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江苏,人文渊薮,文脉悠远。千年文脉故事如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夏天,首期文脉大讲堂开讲。莫砺锋、胡阿祥、龚良、张学锋、张乃格、包平、范金民、高峰、庄若江、徐兴无、程章灿、张新科、徐小跃、王月清、叶兆言、江庆柏、陈军等顶流学术大咖们先后走进文脉大讲堂,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本书原汁原味呈现江苏文脉大讲堂十六讲的内容,从 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到 长江文明与神奇的北纬30度 ,从 范仲淹的忧乐人生 到 用文学为江苏画像 ,从 江苏古代学术传奇 到 国学与廉政 跟着专家学者们穿越古今,领略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文脉故事。
本书以潮汕文化精神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故事,用哲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剖析潮汕人文精神的两重性,革新潮汕传统文化,为潮汕文化注入新精神。
本书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合编,为2013年12月2日至5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暨岭南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收录专题论文38篇,围绕族群源流、文化内涵、考古研究三个主题探讨百越民族文化源流特别是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考古新发现和新研究。重要篇目有如苍梧县后背山发现的六朝时期俚僚文化遗址、瑶族千家洞在灌阳、侗族龙纹饰的文化内涵及造型艺术、华南秦汉越人窄坑墓的研究、汉至南朝岭南地区的陆路交通工具、六朝时期东南地区族群关系、江南对虎神的崇拜、华南“洞穴人家”的文化性质、马岭文化的初步分析、横岭山墓地墓葬布局、中国东南六朝墓葬中的越文化因素等,集中阐述了广东及华南百越考古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岭南南
《杭州一瞥》(精编版)是专注介绍杭州文化旅游和城市风貌的英文读物。一套四册口袋书,轻简便携,图文并茂,可读可听。该书由多位中外记者撰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蒋景阳教授主编,浙江七所高校英语专家联合改编、试用锤炼,商务印书馆国际团队精心打造。四个分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杭州古往今来的精彩故事: 《访古探幽》以杭州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为主线,围绕西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讲述了吴越佛国、京杭大运河、南宋皇城的前世今生,马可 波罗游杭州的故事,以及西子泛舟、白蛇传、梁祝等传说。 《云水禅心》以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为主线,介绍西湖十景的形成和审美价值,钱塘江对城市演变的影响,独特的茶园、湿地景观,并寄禅心于山水之间,讲述东南佛国的历史及名寺古刹的今天。书中穿插钱王射潮、济公等当地传说,集趣
本书旨在介绍泰顺仙居古村落,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仙居村的村落景观、古民居、古祠堂、古廊桥等。本书中叙述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厚重、沉淀,了解它们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浙南古村落建筑文化、乡村生活风貌、宗族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 本书可供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社会乡土文化等感兴趣的读者和建筑专业相关的师生参考阅读。
《徽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以刊发海内外徽学领域近期新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集刊。创办于2000年,是海内外很早公开出版的连续性徽学研究专门出版物。所刊载论文的引用率始终居于本领域研究成果及同类出版物的前列,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目前已出9辑。周晓光主编的《徽学(靠前0辑)》为第十辑,分5个栏目,共收录了16篇文章。
“走万里路,写千字文”是我们珠江文化同仁的行动口号。因为我们不仅是读书教书的学者,还是负有参政议政责任的参事馆员。这本书的篇什,都是从1992年开始,我受聘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至今所写的数百篇参事建议或调研报告中,挑选出来的(由于2009年出版的《黄伟宗文存》已选印部分,故本书主要选近年作品)。因为所选的都是在考察珠江文化行程中写的文章,所以称之《珠江文行》。其实这个书名,尚有写“可行之文”之意。“可行”者,可以付诸或参考实行之谓也。我们写的参事建议或调研报告,都力求具有这种功能。可以说,我们是在尝试写一种既有实践性又有学术性文学性、更主要是文化性的文体,姑且称之文化报告选吧。编稿过程中,我断续回顾这些篇什的产生原由和事后引起反响的情景,真有说不胜说的感慨!归结言之,正如本书《题记》
苏州的辉煌离不开众多巧夺天工的工匠们。他们一代又一代,用自己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将心血和智慧投入所从事的行业中,打造了 苏作 品牌,创造了人间天堂。各种苏作产品一方面支撑了苏式生活方式(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苏州先民的精神追求和创造创新能力:这就是古人称之为 苏意 的灵光运思和雅致情调。这是苏州文脉在手工劳动领域的重要体现。梳理这一文脉,有助于我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强、富、美、高新苏州的精神动力。
《浙东文化论丛(2010年、2合辑)》收录有关浙东文化十三个版块的四十一篇论文,涉及“21世纪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浙东学术研究”、“博物馆研究”、“海上丝路研究”、“茶文化研究”、“古琴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插配相关的实景或实物图片约200幅,具有的学术和欣赏价值。
《温州人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疆发 展研究丛书》通过对温州发展道路与经验进行哲学总结,力图按照温州实践、温州世界、温州真理、温州 价值、温州关系、温州问题、温州发展的思路建构温州哲学范畴。在宏观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温州传 统文化融合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传统文化和温州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微观领域,把马克思主 义哲学理论与温州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温州哲学内部各个范畴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温州经验进行哲学 概括和哲学阐释,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述,体现了当代温州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新要求, 不失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益探索。 《温州人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疆发 展研究丛书》由马岳勇等著
本书分上下两编,按时间顺序概述各时期常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下编十章,分别从教育、宗族、宗教、学术、文学、语言、艺术、园林、民俗、对外交流等方面专论常州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并附大事年表和参考文献,为进一步了解常州文化提供线索和帮助。
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层面的具体呈现。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也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有效途径。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宁波市社科联结合自身组织开展宁波地域文化研究和社科知识普及的工作职能,在已有的宁波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内容,组织宁波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撰写,推出了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的宁波地域文化普及读本 《宁波地域文化读本(共4册)》。这对提高社会大众的地域文化素养,弘扬宁波精神,推进宁波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很有意义。本套书由陈利权著,包括:《宁波海洋文化》《宁波望族文化》《宁波水利文化》《宁波慈善文化》。
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 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及慈善文化)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文化是浙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窗口 ,本书选择浙江地方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浙江地方文化为研宄对象,设置了若干与经济、政治、文化有逻辑关联、有时代价值的研究课题,如浙江的红色文化、浙江的发展文化、浙江的思想文化、浙江的商帮文化等。本书以多学科角度深层解读浙江地方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浙江的思想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发展文化。研究浙江地方文化有助于总结浙江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发掘整理和继承地方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为浙江地区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为江苏文脉工程江苏地方史研究篇系列一种,书稿内容主要是对镇江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再梳理。本书共十七章,近55万字,分上下两篇,分别从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领域维度,全面审视了镇江悠久文化历史及其成因与价值。在历史方面,书稿从旧石器时期的人类遗迹与新石器时期的镇江先民说起,到秦汉文化发展期、唐宋文化繁荣以及新民主改革时期的文化激荡,跨度宏远。在领域方面,书稿从镇江园林文化、教育与科技、文学以及民俗与对外交流着手,详细说明镇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化特质与传统。本书对镇江地域内历史上和今天的人文思想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稿是 浦东文化丛书 第三辑之一种,内容为汇编和研究浦东传统民居的仪门建筑。稿中主要收录的一百多座仪门建筑,既保留了江南民居雕梁画栋的特色,又添加了西式建筑中常用的马赛克、轧花彩色玻璃等时尚装修手法,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