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专享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长江文化史》所论述的长江文化,正是这么一种大区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历代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意义上说,这是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过去说起中国历史文化,总是讲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摇篮。当时流行的看法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元的,其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由之向外传播,以至各地。还有不少著作,把这种看法同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理论联系起来。西亚的文明初起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埃及的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文明綮盛于印度河、恒河流域,而中华文明则在黄河流域产生和兴起。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的河流一一长江。
施晓平著的《苏州城门城墙那些事》这是一本追寻苏州城市历史足迹的书。全书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对苏州城门城墙包括子城、外城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深情的讲述。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记叙每座城门背后那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依托大量的数据、史料为我们揭开苏州城市历史的神秘面纱,解读苏州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
《学风(传道修身苏州)》是“典范苏州”系列中的一册,是一本介绍苏州学风的通俗读物。 作者杜怀超主要选取了苏州的学校教育、私人藏书(家庭教育)、状元文化、学术脉络四大主题,层层递进地铺展开苏州历代学风的典范意义。 全书共分为四大章:“问学:溯旧学,向新学”“存墨:藏书楼,爱书人”“名榜:才子地,状元乡”“悟道:立言论,传学风”,从传统中找优良的勤学学风、藏书家风,传递正能量。
《学风(传道修身苏州)》是“典范苏州”系列中的一册,是一本介绍苏州学风的通俗读物。 作者杜怀超主要选取了苏州的学校教育、私人藏书(家庭教育)、状元文化、学术脉络四大主题,层层递进地铺展开苏州历代学风的典范意义。 全书共分为四大章:“问学:溯旧学,向新学”“存墨:藏书楼,爱书人”“名榜:才子地,状元乡”“悟道:立言论,传学风”,从传统中找优良的勤学学风、藏书家风,传递正能量。
《杭州传:住在天堂》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 、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 。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 写 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了解杭州的人文佳作。
苏州有2500年的建城历史,漫长的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产生了很多或口口相传或有确切依据的传说故事。流传于民间的这些传说故事,涉及面很是广泛,诸如山峰峻岭、江河湖泊、园林寺庙等,都有故事流传,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好似苏州地方的一部百科全书。潘君明编著的《苏州风景名胜传说》苏州以各个风景名胜为线索,每篇讲述一个相关的传说,分为古城篇、山水篇、园林篇、寺庙篇、宝塔篇、桥梁篇六个部分百余篇传说故事。
有“江南音,一唱值千金”盛誉的吴歌,在旧时,却一度引起统治阶级恐慌,被视为洪水猛兽而禁止演唱。 南朝齐国侍中因为“民间竞造新声杂曲”而忧心忡忡,给朝廷上表,说“人尚谣俗,不顾音纪,流宕无崖,排斥正曲,崇长烦淫”。 冯梦龙的《山歌》为历代所禁。 清代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查禁“小本淫词唱片目”111种,其中不少就是山歌、小调。 五四时期北大搜集民间歌谣的举动,也使当时的一些人痛心疾首他们疾呼:“《日刊》是庄严公报,哪能让这种不入流品的东西来玷污它!”还说什么蔡元培在“领着一班年青人胡闹”! 那么到底什么是吴歌,吴歌所唱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传唱,而被统治阶级禁止呢?沈石、周晨著的《吴歌(听声耳畔苏州)》将一一为您答疑解惑。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本书记录了主编衣学领从事苏州园林工作16年,主持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工作近十年来在苏州园林绿化领导体制机制上的坚守与创新;在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群体性的保护与修复;在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机制创新;在风景名胜区的科学性规划建设和管理;在苏州园林文化的深度研究挖掘和传播;在苏州园林同世界同行的广泛交流与影响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它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誉,有的则被称为 苏州经验 。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并坚持把建设先进文化作为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撑。2008年5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对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专题部署,制定实施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扩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
仲向平和陈钦周著的《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口述杭州河道历史》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 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 、便于查询。
韦明铧所著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城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一。扬州是一座座大的博物馆和精彩的游乐场,唐人张祜《纵游淮南》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本书就带领你去读一读扬州这部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