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进行了美妙的剖释,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对之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本书系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南开大学故宫研究博导李文儒先生的压轴力作,收录了作者多年来以独家视角亲自拍摄的180幅故宫美图和大量难得史料,堪称一本可以让故宫在读者脑海中立体起来的书。作者以 我 的视角,追根溯源,娓娓道来,从中轴线的起点 永定门缓缓出发,带领着每一个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顺着中轴线线路清晰地游遍紫禁城。由于有院长亲自导引,读者因此得以 既看热闹,又看门道 。紫禁城里的宫、墙、柳、门、院、一砖一瓦一栏杆,都变得无比生动、多维。一书在手,可谓既在 文字 中行走,又在 图像 中行走。故宫600年来的四季、悲喜、孤独、声色、前世今生,终通过这本书凝结成了一帧帧链接历史和今天的文化图像,一个我们普通人难以看到的真实的故宫、神秘的故宫,就这样在文字和图片中鲜活起来;一场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传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中国人的性格,既隐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的自尊,又隐含着近代积贫积弱的自卑;受到过太多的赞美,又受到过太多批评和嘲讽;是很多苦难的根源,又是很多问题的借口,客观理性地理解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我了解与彼此了解的意义。 《中国人的性格》作者明恩溥,为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熟悉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因而他通过自己的观察,生动地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虽然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大部分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 真相 有深刻的了解,对如今的中国人也不乏警醒之处。
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 《中国文物常识》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文物常识》是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吕思勉先生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衣食、住行、婚姻、族制、阶级、政体、选举、官制、兵制、文字、语言、学术、宗教等,旨在说明文化的变迁, 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 。作为吕思勉先生的经典之作,经典性无需赘言,每读一遍,都能带给你新的收获,助你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次,新增10余幅精美插图,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更有助于阅读理解。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本书力图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眼光来展现西方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本书由若干篇系列论文和相关演讲录构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系统地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的张力关系,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复兴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宗教改革运动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崛起和乌托邦理想的深刻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基督教在当代世界的传播情况,以及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等重要问题,*后对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这些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文章,都极力彰显一种大历史观的文化视域,都关涉到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文化张力,宗教改革对于塑造西方现代社会面貌的重大作用,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现实
在没几个人是干净的大宋社会里,大家都有原罪,那么行事的规矩就是权力的比拼、阴谋的比拼、金钱的比拼,这样比下去没有*的胜利者,*后要分输赢,只有用暴力解决一切。这样一个社会,没有谁有安全感。这样的社会只可能是猴山,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丛林中的动物互相伤害,所有的生灵,不知道明天太阳升起后,它还会在哪里。 这种丛林法则,暴力为王,没有公平正义。
《三国闲话》以笔记体考《三国演义》之故实,计193则。如: 按张飞能画,并非无稽之谈。《画髓元诠》有云,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又关公善写竹,载于《耕砚田斋笔记》,云公善写竹,有石刻画竹,凛凛刚正干霄。凡言画竹者,始自五代李夫人,不知实创自公也。又诸葛亮善书法,知者亦鲜。《华阳国志》云,《历代名画记》及《图绘宝鉴》云诸葛亮曾为南夷作图绘,天文地理,人物事实,时甚重之。善草书,工篆隶。其子瞻,亦工书画。 自有趣味,自有考证,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闲话。
