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后,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书中不仅讲到了其在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联大师生栖息之地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细致记录下了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烽火连天中的风土民情。
《锦官城笔记》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 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外柏森森 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作家蒋蓝以 蜀人外传 风物猎记 天府新录 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 李调元咏成都灯会 、 布衣状元骆成骧 、 林语堂在成都 、 鱼凫与鱼鹰 、 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 、 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 、 龙池书肆的记忆 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李晓宇 男,1976年生于四川乐山。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书院史、巴蜀文化史等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合著出版有《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巴蜀文化通史 史学卷》等。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是由封面新闻杂志集近些年文稿编撰而成,以游记的形式,把蜀中的古宅院、古战场、古桥梁、古驿道、古官寨、古寺院,一一记录在案。作者试图将每一处历史遗迹,当成一口深井,通过田野考察、口述采集、档案各种方式,去挖掘遗迹背后的人文精神,揭示其中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掌故,以一斑窥全豹,展现巴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书分为 小镇大事 名流屐痕 蜀地沧桑 街院遗迹 四大篇章。
该书是一部关于成都传统文化的读物,以老成都代表性家族的族谱主要线索,反映了成都作为移民城市的族群来源,移民祖先迁徙来成都所发生的真实历史故事,家族中出现的显赫人物和荣耀事实,家谱中反映出的一些当时民风民俗,以及早就良好家风的乡俗、家训家规等。全书以真实的家谱历史资料为依据,配备原始图片,行文既轻松又严谨,可读性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成都移民历史以及传统家族发展的轨迹,具有较好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本书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古代四川地区zhu名文人墨客的活动和遗迹,描述古代川籍和客寓四川省的zhu名文学家、艺术家,如 文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扬雄、谯周、李密、陈子昂、李白、岑参、杜甫、薛涛、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李商隐 等历史上在天府之国游学、作官的名人。蜀山蜀水,人杰地灵,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今天的我们传承和学习优秀中华古蜀文明。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读物。作品主要介绍近现代以来大成都范围内的地方名儒,包括骆成骧、赵熙、宋育仁、尹昌龄、颜楷、刘咸荥、徐炯、谢无量、吴之英、吴虞、尹昌衡、廖平、方旭、邵从恩、庞石帚等人的典型事迹和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社会影响。这些名儒有的是书法家,有点是地方贤达,有的是慈善家,有的是文学家、教育家等,史称成都 五老七贤 。全书图文并茂,行文轻松,史料充实丰富,能令各个年龄段的人全面认识近代以来成都名流的魅力之所在,真正领会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正原因。
《打开重庆》是一部以重庆为主题的纸艺设计立体书。全书选取山城全景、洪崖洞、磁器口古镇、解放碑、洞子火锅、李子坝与来福士以及四川美术学院7处经典地标场景,用惊喜有趣的互动式立体结构还原重庆真实城市场景,形成以重庆为展示对象的3D立体城市文化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启一场对重庆的探索之旅。 《打开重庆》一书不仅有对经典景点、特色建筑的介绍,还着重表现出了重庆的 山城 特色,采用 大场景 小细节 的方式,宏观勾勒层层叠叠的城市场景,微观融入防空洞、变脸、麻辣火锅等重庆符号,用艺术真实还原重庆的历史与文化之美。
重庆方言,埋藏着重庆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 干燥 的重庆脾气、 搁得平 的江湖豪气、 喜剧 式的百味生活 作者通过94个方言词条,用图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庆记忆,从而带我们走进这座热辣滚烫的奇妙之城。
《古蜀道寻踪》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沟壑纵横、危岩险峰众多,沿途的山关曾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大唐皇帝曾从此逃命,文人雅士经过蜀道后留下了传世的诗篇。本书收录93幅画作,记录了古蜀道瑰丽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每幅画作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 《山城旧影》 本书收录98幅画作,记录了重庆老城及周边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曾在街头巷尾随处可感的民风民俗,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画作自然天成,依据资料和记忆再现了那些已不存在的景观。或鸟瞰、或仰观,凸显了山城街巷和山地建筑的特征,展现了重庆雄奇的自然山水、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三峡记忆》
