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路要求城市发展模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从增量扩能向做优存量调整。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与禀赋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与内涵,已成为当下许多中国城市面临的难题与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书重点介绍了城市发展的
《中国古舆服论丛》版问世后,岁月不居,转瞬八年,其间出土的有关之文物与发表的新说都很多。笔者学习之余经常记下心得,锱铢积累,爰成本稿。因为是论文集的形式,不敢奢望从中展现我国古舆服之盛概;惟就管窥所及,讨论了若干前贤不太注意的问题。偏颇疏漏,自知难免。大雅方家,幸鉴其望洋向若之衷,教而正之。
“文化中心”是北京城市战略定位,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中心”的具体表现。颐和园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之处,是两个文化带中的璀璨明珠。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颐和园与两个文化带都有密切联系。历史上瓮山泊是通惠河的上源,为京杭大运河提供水源,现实中颐和园是大运河文化带中的旅游目的地。西湖(瓮山泊)西堤在历史上是西山游线的起点,现实中颐和园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独有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所处的三山五园地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皇家园林群,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点区域。本书从文献史料和现存古迹中寻找线索,介绍颐和园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主要收录了《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袁黄劝善思想与明清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清代湖北育婴事业的时空分析》,《论明清时代徽州的典与当》,《晚清至民国徽州小农的生产与生活——对5本婺源县排日账的分析》等26篇文章,供社会史学者参考。
书稿约25万字,分为八章,分别是“女性的悲剧”“女性喜剧”“性别悲喜剧”“赵清阁”“性别的间离过程”“在困惑中裂变”“历史的性别戏剧表述”等。本书是突破地域的界限,将大陆、台湾、港澳的女性戏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继承了学院派的传统,挖掘被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忽略或者重视不够的中国女剧作家及其作品,并将研究重点放在能体现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女性情绪等话剧作品上。从研究方法上,该书融理论建构、历史叙述、个案研究为一体,借助性别理论、戏剧理论,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戏剧批评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
在镇江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散列着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各类名人故居。它们保存着镇江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积累流传的动人记忆,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展示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本书选取了16所镇江的名人故居,以期为镇江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些许意见,希冀对促进镇江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有所裨益。
《唐代制度文化研究论集》是作者多年来有关隋唐五代制度文化研究的部分论述合集,共收录论文24篇,大约26万字左右。包括关于唐代宰相制度、科举制度、文言小说、陈寅恪批注本《白氏长庆集》等的多篇论述,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次汇编成集出版,不仅可以对作者长期治隋唐五代史的心得体会作一阶段性总结,还或许能够为后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探讨日本对外侵略国策形成及嬗变的历史渊源,论证以神国论、武士道、天皇崇拜为主轴的日本文化传统,怎样在帝国主义时代孕育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助以武力拓展生存空间的八纮一宇狂念,驱使一个民族走上侵略战争的不归路,给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并揭示日本右翼至今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历史修正主义的国际国内根源及其文化症结。《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对于日本人民抵制军国主义复活的努力寄予深切期待和衷心敬意。希翼人们从文化的渊源处体悟历史的启示。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增订本)一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学术性专著之一。本书将春季立春、启蛰、古雨水、春分、古谷雨和古清明六个节气以及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和清明节四个节日的天文、历法、农事、民俗、养生、文学等知识,与传统修身文化相结合,揭示节气文化的深层内涵,并给出可以致用的修身、养生、治事方法体系。本书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而且紧扣当前国人文化和生活需求,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本书将每个节气的内容分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养生篇”“民俗篇”四部分,节日部分则单独列一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点,而以文化将其融贯成为一个整体。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书籍的一个重要旨趣,在于将节气的修身内涵,以其本来面貌呈现给现代读者,帮助广大修身养生爱好者,顺四时
《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清代聊城杨氏藏书世家研究》主要进行了对杨氏家族的形成及传略,杨氏治家、治学与经世,家族主要成员的社会交往,以挖掘杨氏藏书文化形成的潜在因素;杨氏几代藏书过程及日常的管理维护,杨氏藏书的特色,以呈现杨氏藏书的真正面貌;杨氏在目录、版本学方面的学术贡献,这是杨氏藏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研究没有注意到;杨氏家族的刻书与抄书情况;杨氏家族对于藏书利用的观念以及实际利用情况;杨氏藏书的散佚和归宿。附以家族年谱。本书在挖掘杨氏家族藏书文化内涵的同时,通过深度解读家世史料,探讨了杨氏的家族文化,从而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在研究方式方法上作了一些尝试探索,以学术视角观照藏书,改变以前以编汇史料为主、仅仅着眼于藏书本身的单一研究模式。本书意图通过对杨氏
《中国文化世家:江右卷》讲述对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在家学传承上有典型表现的那些家族,内容由总序(前言)、卷分论、正文三部分组成,世家条目包括人物生平、文化成就、家学传承的事例、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等内容,本卷述及陶侃、朱熹、黄庭坚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