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1975年,台湾民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起了《乡愁四韵》,从此拉开台湾音乐繁盛的序幕。四十年过去,台湾的民歌与流行音乐影响着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无数两岸同胞在另一种层面上站在了一起。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五月天,这些伴随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音乐人的故事,早已被人们奉为经典,口耳相传。如今我们以一本图书的形式,聚集了白岩松、胡德夫、马世芳等诸多两岸音乐、文化界的名家,共同讲述这四十年来台湾音乐、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经典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起航,遇见台湾,遇见我们的另一面。
该书编者从“文化”及“民间”两方面入手,所叙述的文化现象生动有趣、包罗万千,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等。并特地加强两个环节:一是文章选取注重“历史感”,尽量收集能反映深圳文化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章;二是撰写长篇前言,对深圳文化发展与评价的焦点进行客观评述,以形成深圳文化30年发展概貌,可读性强, 是一本不可多得深圳文化读本。
著名海派作家程乃珊的遗作。程乃珊在2011年12月被确诊罹患白血病,但仍笔耕不辍,至2013年4月22日去世,共写作文章七十余篇,约20万字,本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结集。尽管是病中写作的文字,无一篇谈及自身病情的自哀自伤之作,创作视角仍主要落在上海、香港两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上,也有描写亲情和友情的篇章。书中有三篇长文值得一提,《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吗?》《南京西路花园公寓》《就这样慢慢敦化成上海女人》。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银行家之一,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金融界前辈,在目睹家族五代变迁后,程乃珊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曾计划创作《好人家》一书,记录程氏家族五代人的沉浮故事,反映国家和上海的历史变迁。遗憾的是,这个心愿最终未及完成,上述三篇长文成为程乃珊家族记录的绝笔,读来令人感动,感慨。
本书是民国时期黄冈人汪筱舫与同时代名流王葆心等集前人之成果,共同编纂的一套历代名人吟咏黄州赤壁的作品全集。唯其作品皆为古体诗词文赋,没有标点符号,一般读者难以通读原文,无法了解其艺术创作的魅力。为了方便读者,本次再版,特由东坡赤壁苏学专家王琳祥精心点校。
清华园——广义上的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茂的风景园林区,它是在几处清化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清华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胜古迹林立,园内景色优美,水木清华;众多有人文和历史价值的影响、遗迹、不同风格的建筑和雕塑作品遍布于校园各处;它又是众多人文、科技大师曾经和正在工作的地方;长期以来,清华园以其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润育着一代代清华人高尚的志趣和情操。清华园是风景之园,更是精神和文化之园。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清华园风物志》的增订版。在原书条目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更新和再搜集,再次做出新的订补,使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益加丰富。本书是历代清华校友、在校师生、有志于就读清华的广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特别是历年新入校的学生和青年职工了解自己学校历史和环境的优良教材;对于临时
本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藏区》是泛指包括藏、青、甘、川、滇五个省区内的藏族自治地方,既现今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果洛、玉树、海西、海北、黄南、海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还包括五省区内自治州,县以外地区的一些藏族聚居区和藏族乡。
本书阐述了纳西族东巴文化是记录人类童年文化发展历史的观点,其理论目的是要纠正把东巴文化定位为“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习惯性说法。作者还提出了东巴文化和东巴教文化的本质区别。认为前者是本原文化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的衍生,而后者是本原文化兼融域外多元文化的界定,并明确提出了丽江白沙是东巴教圣地的新论点。木丽春通过对丽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在《丽江古城史话》一书中,次提出了“丽江古城是多元文化文明的载体”的观点。在《丽江茶马古道史话》一书中,作者又提出“茶马古道是纳西族始拓的古道”,进一步开掘和丰富了纳西族历史的研究领域。
《文化文山(综合卷)》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插入其中。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博格达雪峰的阳光折射在城中的斑驳,王洛宾《达坂城姑娘》千遍传诵的浪漫,清真寺塔顶高悬镰月的圣洁,如风岁月、漫漫沙尘磨蚀的丝绸古道——达坂城,在静默中诉说着传奇。
陈荆鸿先生雅人深致,文史渊冲,深研明、清、民国岭南人物及文献。以表彰晚明志士,萃力尤多,名重一时;又于岭南人物、艺林遗闻以及山川形胜风尚习俗,品藻月旦,摭忆掇拾,著述甚丰。诗书画虽为馀事,亦彬彬可观。 《蕴庐文萃》将荆鸿先生的名作《艺文丛稿》和《海桑忆语》中与广东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史随笔,按题材分类,选辑为十册。本书作为其中之一,主要介绍广东一带的名刹祠宇。
湘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和精湛的手工工艺,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本书怀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湘绣文化遗产的初衷,阐述了传统湘绣文化的转型——“新湘绣”的概念、案例。同时提出了传统湘绣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的思路并展示了案例。本书对湘绣文化的保护、传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方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
本书在遵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下,对安徽的地域宗教文化活动和宗教人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发掘与整理,着重梳理了安徽宗教文化在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当今和谐安徽的文化建设提供能量与资源。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宗教文化也是整个中国宗教文化的一种折射与缩影。
《文化文山:文山》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插入其中。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