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表里山河“的山西为研究案例,尝试探讨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模式。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的地域性转变,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中心都会,晋中为核心区,包含晋南、晋东南、晋北各文化亚区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进一步指明在两千年集权政治体制下,中国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的重要特征。该结论得到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较研究的支持。
《地域文丛:风雅大太行》在写作中,参阅的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较多,有的在揉于正文中已注明,但一些星散的、片断的,则难以一一表列,另有一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借《地域文丛:风雅大太行》出版之际,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 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
《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是我多年的心血,今天总算顺利完成,欣喜万分。这本册收录了新疆境内几大石窟的壁画,按照忠实壁画原貌的原则,用白描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读者。值得一提的是,我还临摹了大量流失国外的壁画,并将其编辑在册。因此,本书具有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的特点,有很高的收藏和学术研究价值。如果本书能够给对新疆石窟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一些有用的信息,本人将不甚荣幸。 在编写《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的前后,还得到了北京大学宿白教授和新疆艺术学院李安宁教授的指导。 《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就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又一成果,在没有电、没有路、没有通讯的艰苦岁月里,他几乎在整天洞窟里“与佛对话”,临摹壁画,面壁记录,孜孜不倦,如痴如醉,用心感悟佛教艺术的真谛。作者所临摹的壁画不但形似,而且以神
《陇上学人文存:段文杰卷》于我们是一桩幸事。这不仅是由此而对段文杰先生这样一位年已望百的敦煌学耆宿的学术成就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治学思想上多所借鉴,获益甚丰,愈让我们高山仰止和心灵得到滋溉的是,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常常体现着对于一种事业执着的坚守探求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并以此而着这一事业走向更为广阔光明的前程。他的学术成就,正如有学人礼赞的那样:“和莫高窟的敦煌学艺术的里程碑式成就密不可分”,“他的生命最强音和敦煌交织在一起。”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 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做
战国,中国古代历为动荡面又创造力的一个轴心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拉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序幕;七国争雄上演着当时社会为雄壮而又为绚丽的历史旋律。二百年的铁马,二百年的烽火狼烟,二百年的社会遽变,二百年的文臣武将……二百年的烽烟散尽之后,仍然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沉思和回味。
“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重点是落实在“山药蛋派”文学上,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地域文化这一角度来研究和揭示文学现象中的有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从其它角度难以揭示出和解释清楚的,地域文化的比照只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而文学现象的解释才是最终的研究目的。泛谈“文化”,相对比较容易。即以三晋文化言之,如果从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变迁、风土民情、民俗风物等等方面作一般性的介绍,就很有东西可说。但我们这里所关注的只是与“山药蛋派”文学有关的部分,而不是的三晋文化;侧重点是在找出“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方式,而不在全面介绍三晋文化。也就是说,唯有与“山药蛋派”文学相关的三晋文化内容,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意味着,我们也许会对三晋文化中的一些也许是精彩的内容作有意识的“遗
五台山,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名山 ”。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尔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 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做
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村镇,一条条沧桑幽静的小路,一座座古朴凝重的大院,一个个雕刻精美的装饰 这些饱含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村不但是人类世代守望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载体!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屋宇高峻、气势恢宏的晋商豪宅;质朴无华、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段兴衰的沧桑。也讲述着一串串令人感叹、感伤而又沉思无限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