本书为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刘涟老师指导后目录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据,以、省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序选择,终和作者确定以下目录: 部分历史建筑80幅,第二部名人故居10幅,第三部分宗教建筑19幅,第四部分历史街区5幅,第五部分民风风俗12副,共计126幅。绘画过程成中存在疑问时及时沟通协调。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重庆文化研究·乙亥》是2019乙亥年里一本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重庆本地文化研究文集。全书分为九个部分,“政策研究”聚焦国家文化体制方针政策改革背景下,文化艺术领域及重庆本土文化体制改革探索研究;“学术争鸣”探讨国内书法乱象问题;“文化前沿”介绍中国戏曲发展的近期新理论与实践;“基础科研”传递艺术基础理论戏剧(含曲艺、杂技、木偶、皮影)、音乐、舞蹈、广播影视艺术、考古、民间语言艺术、美术、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管理等门类的理论研究成果;“巴渝文化”展示重庆历史和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成果;“人物风采”专题推介文化名家;“文化记忆”介绍曾经在重庆学习、奋斗过的文化名人、科研专家;“艺文空间”分享重庆本土文学艺术作品;“文化资讯”介绍我市文化艺术研究动态。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 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就像成都典型的农耕文明 水井坊的前店后坊一样,都江堰的水以及水滋养出来的粮食,酿造出千年醇香的酒。如是,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 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 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三星堆文化由于其独特的时代和地域背景,特殊的出土形式,表现出来的未解之谜远远多于此前国内出土的任何文物。它们涉及历史、族属、社会、宗教、文化艺术……是全方位的谜团。 因此,对于三星堆的解读、破译也是多方面的。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去把握它,看它在当时是怎么发生的,怎样消失的,这中间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是什么,应该是“三星堆研究”的终目的。 《三星堆的审美阐释》取其中的一点,拟从文化形态和审美风尚入手,在难以确定的纵横交错的三星堆文明网状结构中, 以美学的视角,着重研究形成三星堆审美形态的内在动因,从对图像形态与图像意味的分类、比较和分析,去阐释三星堆“特定美的语言的意义世界”
《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每年二辑,本书为《蜀学》第十五辑,是2018年度的第二辑,全书为繁体横排出版。其内容是关于蜀学理论、蜀学思想、蜀学史、蜀中学者以及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涵盖了对四川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及研讨,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反应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具有的学术及参考价值,对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少君,位用中文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作家,一名经济学和文学的双料博士,一个以《阅读成都》成功为成都制作“名片”的人,一位国际华人文学积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他的《食色锦里》散文集将让人无比向往,“我认为锦里是、最应该向外国人推荐的旅游地。”
作为“立体活史书”的巴蜀牌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形制、雕刻、涂塑以及铭文等,均展现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尽管各级政府和牌坊周围的百姓做了许多卓有价值的保护工作,但由于历时年代久远,如今大
千年以远,恩阳就因它水陆交通便利,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通商口岸,古镇由此形成。 恩阳古街古巷,其原始的风貌古朴安静,仿佛时光在这里打结,许多人在这里穿越历史,感知过去。清华大学教授、古建筑专家朱仕轩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恩阳古镇:在中国古建筑目前、规划建设上、民风民俗文化上、近代革命目前都占有一席之地。加之其丰富的物产,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让恩阳商贾云集,开启文化铸造和商贸交流长河,昌盛一方。巴人文化、茶馆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在这里交融交织,闪烁着璀灿的光芒,成为恩阳魅力四射的人文景观。 正如作者所说,恩阳古镇,待字闺中,未披婚纱,未被矫饰,纯如春之柳、夏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