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青藏腹地果洛地区为样本的文化大散文。全书主要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从果洛藏地的历史文化这根主线书写开来,分别从世界语境下藏地果洛的历史和文化(上、下)、多维时空语境下藏地果洛的众生相、大自然语境下藏地果洛的人类故事等方面,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果洛。
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乡村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西宁周边经过2100多年的开发,这些散落在湟水两岸的古村落是我们的先民披荆斩棘留下来的历史符号,也是他们茹苦含辛留下来值得纪念的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大批古村落正在急速消亡。现在追述这些村落的历史,就是希望凭借这点即将湮灭的残片,来怀念河湟文化独特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让人们通过这一扇窗口,窥探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页。
《拉萨掌故(第2版)》讲述掌故,顾名思义,是掌握的故典,拉萨掌故,是老旧拉萨尽在只手掌握之中,是扳起指头,如数家珍的一一道来。布达拉宫何以凭山而起,旧城拉萨何以沉寂,何以再度繁荣;从布达拉宫到八廓街,从宫殿、寺院到贵族的府邸,以及驻藏大臣衙门;从人主神王、名门望族到巫祝护法,再到民间底层,众生百相,林林总总,无不纳入掌中,流注笔端,俨如时间长河的岸边,一幅充实而精妙的藏式清明上河图,历史因之鲜活,风起云涌;往事历历再现,相面而来……
阿里,夹在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腹地横亘着冈底斯山脉;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接壤,与新疆、日喀则、那曲相邻。 神山圣湖及四条大河标的了阿里的神圣: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原羚、蓑羽鹤、秃鹫、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它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千年的壁画,描摹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愿景。 早在吐蕃王朝于藏南谷地发祥之前,藏西北就已经有了一个光耀的王国,名象雄。它远在一隅却显赫一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存在了700多年的古格王国,留下了托林寺,东嘎、皮央石窟的精湛壁画,留下了古格王宫与佛寺交融的艺术,以及香孜、玛囊、卡尔普、多香、达巴等未被开放的遗迹…… 镜头中的
济南以“泉城”名于世,自古就有“济南泉水甲天下”的赞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对她的真实写照。 在济南历史上,一直有七十二名泉的说法,但由于历经沧桑岁月,古人所列的七十二名泉的名称、位置及所处的地名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去年,经市民推荐、专家实地考察、集中评审,评定了新七十二名泉,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详细记载。
本主——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 本主文化的核心是对村社保护神“本主”的全民性崇拜,它从宗教的角度折射出白族的家庭、社会、阶级、国家以及生产方式、伦理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风貌,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 本书以新颖的学术视角首次将本主崇拜的农耕性、村社性以及本主文化的缘起、神格谱系、祭祀典仪、神话传说、寺庙建筑等作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和描述。
济南以“泉城”名于世,自古就有“济南泉水甲天下”的赞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对她的真实写照。 在济南历史上,一直有七十二名泉的说法,但由于历经沧桑岁月,古人所列的七十二名泉的名称、位置及所处的地名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去年,经市民推荐、专家实地考察、集中评审,评定了新七十二名泉,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详细记载。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林聪,20年来入藏100次,用一个信仰者的面目去感悟西藏,并以散文的笔触向读者介绍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的基础知识,文字生动、流畅,并辅以100多张精美图片。 这是一部正确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的好书!是一部认识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的佳作!是源自深入西藏文化者的亲身体验!本书曾入选西藏文化教材书目。
3000多年前的[部落时代],成都就已经有柑当深厚的文化积淀。289年前的成都如惊弓之鸟。一丝丝风吹草动,都会让这座城市着凉感冒。城头变幻大王旗,[少城]易名为[满城]。夕阳映在斑驳的院墙上,看穿3000年成都的前世今生。
西藏雕塑是西藏艺术的集中体现。本书力求以通俗、简练的文字,对西藏佛教雕塑的发展、题材、流派、特征,以及寺院雕塑、佛塔雕塑等进行较全面的叙述,对造型艺术中的雕(木雕、石雕、金属雕)、刻(木刻、石刻、印刻)、塑(泥塑、擦擦、酥油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既是读者了解西藏雕塑的工具书,又能使读者获得西藏艺术方面的启迪,颇具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百余年来,东巴文化以它独具的神秘魅力,引起了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学者们接踵而是来,把卷凝思,探幽发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方面瑜、陶云逵、傅懋(责力)、闻宥、李霖灿(台湾)、和志武、以及美、法、英、俄、意大利、联邦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学者洛克、巴克、杰克逊、古拉特、安东尼·约克瑟、雅纳特、麦克汉、伊藤清司、君岛久子、西田龙雄、山田胜美、诹访哲郎等都有东巴文化论著和各种字典、辞典出版问世。近年,中青年研究者成批涌现,单纳西族即有20多人。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触角得以向深层伸进,成果有了新的积累。鉴于东巴文化研究态势的新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编辑出版了《东巴文化论集》一书。全书40篇文章,涉猎了不同侧面的专题,既对以往的研究轮廓进行历史的较全面的回顾,又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