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商人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研究》收录了3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客家商人研究的论文,所收录文章分别从客家商人精神、客家商人与客家文化、客家商人与教育、客家商人与地方社会、客家商人与地方经济发展、客家商人与海外华侨、客家商人与现代企业精神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全面阐释了客家商人开拓进取、情系桑梓的优良传统。
客家人在宗族文化的熏陶下,对人丁兴旺具有执着的向往,进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客家花“灯”民俗。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山区,观察花灯艺人的生存状态,体会民间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变化过程;参与具有象征意义的“响丁”仪式,走访与客家花灯有关联的各类民众,解析花灯如何建构客家人的行为和观念。《客家花灯文化研究》以客家花灯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客家族群丰富多彩的花灯文化,旨在解读宗族文化复兴背景下传统客家民俗如何传承和重构,进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内分析客家花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
本书主要记述福建古代各类历史文化成就及其形成的本地特色文化,展示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记述范围以当今福建地域为界,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11年。涉及的文化要素包括文学、史学、艺术、建筑、教育科举、学术、科学技术、民俗、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传统门类,还重点介绍闽越国文化、方言与戏曲、闽学、建阳刻书、船政文化、妈祖文化等福建地域性的标志性文化。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数字化的今天,世界风云变幻。现代都市人于历史留下的印痕已无可言说。老村、古镇、旧宅、败词、发黄的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思索。本系列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历史文化变过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亦借此呼吁: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是一座现今保存完整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作者研究福建乡土文化多年,本书试图追溯培田的历史轨迹。
玻利维亚共和国,简称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她是一个美丽的高原国家,有高耸入云的安第斯雪峰,有辽阔的高原和景色秀丽的“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拉巴斯是世界上海拔的首都。她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但因地处内陆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是南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福建文化历史悠久,在汉代闽越国时期达到一个高峰,奠定了福建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闽越文化。我在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当代的研究者偏向于今日看来是主流文化的研究.对于传统民间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及趣闻轶事重视不够,难以反映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我多年来留心撰写有趣味性、知识性,以及能反映地方文化特点的秘文野史,以飨读者。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的大力支持下,这些文章得以汇集成《闽越丛谈》出版。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闻撰写的学术著作,共1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本书是根据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由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南洋劝业会报告书》点校、注释而成。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当时共汇集了全国各界的799名专家,本书收录了其中部分论文,原为研究会及有关专家对劝业会主要参展出品的优点、沿革、发展及其今后改良所提出的看法,及对此次赛会的论证结果的论文集,是专家们的智慧结晶和劝业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今天看来仍是难能可贵的。这部论文集的研究成果不但对国民政府于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而且对今天研究博览文化、世博文化及发展会展事业仍具有指导意义。本书可供建筑、历史、经济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参考,也适合历史和博览文化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