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苯教信仰、藏传佛教,神圣时空中的西藏信仰民俗;岁时年节、生产节日、宗教节日、娱乐节日,时光轮回中的西藏节日民俗;斗智斗勇、怡情益智的西藏游艺竞技,等等。 本书以亲临现场的笔触描绘了西藏民俗的多个方面,体现了青藏高原民族的生活风情和审美情趣,展示了特有的高原风采,演绎出藏族历史文化的丰厚与变迁。
聂晓阳主编的《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带领读者走进西藏人内心深处的书,采用微博体,用真诚的心态,找到尽可能多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西藏的人,挖掘和呈现那个了走马观花、一惊一乍和非黑即白的西藏真容,通过大量有血有肉的细节,拼接出一个有喜乐有忧愁有希望也面临挑战的西藏。 希望本书中的每一条“微博”,都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被想象和偏见阻隔的厚门,帮助人们登堂入室,一窥西藏的容颜。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这本书讲的是《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的心灵故乡宗萨寺的故事。作者原人以四川甘孜德格县宗萨寺这个天远地遥的偏远藏地的人、事、物为背景,深入当地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学业功课,描画出宗萨学院里喇嘛的生活轨迹,以第一视角展现出藏地生活真实、纯粹的一面。宗萨仁波切在本书的序中说“像宗萨寺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需要某种引介。这就是为什么原人写下这本书,我相当高兴的原因。我相信,它将会为所有阅读此书的人开启了解之门,而对此卓越之地及其文化与人的认识,将有利于现代世界中求知欲日增、生活节奏加快的人,特别是在中国”。宗萨佛学院院长彭措朗加也为本书作序,他说:原人在他的书中,通过描述堪布才旦的喇嘛生活、宗萨佛学院学生的僧侣生活、周围普通群众的农民生活,活生生地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示了出来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