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南开大学故宫研究博导李文儒先生的压轴力作,收录了作者多年来以独家视角亲自拍摄的180幅故宫美图和大量难得史料,堪称一本可以让故宫在读者脑海中立体起来的书。作者以 我 的视角,追根溯源,娓娓道来,从中轴线的起点 永定门缓缓出发,带领着每一个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顺着中轴线线路清晰地游遍紫禁城。由于有院长亲自导引,读者因此得以 既看热闹,又看门道 。紫禁城里的宫、墙、柳、门、院、一砖一瓦一栏杆,都变得无比生动、多维。一书在手,可谓既在 文字 中行走,又在 图像 中行走。故宫600年来的四季、悲喜、孤独、声色、前世今生,终通过这本书凝结成了一帧帧链接历史和今天的文化图像,一个我们普通人难以看到的真实的故宫、神秘的故宫,就这样在文字和图片中鲜活起来;一场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传
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白鱼解字》一书是已故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汉字研究的结晶,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为线索,结合甲骨文、金文及当代科学知识,将数百个常见汉字进行分类,对它们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新意迭出、妙趣横生,语言诙谐、亲切、简练,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流沙河先生既能以考古资料和生活经验带读者进入先民造字的情境,又引经据典,向读者展示了汉字用法之多变、演化之复杂。此版《白鱼解字》,将作者手绘古文字插图嵌于文中,利于形象理解,又在作者旁征博引之处做出脚注,方便读者以此书为基点进入古文字世界。
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 《中国文物常识》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文物常识》是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吕思勉先生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衣食、住行、婚姻、族制、阶级、政体、选举、官制、兵制、文字、语言、学术、宗教等,旨在说明文化的变迁, 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 。作为吕思勉先生的经典之作,经典性无需赘言,每读一遍,都能带给你新的收获,助你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次,新增10余幅精美插图,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更有助于阅读理解。
闽南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于独特历史、地理诸因素的作用,闽南既传承了中原民间信仰的传统,又带有鲜明的闽南地方特征。闽南移民在向外迁徙的过程中,又把闽南民间信仰广泛传播到台湾和南洋各地。闽南民间信仰在影响台湾民间信仰的同时,充当了在台湾传播闽南文化的重要桥梁。本书按类型将闽南民间信仰分成自然山川、生育女神、冥厉瘟神等八大类,在全面反映闽南民间信仰概貌的基础上,又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宫庙和最有闽南特色、有专庙奉祀的神祗着重予以介绍,力图从民间信仰的视野体现闽南与台湾之间深远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三国闲话》以笔记体考《三国演义》之故实,计193则。如: 按张飞能画,并非无稽之谈。《画髓元诠》有云,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又关公善写竹,载于《耕砚田斋笔记》,云公善写竹,有石刻画竹,凛凛刚正干霄。凡言画竹者,始自五代李夫人,不知实创自公也。又诸葛亮善书法,知者亦鲜。《华阳国志》云,《历代名画记》及《图绘宝鉴》云诸葛亮曾为南夷作图绘,天文地理,人物事实,时甚重之。善草书,工篆隶。其子瞻,亦工书画。 自有趣味,自有考证,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闲话。
本书力图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眼光来展现西方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本书由若干篇系列论文和相关演讲录构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系统地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的张力关系,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复兴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宗教改革运动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崛起和乌托邦理想的深刻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基督教在当代世界的传播情况,以及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等重要问题,*后对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这些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文章,都极力彰显一种大历史观的文化视域,都关涉到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文化张力,宗教改革对于塑造西方现代社会面貌的重大作用,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现实
声音和相貌是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国先民对想象中的神怪形象,也突出描述了它们的奇特声音和怪异长相。声貌是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从声音与体貌两个视角分析《山海经》等古籍所记载的神怪,尝试以此打开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新路径。作者通过类型化的分析,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在声音与体貌上的迷人特征;借助西方神话学及语言学理论,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考据学在语辞、文本考释上的专长,为今人发掘出古代神怪声音与体貌书写的神话内涵及文本意义。又集中笔墨,在文本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淮阳太昊陵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与当代变异,为古代神话的当代文旅开发指明方向、提供学理依据。
闽南乡土民俗是 闽南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入到闽南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本书对闽南的乡土文化与迁徙到台湾的闽南人带去的民俗信仰之间的传承、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凸现了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有关闽南乡土文化的书籍中,本书较为全面地对闽南乡土民俗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在介绍闽南具有共性的民俗时,尽量把不同地方的做派与差异表述出来,提高了闽南文化学术品位,具备了一定的文献参考资料价值。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修班很受欢迎的讲座教授楼宇烈先生的近期新讲座实录。作者围绕中国文化的心传、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中国人的传统三大主题,回答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作者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颠覆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恢复了传统文化生长的思想土壤。让读者在轻松氛围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中华智慧之渊。本书可谓国家传统文化战略的行动路线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从点滴做起,让楼宇烈教授告诉你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按照传统国学的分类法,将典故分类成四卷,其中,*卷是来自经部的典故,第二卷是来自史部的典故,第三卷是来自子部的典故,第四卷是来自集部的典故。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 破天荒 次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 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 用举重若轻的 南氏风格 ,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 南氏语言 ,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 另类史 。
《故宫院长说皇宫》以散文的笔调,写出一个博物学家、故宫学博导、文化学者对世界各地的宏伟建筑的博览与感悟,从中挖掘出不同文化间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瑰丽多彩。
Array
对联书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到了今天,展示空间和展示方式的变化,给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为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力?如何在上下联的墨色、大小、字体、字距等方面营造各种对比关系?如何变传统对联书法强调一致性的 分而有合 为强调变化的 合而有分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创作经验,为以上问题提出解答思路。 全书分为前言及内、外两编。前言谈对联书法的创作理论与实践要点,配合内编所收的一百二十余件作品及文字解说,讨论创作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法问题。外编收录五篇文章,包括三篇访谈录与两篇专题论文,内容涉及与书法创作密切相关的诸多话题,如点画、结体与章法之关系、碑学与帖学之关系、摹古与创新之关系、书法与其他学问之关系,以及作者对现代书法的定义、内核、探索方向等问题的
宗族制度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传统。宗族作为基层的社会组织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闽南在明中期以后是东南宗族发展的繁盛地区。闽南宗族以其典型特征凸显于大陆东南,并以跨域的文化复制形成两岸主要的血缘纽带。闽南与台湾的宗族关系史,既是那么纷繁又是那么有序。作者从宗族制度的三大标志:祠堂、族产、谱牒三者入手,深入探讨了闽南宗族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了闽南宗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并论及闽南宗族社会在台湾的延续与变异。
《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进行了美妙的剖释,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对之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延绵千年而未有断绝,造就中国这个超大规模文明型国家的内生动力是什么?本书提出从历史脉络着手,提出“中国韧性”作为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并认为这一意识亦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本书在对比中西文明不同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期——殷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由元而清以及古今之变,来梳理“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进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坚守“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识底线提供有益支持。
本书由两岸学者共同撰写。使用大区闽南方言,对台湾及海外闽南方言产生与发展及与福建闽南方言的渊源和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探讨了闽南方言与两岸闽南文化间的紧密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闽南方言的图书很多,但是像这样透过方言理解文化,利用文化历史事实来说明方言特点的可能就此一本。应该说,这开辟了方言研究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