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诫子书,他以自己一生如何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奉献了一本透视人生命运真相的家训经典。因其作者真有其人,所述真有其事,流传称颂至今。然而,要真正理解《了凡四训》的内涵,需要有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基础才行。本书作者郭继承曾多次给青年学生、企业员工、政府机构公务员等群体讲授《了凡四训》,他的释义和阐发,融汇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同时针对现代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做了很多外延性的解读,深入浅出,精妙独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之学的宝贵,更让人明白了中国传统的命运观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每个人都可以力争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走好人生路。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 中原 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 中原的中国 慢慢扩张变成 中国的中国 ,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 东亚的中国 ,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 亚洲的中国 ,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 世界的中国 。这些在在都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 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 华夏/中国 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
本书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其重要贡献有三,一是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二是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三是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本书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明式家具的 圣经 。
对梁人来说,他们的时代充满了崭新的开始, 新变 ,及能量充沛的创举。他们生活在现下,完全沉浸于 此时与此地 ,投入地经历每一个时刻。他们在智识上极为精微渊雅,精神上却又相当天真。对梁朝的文化精神好的概括,不是 颓废 ,而是 康强 。 梁朝覆灭之后已经过去了许多个世纪,它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份重要的遗产,但这又是一份让人感到不安的遗产,因为它和当代文化政治纠结在一起,展示了一些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问题。曾经一度数量庞大的文本现在只有零星的残存,南方帝国的辉煌就隐藏在这些断简残篇之中,后人从自己的目的出发对之进行诠释,这些带有隐含的动机与偏见的诠释更加扭曲了它们的光芒。 田晓菲 在烽火与流星照耀下的国土,一半隐藏在阴影里,这正好是对萧梁王朝的好象征。本书试图为一个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本,人们普遍对社会性自我实现失去了信心,追求自我形象认可的 自闭家里蹲/心理主义 想象力风潮应运而生,《新世纪福音战士》便是其中最成功的标志性作品。进入千禧年后,这种想象力逐渐转变为 决断主义/幸存系 模式,即人们不得不在缺乏根基的情况下选择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博弈,互相厮杀。 当代日本最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从流行文化入手,以《死亡笔记》《大逃杀》《野猪大改造》等 〇〇年代 经典影视、动画和漫画作品作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层变迁,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想象力和亚文化的演变轨迹。宇野常宽指出,虽然一些作品已意识到 决断主义 的局限性,但要彻底超越还需要新的想象力路径。
《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是一本传播中国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性读物,注重知识面的广阔性和全面性,2015年被评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 本书以简洁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勾画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全书分为 简论 地理概况 历史纵横 姓氏与名、字、号 汉字 学术思想 宗教信仰 古代教育 科举制度 典籍藏书 科技成就 传统建筑 古典文学 各类艺术 精美器物 风俗习惯 中外文化交流 等17章。本书既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教材及考研参考书,也适合希望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基本面貌的年轻学子和社会青年。 第4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的考古成果及结论,从部分数据和论述以及一些文字错漏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以第三章 历史纵横 改动较多。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是戴锦华教授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代表作,详细铺陈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种种面向,从高雅艺术到大众文化,从精英到市井,在书中都有精彩描述。更为重要的是,戴锦华教授从各种扑朔迷离的现象中勾勒、提炼出中国当代文化的成因、本质与走向,拓清了身在其中的各种文化迷障,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隐形渐显的文化内涵。 对于读者来说,本书能够带领我们重温或新识9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它首先是一本有趣、好读甚至充满 怀旧感 的书。其次,它还能让我们从现象中看出本质,从迷障中找到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本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心灵托付、精神归依的带有强烈 启世感 的书。
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也会偶尔在休息时品尝香茗;俄罗斯大篷车队长途跋涉两千公里,只是为了能让民众喝上一口中国的绿茶;英国快剪船在大西洋上张帆竞速,而*艘将茶叶运回伦敦港的船只会受到奖赏;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因为英国人将武夷山的茶叶运到了波士顿 从中国到日本、从印度到斯里兰卡、从土耳其到英格兰,人们用*昂贵的器皿来泡茶,用*繁琐的仪式来喝茶,用*美好的词汇来赞美茶,这样一种平凡的饮料,为什么人类会为它如痴如狂?著名汉学家梅维恒和郝也麟合力考察了全球每一个茶叶出没的角落,将散落在历史中的一个个关于茶叶故事串联起来,从社会、宗教、文化、历史、经济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这部关于茶叶的大历史。
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幼儿园大班孩子升入小学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有效的幼小衔接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本书的幼小衔接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大班幼儿的要求,从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探究性学习环境创设、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家园工作的开展等各个方面去思考、研究、规划、落实,旨在帮助幼儿在社会心理、认知、身体、情感、语言、逻辑和学习品质等几个方面能够获得不断深入的发展,为进入到小学阶段做好准备。本课程明确了幼儿园、家长、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家园校 三位一体 的合作共同体,并以此设计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便于幼儿园教师按时间节点安排学习内容,有步骤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引导广大的幼儿家长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了解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过程中家长的主要责任和任务,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 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 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亚文化的意义总在争议之中,而在对其风格的不同定义里,我们看到为激情的碰撞。 本书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本以朋克文化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从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的流行到朋克、雷鬼乐、华丽摇滚的兴起,作者以生动的历史叙事结合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分析等理论方法,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编方式,探索青年亚文化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对时代的意义。
