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的内陆亚细亚腹地,千百年以来,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我们所说的“蒙古包文化”,就是对以蒙古包为核心的蒙古人传统生活方式及民俗事项的介绍和文化阐释。说起蒙古包,我隐约记得在童年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我们家族供奉的叫做“楚鲁图敖包”的脚下,摆放着一个制作讲究。但由于多年风吹日晒而风化殆尽的蒙古包陶纳(天窗)。父亲偶尔不敢声张地去献祭敖包时,总是忘不了向那个旧天窗点洒些食物的德吉。据说,我们家二十多年前已经不用蒙古包了。追溯往昔,清朝统治者对蒙古人实行贵族分封和民族内、外隔离制度以后,经过三百余年时间,在我的家乡巴林草原,蒙古牧民已经用土坯房定居,因为他们没有更大的牧场用于调节不同情况下放牧的需求。这样,蒙古包逐渐被废弃是自然的事情。并不是说所有的蒙古
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堪称研究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经典之作,其精到的分析、深刻的思想与流畅的语言地结合在一起,自问世以来,便好评如潮。本书分十章对这部杰作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引导读者理解书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与内容的同时,并从日本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对该书的缺陷与不足之处作了适当的修正、补充与延伸,从而读者读懂这本书,进而“读懂”日本这个民族。
福泉山是良渚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遗址。一方面,它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墓地,从崧泽文化中期到良渚文化晚期,虽间有缺环,仍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一个案例;另一方面,它也是目前太湖东部地区能代表良渚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地点,随葬品规格仅次于良渚遗址群内的反山、瑶山,随葬品的来源则比良渚遗址群更为丰富多样。《福泉山》报告的正式出版,为细致深入地研究该处遗址提供了可能。本书即以报告为准,初步分析福泉山墓地及其所反映的史前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