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图案的图典,利用蒙古族图案跟蒙古族文字有着相似表情达意的特点,将近千张蒙古族图案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其寓意,并按照蒙古族图典的体例进行开发和编撰,利用小程序检索平台及使用功能将其数字化整理, 终形成可查阅、普及、检索、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蒙古族图案图典。
本书以丝路主题贯穿,用京剧脸谱这种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对丝路历史文化、地域名城、物品人物进行艺术展现,读者既能了解丝路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物,又能欣赏脸谱的流派、线条、色彩、寓意、巧思,进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赞叹雄浑壮美的中国古代文明,即以丝路为线穿出一挂脸谱明珠,以脸谱为点绘出一幅丝路百科。
敦煌吐鲁番文献作为极具学术价值的*手材料备受学界关注,于古代政治、经济、地理、交通、社会等各方面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认字,敦煌吐鲁番写本中的俗文字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继黄征《敦煌俗字典》后,赵红继作《吐鲁番俗字典》将其中的俗文字以字典的形式辑出并加以研究,将给学界带来很大便利。该著对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包括高昌、交河故城、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和洋海等地出土文书中的俗字加以收集整理并研究,以现代工具书的形式,辑录出土文献的原字形,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并审慎考辨,图文并茂,实用方便。内容主要包括:一原字形,扫描图版单字切割成图片;二楷书字头;三汉语注音;四例句,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五必要的按语;六附录,包括字形笔画索引和使用图版索引、参考文献目录。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北京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
《泰山学院学报》开设“泰山文化研究”栏目,为泰山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栏目作者群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日本、越南等,有季羡林这样的国学大师,有魏建、周郢等学术骨干,有来自基层的泰山文化爱好者,有来自高校的在读博士、硕士生等等,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泰山文化的历史、封禅、祭祀、历代人物、文物、考古、石刻、文献、文学、艺术、中外交流、宗教、民俗、旅游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基本体现了这一时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前沿水平。《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学院学报特色“栏目专辑” 套装上中下册)》将1998年至2018年间发表在《泰山学院学报》“泰山文化研究”栏目上的130多篇文章集腋成裘,可以说基本体现了这一时期泰山文化研究水平。
《红色文化与传承》立足江西,深入挖掘、整合江西的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出契合时代与现实需要的精神价值,以江西区域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为线索,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以江西的区域红色文化为研究的着眼点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