西方文化的发展演进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并且与罗马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有着极其复杂的互动交融关系。在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作为西欧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塑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培养了西方人的心理习惯,又衍生出各种触目惊心的社会罪恶和导致了巨大的精神苦恼。后来的宗教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促进了自由精神的产生、民族国家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西方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起点。时至今日,基督教仍然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现代西方人所共同拥有的主流信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中已经积淀为一种根深蒂固
本书是对17世纪中国旅行写作实践的细致考察,作者创新的理论立场,结合细致的文本研究,对中国传统游记体裁进行了一次全新解读。在本书中,作者以著名诗人、官员和文学史学家钱谦益的《黄山游记》为研究重点,与其他传统学者对游记的解读不同,他将钱谦益游记中的风景解读为一种代表性传统的复杂产物,而不是一种可实证的空间。 本书取材广泛,引证资料包括个人轶事、传统宇宙学资料、地方志、道家经典、绘画和木版画等,在纷繁复杂的古典文献中探索了明末江南的迷人世界。作者在书中突出说明:钱谦益对黄山的描述,与其说是他的第一手观察,不如说是他之前几代旅行者留下的层层意义。本书可作为相关学者或学生研究晚明历史和文学的必要参考,也可为任何对旅游写作、人文地理、旅游社会学或艺术和视觉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新视角。
这是萨伊德继《东方学》之后*重要同时也是*复杂的著作,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做比喻,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伊德的《午夜的孩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的诗篇》。与《东方学》基本上不处理文学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建立在这样一个更深入的追问上的: 小说写作和抒情诗 是怎样参与东方主义中的普遍存在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构造的? 由此生发的对 小说与帝国 关系的讨论,不仅像伊恩 马丁在《小说的兴起》那样把现代小说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相联系,重构了 现代欧洲小说诞生 的帝国主义扩张的语境,而且极富争议地把他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分析扩展到小说的形式和风格层面,认为欧洲小说在其发生学的意义上汇集了两种的质素: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权威的叙述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倾
《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为引进公版书。 作者赫伊津哈(1872-1945)为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作为20世纪的杰出文化史家,赫伊津哈对文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 均衡论 ,认为文化可以视作物质和精神的力量的之间的和谐均衡。两者关系的失衡就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他还提出了 游戏论 ,认为文化始终具有某些游戏的成分和特征,倘游戏成分在文化中衰退,势必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存亡。 均衡论 游戏论 是他的文化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游戏玩家》(HOME LUDENS)(原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译为《游戏的人》)是赫伊津哈的代表作,其影响经久不衰,是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该书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赫伊津哈认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 总体史 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 为世界过一次磅 ,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当时 物质世界 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 ,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全书从古代祭奠说起,历数先民各种神祇崇拜以及与历代先王缠结在一起的各种传说神话,从中探析中国先民的原始崇拜、生产方式和文化史观。本书以1961年龙门联合书局版为底本,订正若干误字新出,以供学者研索。
神女 何谓?她从何而来,又如何出现在自古以来的诗文与传奇故事之中? 这是一本为了讲清 她 的故事而撰写的作品。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以唐代的诗文、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为主要史料,探索中国传统叙事中的各种仙女/神女的形象,从女娲、巫山神女、洛神,到湘妃、汉女,再到书中重点陈述的龙女和雨女,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多半与水相关,以一种柔和而荡漾的意蕴寄托了古代先民对江河的崇拜。薛爱华梳理了神女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语境的文本中,如同通过降格、隐喻、转换等方式,产生一系列变化 溺水的女子怎样变成神女,神女又如何变回溺死的女子。在文学风尚不断变化的潮流中,记录神女崇拜和中国文学传统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一个神话主题形形色色的体现方式。 这本书论述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变相。它与中古早期的诗人以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 总体史 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 为世界过一次磅 ,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当时 物质世界 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
编选自王世襄先生 锦灰堆 系列,上编 谈古论艺 涵盖家具、漆器、竹刻、铜炉、书画等门类,集考证、审美、分析、评价于一炉,既分享王世襄先生关于文物研究的丰厚知识,也领略这位大学问家的情怀和乐趣。下编 忆往说趣 则主要是散文回忆,集中于与前辈文化人、匠师手艺人的渊源和交游,以及他所挚爱的游艺和饮撰。全书大量珍贵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地带领读者领略 王氏绝学 的风采,感受或许已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文化。
锦灰堆 ,又名八破图也叫 集破、 集珍 、 打翻字纸篓 等。 锦灰堆 起于明代,*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人称之为 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