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也是我党创刊时间早、创办时间长、发行量多、影响面广的中央政府机关报。该报创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苏区的历史记忆。《新中华报》由《红色中华》(共创办324期)改名而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宣传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主要阵地,是党的重要喉舌。 本次整理出版的《红色中华》系列图书,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中央档案馆依据中央档案馆全套影印本,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所做的简体横排整理本,共计3本20册。此系列整理本,文字上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和风格,内容上则增添了《石叟资料》(即《陈诚文集》)中收集的原影印本中缺轶的77期至144期的14个版面,并另行增加了中央
《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上、中、下三卷,以中国文化观念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的缘起、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为天道:本与易,天人:使命与信仰,人伦:社会结构,为政:致太平,修身:道德修养,问学:通经致用,生息:人物与风采七个部分,其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政治理想、道德规范、学术品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对于了解乃至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北宋时期经学从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而南宋是二程洛学后传诸派经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性理经学范式奠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丰富、完善的阶段,开始在二程洛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湖湘学、闽学、心学、浙学等流派。总之,宋代经学具有范式的意义,对中国近世乃至东亚的经学、儒学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是对两宋时期不同阶段各家、诸派经学的渊源、传承、诠释思想与方法及其思想建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成果内容除了前后绪言、结论、余论之外,主体部分有十二章,每一章下有若干节进行详细梳理、分析。
《清代碑传全集》由《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和《碑传集三编》汇集而成,共收录清代五千五百余人的七千三百多篇碑传文献。《碑传集》一百六十四卷,清钱仪吉编,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和明焦竑《献征录》体例编纂,内容上启天命纪元,下至嘉庆朝,收录人物二千余人,采文五百六十家。《续碑传集》八十六卷,清缪荃孙编。收录道咸同光四朝碑传。闵尔昌《碑传集补》六十卷和汪兆镛《碑传集三编》五十卷,对缪氏续编进行了有益的考订、补遗,至为重要。
刘锦棠(1844 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晚清湘军将领,作为左宗棠西征军主力而平定西北地区乱局,新疆收复后,推动新疆建省并成为新疆首任巡抚。 本书以光绪二十四年(1898)长沙刻本《刘襄勤公奏稿》为底本,以中国*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台北故宫藏《军机及宫中档》等为校本,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进行校勘整理。对所涉重要事件或人物,酌引相关文献,丰富读者对刘锦棠奏折及事件背景的整体认识。本书的有关成果,对推动中国近代史、新疆地方史、民族关系史以及民族政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系列包括《故宫院长说故宫》《故宫院长说皇宫》《唐伯虎画传:他在繁华中独自前行》《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鲁迅画传》五本精装插图读本,其中《故宫院长说故宫》是故宫前副院长李文儒对故宫历史、文化的解读,近200幅彩图展现游客看不见的故宫前世今生。《故宫院长说皇宫》是李文儒先生访问世界皇宫时写下的感悟,内涵大量世界皇宫精美图片。《鲁迅画传》是李文儒作为鲁迅研究专家的一项专著,鲁迅博物馆官方供图500余帧,是本系列内*一部非彩色的插图本。 《他在繁华中独自前行:唐伯虎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郑板桥画传》为史学大师陈书良作品,讲述两位多面性天才的奋斗史与人生轶事,学术价值与文学修养兼备,历史考据与个人心得并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格局与艺术天才人生的一次雅致的探索,更是对人应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收藏与投资浅绛彩瓷的操作性、实战性和专业性的参考书籍,是作者长期收藏实践的总结和解密浅绛彩瓷的心路历程,也是作者继《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 陶趣斋藏浅绛彩瓷及相关彩瓷鉴赏》《龙芽齿留香 浅绛画韵长 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品鉴》两书出版后的又一新著,并组合成作者有关浅绛彩瓷系列图书的三部曲。 全书主要由序、概述、总目录、藏品分目录及其细目、媒体报道(选登)及后记组成,以如何打开浅绛彩瓷宝库为主线,娓娓道来,叙述详尽,观点新颖,通俗易懂,是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经验性与实战性兼容的浅绛彩瓷之专著,对于陶瓷界、美术界、收藏界有关人士、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特别是对于初入行的收藏者以及广大 陶瓷丹青 和纸绢书画收藏爱好者可资借鉴、参考和帮助。
本书是一部依据史料文献,重新审视中国话剧运动、尤其是上海海派话剧沿革、变迁和发展的一部学术专著。 中国话剧运动的发展恰与中国近代史相同步,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话剧运动的史料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研究,致使中国话剧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的 空窗期 ,如上海早期的学生演剧运动、上海游乐场中的话剧演出、文明戏转变为通俗话剧的历史沿革、1945 1949年间上海的话剧演出和解放初期的话剧等,均是话剧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有待史料的深入发掘和进一步研究。上海又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发祥地,话剧的产生与上海城市的变迁密切相关,并且深深地打上了上海城市的烙印 海派文化的印记;同时,上海又是中国近代早开埠的城市,多元的文化和华洋杂处的社会环境,为作为舶来品的话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照片以及档案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开创者,被誉为 西北考古人 的黄文弼先生的生平履历和主要成就。
《六庵丛纂》分上下两册。上册有两种:《六庵诗选》《六庵文录》;下册有四种:《易学群书平议》《六庵读礼录》《群经要略》《先秦文学史约》。《六庵诗选》七卷附《蕉窗词选》一卷,选收诗600首、词22首,知者称其“接武前贤,义归雅正,才兼众体”。《六庵文录》七卷,选各体文60篇,多关历代学术、世道人心,论者谓“深幸群言纷殽之日,得黄子而振先民之坠绪,学术人心,赖所防闲”。《易学群书平议》七卷,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例,针对历代134种易著作出深入评骘,陈遵统先生以为“书中搜罗弘富,辨析精确,洵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梁”。《六庵读礼录》,据中华书局1993年排印本和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而成,收黄寿祺70篇旧稿。各片内容精审,所论多有独到之见,为今研治古礼者多有裨益。
本辞典是迄今规模、收录为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型工具书,由编纂者历经30余载资料积累,前后接续编写而成。三位主要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徐迺翔(1931-2018)先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员钦鸿(1947-2015)先生以及钦鸿的夫人、南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副编审闻彬。他们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并在上述领域颇有建树,多次担任大型辞书的编委,在中国文学和华人文学史料工具书的编撰上具备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