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劫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成都滋味》是一本记述成都历史文化的书籍。成都人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性格,当他们面临许多大事件、大灾难、大时代的时候,总会以一种自己独特的态度去面对。有人说是达观,有人说是智慧,有人说是散淡,有人说是盆地意识。这些态度意味着什么,通过作者的叙述和解读,让我们对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本书以丰富的四川方言材料为基础,把语言的形式描写方法与民俗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纵横比较,源流并重,注重从四川地区的地理条件、人文因素、风习状况、历史背景等方面来研究四川方言词语,为四川方言和民族俗的研究探索新路。本书注重阐说四川民俗对四川方言词语的影响,深入挖掘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确定四川方言部分词语的本字,在揭示四川方言的面貌、总结方言与民俗研究的有关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外还清理了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许多四川方言词语,并对四川方言形成的诸多原因作了有意的探讨。本书的录是全书重点内容的有机补充,学术性是与实用性结合得较好,整理公布了四川地区一百部族谱的有关材料,以及一大批四川方志中所记载的方言和民俗词语,这对于四川方言和民俗的研究无疑有着十分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