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文化 汉唐盛世的见证》以既具鲜明地域特色,又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关陇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黄土、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历史服饰、特色艺术、民族风情等入手,引导读者由今溯古,从现实中感受历史的气息,在生活里品尝文化的味道,进而探寻中国文明的源头,了解周、秦尤其是汉、唐盛世的历史文化。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秦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秦文化的渊源、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和前影 。配有彩图8幅,插图52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公元705年,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女皇——武则天因病去世了。她留下了空无一字的高大石碑,巍峨宏伟,矗立于乾陵的东边。与乾陵的西边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石碑遥相成对,形成合葬一体的格局。唐高宗的石碑上,刻满了丰功伟绩的碑文。一个无字碑,一个满字碑,给世人和后人留下诸多疑问,并引发了褒贬不一、毁誉各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思索。
陕西文化就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聚着历史的烟云,刻画着岁月的沧桑,展现出民族的魂魄,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多少鲜活的记忆。在《趣闻圣经》编辑部主编的这本《老陕西的趣闻传说》中,编者们从历史、地名、地理、古迹、山水园林、文物、宗教、陵墓、饮食、娱乐、购物、交通、民居、民俗、名人等多角度对老陕西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彩解读,力求将老陕西的故事精彩而有趣味地呈现在您的面前,为您介绍一个充满传奇的文化圣地。 《老陕西的趣闻传说》内容浅显易懂,书中介绍的各种掌故传说有着特殊的魅力。我们尽量选取那些拥有代表性、最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趣闻逸事,选取那些最能体现老陕西特色,典故丰富、可读性强的知识点,逐一呈现给渴求精神财富的读者。这些内容不但是您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更是了解陕西、了解陕西人的不错窗口。另
本书为《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的修订版,作者对三秦区域文化、长安文化角度系统研究20世纪秦地小说,从研究选题和学术现状看,填补了国内现当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空白。本书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秦地小说给予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立论中肯,且多有新见,特别对关于延安文学、“白杨树派小说”和新时期“陕军”小说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流弊甚多的“新虚无主义”思潮和种种文学误读现象也有明显的针砭和救正作用。该成果还从“文化创造”“文化心理分析”等角度,对秦地小说代表的大西北文学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对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西部文学甚至是20世纪中国文学,实事求是地说明西部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的成就和局限,也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书以详实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勾勒出古印在陕西的发展脉络。书中列举了一百多枚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古印图片和封泥图片,配以简明准确的文字叙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抚摸着这一枚枚代表着权力和古人喜好的历史遗存,体会着历史的兴衰变迁。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陕两的文物藏量和出土量、古遗址数量、古建筑品位及其文化内涵等在全国范围内均首屈一指。 陕两素有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秦兵马俑、汉兵马俑、汉阳陵陶俑都是人类文化奇迹;汉唐石刻、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佛教造像都备受世界瞩目;西安大雁塔,陕两法门寺,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慕唐乾陵等都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胜地。 陕西堪称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普遍认同一种说法——“不到两安,就等于没到过中国。”国内的文化学者也常说:“没到过陕西,就不会真正弄懂中国文化。” 《地域文化系列:陕西文化概观》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审慎丽辩证的著述思想和崇尚真善的文化笔触,展示了陕两文化和中国文化卓越的一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郭冰庐*的《乡土陕北》是以陕北高原广阔地面为主要地缘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生存环境与人文环境互为参照系,结合陕北的人文地理特点,通过对陕北民间风俗文化的科学考察,挖掘中华原始文化、农业半农业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长城融合文化以及近世革命文化在陕北高原上的历史积淀,阐释陕北文化品格形成之所由。选题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原始先民始,汉族和多个北方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或纷争或 和平融入 涵化而形成的陕北人及其陕北民性;二是陕北民间风俗文化的生长点及其在历史传统中不断充盈并保留其原始形态的时空因素;三是多民族融合性质及其环境因素形成陕北民间风俗文化雄浑、悲壮、苍凉的风格和博大的吐纳气派;四是传统的民间文化与新生的革命文化相互认同构成了陕北人文精神主体,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挖掘、
本书以翔实准确的数字、简洁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精美的图片介绍了陕西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方面展示了古老神奇、资源丰富的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文稿信息量大,图片精美,结构清晰。正文提供了一些相关小资料链接,提高了文稿的综合性和可读性。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历时一千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多、建都时间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意义讲,陕西古代史就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看陕西:悠久历史》以时间朝代为主线,依托陕西境内留存的遗迹、遗址,介绍从史前史开始到民国之前的大事件、历史典故、重要人物等。全书内容按历史顺序依次展开:旧石器时代蓝田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西周王朝,秦皇汉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隋唐文治武功,宋元明清告别帝都。 《看陕西:悠久历史》旨在通过介绍看得到的、可触摸的遗址、遗迹来还原陕西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让中外读者对古老的西安和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陕西获得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