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掌故丛谈》是一套中国日常民俗的考据型百科全书,系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书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全套分为 岁时令节 神仙鬼怪 衣冠服饰 饮料食品 居住交通 器用杂物 游戏娱乐 谷蔬瓜果 花草竹木 等九大类,此次 小精装校订本 新增杨荫深早期民俗学专著、初版于1935年2月的《中国游艺研究》,合为10本。 本书一版再版,至今仍深受读者欢迎,显示出其价值所在。曾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 优秀通俗读物奖 、第八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 整体设计奖 。如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了文献检索的速度和数量。此次 校订本 借助现代化查阅资料手段,使本书所引的文献更准确、更规范,以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 (1)由于作者是民国时人,书中某些名称、地名、译名难
本书除收录《管氏地理指蒙》外,还收录《青乌先生葬经》《葬书》《古本葬经》《郭氏葬经删定》《葬经笺注》《葬经校注》《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青囊海角经》等十五种。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术卷·堪舆之属”之一种。主要收录的是题名汉代至明代的传世地理术书,其中不乏托名之作,如托名汉代青乌先生、晋代郭璞、唐代杨筠松等。以《葬书》《管氏地理指蒙》《青囊海角经》《撼龙经》等为代表的流传较广的文本,则广收异本加以点校。而《郭氏葬经删定》《葬经校注》《葬经笺注》《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等系首次整理刊布的作品。期望能进一步为读者查阅、利用地理术书提供较为便利、可靠的点校本。
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方言说唱 歌仔 和通俗歌谣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圈,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流传于海峡两岸。 本书收录清代书坊出版的一百六十二种歌仔册文献,分为长篇叙事、短篇歌谣和民间戏本三大类。在编撰体例上,每页分作三列,以繁体横排的形式标点整理,并据别本作校勘,每篇文前冠以解题,文后列出校记。凡有多种版本存世者,取较早或完整者为底本,余者作为参校本。书前冠以长篇序言,对闽台歌仔册的发展脉络及收藏情况作系统性梳理。书后列附录,就所收文本部分方言字词作简释,以便读者了解利用。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歌仔册全面汇集整理之作,希望以此推动闽台说唱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无
《永久的记忆:川西北羌藏文化民俗图集》由两个部分组成。*部分是 灿烂的羌藏文化与艺术 ,主要介绍文川县、茂县、理县和黑水县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祈求神灵佑护的祭祀方式、悼念英烈、歌颂圣战的仪式和用于求偶、欢乐身心的歌舞艺术。第二部分是 民族风俗与生态 ,主要介绍羌族代表性的建筑,被视为世界建筑奇迹之一的 邛窿 ,亘古的木梭纺织和集天地灵秀的九寨沟风光等等。图集中的照片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初,深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进行考察时拍摄的,是近千张照片中挑选出的。
中国民俗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本书为《中国民俗史》之明清卷。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明清时期的民俗事象进行系统的清理。为读者展示绚丽的明清民俗画卷。
本书是一本以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举办的“金代山西戏曲砖雕艺术展”展览中相关展品介绍为主的图录。书中选取了金代山西戏曲砖雕中极具代表性的几种题材的砖雕作品,器物雕刻精美,工艺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图录共分为鉴赏篇与论文篇两大部分。其中鉴赏篇又分为:散乐百戏,世俗生活;戏剧世相,粉墨百态;“戏”行教化,以“孝”维道;生死同乐,人生戏梦四个部分。每件器物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生动形象。论述篇包含了六篇文章,分别从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展示金代文化。每篇文章论述主题均不相同,但又都是取材于砖雕作品,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全面反映金代文化的书。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间,与“官”或官方相对;“俗”即风俗,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民众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传承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 中国民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俗相比,中国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丰富多样的民族性,2.浓重鲜明的地域性,3.源远流长的延续性,4.注重功利的实用性。 《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
民俗是一种博大精深、内容宏富的文化现象,她绵延久远、涉及广泛,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无不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生活在社会中,便是生活在民俗中。 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有这样一类“学说”,他们自成体系,与众不同。她们穿过高不可测的外衣,也戴过封建迷信的帽子;她们包含有盲目的信奉,也隐藏着伟大的真理她们有令人惊叹的神奇巧合,也有屡试不爽的箴言哲理;她们有时会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壁垒,同时也是打开神秘世界的钥匙……她们也许不是科学,但她们却比科学更加深奥和神秘。她们就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测字”、“相术”、“八卦”、“堪舆”、“禁忌”、“占梦”和“鬼神”。 探索民俗世界奇境 揭示神秘文化真面 中英对照赏心悦目 *品味精品图书 古建民居·民族服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的精选本。丝绸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在丰富的实物遗存中,丝绸为我们留下了极好的设计素材,成为我们传承和创新的源泉。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包括汉唐卷、辽宋卷、金元卷、小件绣品卷、装裱锦绫卷、少数民族卷、暗花卷、锦绣卷、绒毯卷、图像卷。本书精选了每一卷的精华部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美展现丝绸与艺术的结合。本书的意义在于加强高新技术与织造、染印、刺绣等中国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研究建立文化艺术品知识数据库,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在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古老的丝绸焕发新的生命力。
陈荆鸿先生雅人深致,文史渊冲,深研明、清、民国岭南人物及文献。以表彰晚明志士,萃力尤多,名重一时;又于岭南人物、艺林遗闻以及山川形胜风尚习俗,品藻月旦,摭忆掇拾,著述甚丰。 《蕴庐文萃》将荆鸿先生的名作《艺文丛稿》和《海桑忆语》中与广东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史随笔,按题材分类,选辑为十册。本书作为其中一册,主要介绍了岭南文化中的风物与风俗传说。