者从中得到商业文化的薰陶,悟出前人的商业灵感,悟出前人的生意经,悟出前人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悟出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作者发表的研究齐鲁文化的部分论文,主要围绕着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其对中华文明形成的作用,在民族文化构建中的地位,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为进一步厘清齐鲁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性贡献,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包容与精神内涵,作者还就齐与鲁文化各自的发展历程、表现特征及其交互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性分析,作为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必要的延伸性研究,作者并就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当下发扬,以及现时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从学理到实践的探索,提出了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建议。
本辞典是《齐梁文化研究丛书》的一种,是一部关于齐梁文化的中型专业性工具书,共收词2 000余条,以辞典条目的形式呈现南朝齐梁时期或与齐梁密切相关的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知识和学界研究成果,释文力求资料翔实、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于一体,所收词语分为总论、人物、称谓、礼仪、文化族团、职官、机构、典章制度、历史事件、教育、学术、宗教、科技、著作、乐律与历法、社会生活、年号、朝代、地名、遗址遗迹等,基本上涵盖了齐梁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学术层面上讲,本书的编纂出版,是填补学术界相关空白的文化工程。
《说山东》一书分九部分,有重点地介绍了山东的历史、名人、名胜、民俗、物产、传说以及山东人的特点和山东的发展变化。
出《东夷文化与青州——山东青州东夷文化研讨会文集》,意在以史为鉴,借古开今,志在借古促今、借古扬今。望此书为建先进文化予启迪,为促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 本书收录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东夷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对建设东夷文化园的几点感想等25篇研究成果。
这部《天南地北山东人》是用了二十年时间完成的大型纪实作品的精萃。 20年间,作者的足迹遍及全国及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采访了近八百位山东籍游子,完成了这部堪称“山东游子大传”的作品。 本书入选人物的标准近于苛刻:1.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者;2.知名度极高者;3.有非同寻常经历的传奇色彩者;4.所在领域的国际或国内翘楚。5.书中收藏很多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以飨读者。 故此,《天南地北山东人》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自明。 这些人物中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莫言;有一批有重大科研成果或重大发明的的科学家、两院院士。如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李振声等;有一大批为祖国航天事业立下卓著功勋的航天英雄,如“神六”总设计师戚发轫,总指挥于志坚、宿双宁、崔吉俊,航天测控中心总工程师李济生等;有一大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