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以通俗、简练的文字,对西藏苯教神灵、西藏佛教神灵的起源、名称、性格、职能以及居所、形貌、装束等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神灵——介于人与神之间的活佛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使你只要关注一位神灵,就能感受到全体神灵的存在,从而产生一种神圣的敬意,加深你对西藏人文地理、藏密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百余年来,东巴文化以它独具的神秘魅力,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学者们接踵而是来,把卷凝思,探幽发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学者方面瑜、陶云逵、傅懋(责力)、闻宥、李霖灿()、和志武、以及美、法、英、俄、意大利、联邦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学者洛克、巴克、杰克逊、古拉特、安东尼·约克瑟、雅纳特、麦克汉、伊藤清司、君岛久子、西田龙雄、山田胜美、诹访哲郎等都有东巴文化论著和各种字典、辞典出版问世。近年,国内中青年研究者成批涌现,单纳西族即有20多人。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触角得以向深层伸进,成果有了新的积累。鉴于东巴文化研究态势的新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编辑出版了《东巴文化论集》一书。全书40篇文章,涉猎了不同侧面的专题,既对以往的研究轮廓进行历史的较全面的回顾,又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传统与数理传统自古希腊以来就并称为科学的两大传统。但是与能够直接产生新技术、创造新价值的数理传统科学相比,意在观察自然、描述自然、感知自然的博物学传统科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也与真正的自然疏离了。这套“西方文化大众精品书系”中推出的《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和即将推出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就是两部经典的博物学著作,其作者达尔文和华莱士是两位的博物学家,他们为椎动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书中,你可以跟随他们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合上书本,去留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你就会发现自然之美,体味到自然之趣。从1854年至1862年,华菜士用八年时间游历了马来群岛的各个岛屿,行程约一万四千英里,共采集了十二余万件生物标本。这些收
海洋是澳门文化的摇篮。海洋文化的发展,使澳门完成了从普通贸易泊口到国际贸易港的演变。几百年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澳门的多元文化社会。良好的国际条件,使澳门成为未来葡语国家和拉丁文化地区国际交往的平台。本书从海洋文化的角度探讨澳门港口发展,填补了澳门史研究的空白。
本主——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 本主文化的核心是对村社保护神“本主”的全民性崇拜,它从宗教的角度折射出白族的家庭、社会、阶级、国家以及生产方式、伦理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风貌,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 本书以新颖的学术视角首次将本主崇拜的农耕性、村社性以及本主文化的缘起、神格谱系、祭祀典仪、神话传说、寺庙建筑等作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和描述。
本主——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本主文化的核心是对村社保护神“本主”的全民性崇拜,它从宗教的角度折射出白族的家庭、社会、阶级、国家以及生产方式、伦理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风貌,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书以新颖的学术视角将本主崇拜的农耕性、村社性以及本主文化的缘起、神格谱系、祭祀典仪、神话传说、寺庙建筑等作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和描述。
这本书讲的是《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的心灵故乡宗萨寺的故事。作者原人以四川甘孜德格县宗萨寺这个天远地遥的偏远藏地的人、事、物为背景,深入当地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学业功课,描画出宗萨学院里喇嘛的生活轨迹,以第一视角展现出藏地生活真实、纯粹的一面。宗萨仁波切在本书的推荐序中说“像宗萨寺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需要某种引介。这就是为什么原人写下这本书,我相当高兴的原因。我相信,它将会为所有阅读此书的人开启了解之门,而对此卓越之地及其文化与人的认识,将有利于现代世界中求知欲日增、生活节奏加快的人,特别是在中国”。宗萨佛学院院长彭措朗加也为本书作序推荐,他说:原人在他的书中,通过描述堪布才旦的喇嘛生活、宗萨佛学院学生的僧侣生活、周围普通群众的农民生活,活生生地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展
我们不妨驻足问一问它所经历的风雨,深情注视一眼它身上的斑驳年华。古民居是值得一读的大书。 有数据表明,民居府第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的一种类型。福建的民居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闽式民居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我国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本套丛书的出版,我想,她很自然地会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福建古民居上来。事实上我们也有必要对八闽大地上历代民居建筑做一次庄重的巡礼。 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认识福建的古民居,认识它的沧桑与美丽,认识它的恒久价值。我更希望本套丛书有助于提醒人们保护古民居的意识。福建古民居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福建属于中华民族,它也属于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