20世纪80年代末,弗朗西斯 福山曾提出自由民主可能是 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 与 人类统治的*后形态 ,并导致 历史的终结 。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本书作者珍妮弗 韦尔什立足国际局势*变化,回应并反驳了福山的这一著名论点。韦尔什指出,21世纪的世界并未如福山所预言的一般,成为自由民主的开放世界;战争与难民、政治与经济的国际角力、贫富不均与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本书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由民主的历史,并引导读者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历史正在回归,它具有怎样的当下特色?人们正如何使用历史?自由民主是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如何促进自由民主的发展? 关于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时代,奥威尔在《1
本书是为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所作的中国思想文化问题的讲座,在这短短的六讲里,作者探讨了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理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也瞭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作者明确地把对以往历史的研究和对将来的预期联系起来,前后一贯,自成一说,使读者可以从大文化的角度,全面考察中国的发展前景。
声音和相貌是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国先民对想象中的神怪形象,也突出描述了它们的奇特声音和怪异长相。声貌是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从声音与体貌两个视角分析《山海经》等古籍所记载的神怪,尝试以此打开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新路径。作者通过类型化的分析,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在声音与体貌上的迷人特征;借助西方神话学及语言学理论,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考据学在语辞、文本考释上的专长,为今人发掘出古代神怪声音与体貌书写的神话内涵及文本意义。又集中笔墨,在文本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淮阳太昊陵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与当代变异,为古代神话的当代文旅开发指明方向、提供学理依据。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修班很受欢迎的讲座教授楼宇烈先生的近期新讲座实录。作者围绕中国文化的心传、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中国人的传统三大主题,回答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作者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颠覆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恢复了传统文化生长的思想土壤。让读者在轻松氛围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中华智慧之渊。本书可谓国家传统文化战略的行动路线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从点滴做起,让楼宇烈教授告诉你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活着与死去,这是对立的,但有没有一个不死不活的境界呢 ? 活着是人,死去为鬼,但有没有一个不人不鬼的状态呢 ? 长期稳定的肯定没有,短暂一时的则无处不在,诸如昏迷、发疯、出神 、 丢魂 , 等等。魂灵离壳之后,躺在哪里的是不死不活的躯体,飘游在外的是若阴若阳的游魂。形神相离,但也没有断绝联系,只要有了适当的条件,它们还会合而为一。这些都是我们想谈的魂灵。 普通人活着的时候,一般不大会关心自己的魂灵,因为有比这更重要的饮食男女之类的问题。 及至人确确实实地死了之后,就除了魂灵什么都没有了,说明确些就是鬼魂或幽灵,其实已是异物,即成了 鬼 。一个在阎王判官案下受审判的魂灵,身不由己,这时再想关心 、 想净化 、 想改造,说什么也没有用了。魂灵的受人关注,*可能的是在即死尚活、是人非人的那一刻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按照传统国学的分类法,将典故分类成四卷,其中,*卷是来自经部的典故,第二卷是来自史部的典故,第三卷是来自子部的典故,第四卷是来自集部的典故。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了凡 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诫子书,他以自己 生如何改变命运的 身经历,为我们奉献了 本 人生命运真相的家训 。因其作者真有其人,所述真有其事,流传称颂 今。然而,要真正理解《了凡 训》的内涵,需要有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基础才行。本书作者郭继承曾多次给青年学生、企业员工、政府机构公务员等 体讲授《了凡 训》,他的释义和阐发,融汇儒释道等传统文化 髓,同时针对现代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做了很多外延性的解读,深入浅出, 妙 到。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中 性之学的宝贵,更让人明白了 传统的命运观 不是听天由命,而是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每个人都可以力争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走好人生路。
妖怪为何频频出现在西牛贺洲如来的地盘,东土却没有?托塔李天王为何总是塔不离手?龙族的地位为什么如此低微?女儿国国王为何非嫁唐僧不可?白骨精的名字为何会刻在脊梁上?孙悟空疾恶如仇,为何会放走九头虫?是谁吹响了下界当妖的 集结号 ? 无论仙佛、凡人还是妖怪,在这场由如来佛祖发起的取经工程中,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说,没背景的妖基本都死了,有背景的妖基本都被接走了? 作者将继续带领我们,在西游世界里,抽丝剥茧,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解读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西游故事。
《故宫院长说皇宫》以散文的笔调,写出一个博物学家、故宫学博导、文化学者对世界各地的宏伟建筑的博览与感悟,从中挖掘出不同文化间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瑰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